D2-40/S100、CD34/S100检测在皮肤恶性黑素瘤脉管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ng19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CMM)脉管微转移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

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CMM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52~72(61.2±8.4)岁。每例取肿瘤中心部位的瘤组织,部分病例包括清扫淋巴结标本。平均随访时间(65.00±5.68)个月。随访期间17例患者死于CMM复发或转移,6例失访。采用组合式单克隆抗体和双酶标记的免疫组化鸡尾酒法检测53例CMM标本,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检测D2-40、S100、CD34抗原的表达情况。

结果

53例CMM患者,HE染色+组合式单克隆抗体阳性16例(30.19%),双酶标记的免疫组化鸡尾酒法阳性26例(49.06%),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血管淋巴管瘤栓组26例中21例(80.77%)、无瘤栓组27例中10例(37.04%)有淋巴结转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01);血管淋巴管瘤栓组与同期无血管淋巴管瘤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1%(11/26)与70.37%(19/27)(χ2=4.25,P<0.05)。

结论

免疫组化鸡尾酒法检测在诊断血管和淋巴管瘤栓上优于HE+组合式单克隆抗体检查,血管和淋巴瘤栓是CMM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中波紫外线(UVB)应激性衰老成纤维细胞(UVB-SIPS-FB)的氧化损伤和凋亡作用。方法正常成纤维细胞及UVB-SIPS-FB均分为2h和6h孵育组,每组内再分为7组:对照组、ALA组、100 J/cm2照光组、3组不同红光照射剂量ALA-PDT处理组(25 J/cm2组、50 J/cm2组、100 J/cm2组)及抗氧化剂NAC+ 50 J/c
期刊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小鼠恶性黑素瘤B1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小鼠B16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药物处理组加入2-ME,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 μmol/L,阴性对照组不加2-ME。作用不同时间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根据磺酰罗丹明B方法测得的各组A490值绘制生长曲线;采用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黑素瘤细
目的探讨皮肤磨削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鼻部结节型基底细胞癌(BCC)的疗效。方法25例经病理确诊、皮损面积>1 cm2、无骨或软骨侵犯的鼻部结节型BCC患者,实施皮肤磨削术联合ALA-PDT治疗。首先去除肿瘤病灶(对于突出皮肤表面的病灶先实施切削术,然后实施磨削术),术后创面即刻避光条件下外敷20%氨基酮戊酸3~4h,然后平均100 J/cm2 LED光照射20 min。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皮肤中CD4+和CD8+T细胞与黑素细胞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取29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5例消退期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及6例健康人皮肤。免疫组化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并对比基底层黑素细胞和色素颗粒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