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氨基丁酸抑制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on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GABA对人系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ABA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凋亡的影响,PCR-ELISA法观察其对QBC939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AMP含量.结果 GABA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由2.6%增至26.8%,P<0.05),促进细胞凋亡(凋亡率由4.8%增至28.03%,P<0.05),并且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0.82±0.048 vs 0.56±0.054,P<0.05),同时促进胆管癌细胞内cAMP含量的增加[(0.59±0.049)nmol/L vs (0.82±0.033)nmol/L,P<0.05].结论 GABA可能通过受体后信息介导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从而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HBV相关的多结节肝癌病人中,多中心发生与肝内转移肝癌的发病情况和两种类型肝癌的临床病理学差异因素.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切除的多结节肝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多结节肝癌的病理学特征,分为多中心发生组和肝内转移组,统计学分析两种类型肝癌的差异因素和预后.结果 89例多结节肝癌病人中,16例(18.0%)为多中心发生,57例(64.0%)为肝内转移;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
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开展了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一个难题.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方法,但远期效果令人沮丧.肝移植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带来了新的希望.该文总结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新进展。
期刊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肝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实践证明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操作等优点[1],但对于特殊部位(靠近胆囊、肝包膜及肝门部、第Ⅷ肝段、下腔静脉、门静脉紧贴、膈肌处靠近心脏)的肝恶性肿瘤的射频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议。
期刊
2006-2009年我科收治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病人,入院诊断为肝脓肿,术前均未考虑肿瘤的可能,术后病情反复,经肝细胞活检证实为炎症性肝癌,教训深刻,现报告如下.  例1 女,42岁.以"腹痛伴畏寒、发热1周"入院.体温38.8℃,脉博90次/分.痛苦面容,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
期刊
目的 鉴别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4年1月至2008年6月126例胰腺囊性肿瘤的病例数据、资料.根据病变组织学特征将病人分为恶性与良性两组,评估各种术前因素对恶性胰腺囊肿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126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中,37例为恶性,89例为良性.单变量分析显示病人性别、症状(黄疸和体重下降)、血清CA199升高以及肿瘤内存在突起、实性成分或分隔等影像学
本文对<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2008年刊载的1643篇论文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著者的合作情况、著者和机构的发文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 探讨胆总管壶腹结石嵌顿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0年2月至2006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总管壶腹结石嵌顿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恢复平顺,无胆漏、胰腺炎、十二指肠漏等并发症.结论 良好的暴露、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长臂T管的使用、结合一系列改良手术技巧可以较满意的处理胆总管壶腹结石嵌顿。
目的 肝细胞癌(HCC)切除后生存>20年病例文献罕见报道.笔者报道HCC切除后生存20年以上的l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远期随访资料.方法 比较1961-1987年间长生存组(53例术后生存≥20年)和短生存组(343例术后生存<20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癌外科远期疗效的途径.结果 随访至2007年3月,53例中36例(67.9%)仍无癌生存,3例(5.7%)因肝癌复发或转移死亡,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