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考上大学的农村娃,如今成了奔驰最大股东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87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功收购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宝腾之后,日前,吉利创始人、董事长李书福又收购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价值73亿欧元(约90亿美元)的股权。这就意味着吉利成了奔驰母公司最大的股东。被誉为 “汽车狂人”的李书福是如何从一个没考上大学的农村娃,白手起家,到如今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汽车王国”?
  不满足当摄影师的年轻人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的山村。他从小就很调皮,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高中毕业那年,以3分之差没能考上大学。随后,他拿着父亲给的120块钱,做起了照相生意。最开始,他只是背着相机在公园里或大街上给人拍照。半年后,他用积攒起来的钱,租了一个店面,开起了照相馆。但这个年轻人并不满足于当一名摄影师,他有更大的野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书福发现,家乡有些工厂生产的冰箱零部件销路很好。于是他也开始在家生产这种零部件,做好后就亲自送到冰箱厂去卖。1984年,李书福和人合伙办了一个厂——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21岁的他担任厂长。
  一年后,他作了個更大胆的决定:生产电冰箱。他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到了1989年,北极花电冰箱厂的产值已经超过千万。然而,这一年,国家开始对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制度,民营的“北极花”不在国家定点生产之列。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打乱了李书福的阵脚,他不得不关厂另谋出路。
  走迂回路线先办摩托车厂
  逛装潢材料铝塑板市场时,李书福发现,市场前景很不错,便联合几个兄弟重新创业,生产铝塑板。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吉利集团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建材生意越做越红火,海南房地产热又让李书福心动了。他带着几千万元去了海南,却遭遇地产泡沫破灭,几乎血本无归。
  海南炒房失败后,李书福意识到自己只能做实业,于是他又一次回到浙江。其实他心中一直有个“汽车梦”。
  20世纪90年代,汽车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李书福只好走迂回路线,先办摩托车厂。他在浙江临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买了一块850亩的地,名义上说要生产摩托车,实际上是在筹建“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
  从模仿开始的造车梦
  1996年,奔驰刚刚推出新车,李书福就买了两辆照着设计。后来,他又到一汽把红旗车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都买回研究。“依葫芦画瓢”造出一辆车后,李书福兴奋地开着它上街兜风,却很快受到警告:没有生产许可证造出的车是“犯法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书福得知四川德阳监狱下属的一个汽车厂有生产经营权。他急忙赶到德阳,与对方合资成立“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后来改名为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2001年11月,李书福终于拿到吉利汽车真正的“准生证”——登上国家经贸委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名录。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可以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创业初期,李书福用廉价轿车打开了国内市场。但几年后,吉利逐渐成为廉价低端代名词,甚至被戏谑。另外,因为过于模仿其他汽车,吉利没少吃官司,这让李书福处境十分尴尬,情绪也极低落。
  也是从那时起,李书福萌生收购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念头。吉利开始努力摆脱低端形象。
  软磨硬泡拿下福特公司
  2010年,李书福以18亿美元价格将沃尔沃汽车公司收入囊中。就这样,一个拥有86年历史的欧洲豪华车品牌,被一个做汽车仅12年的中国公司拿下。
  起初,李书福找美国人谈这事儿,人家根本不知道他是谁,既不见也不谈。为此他还专门写了封情真意切的邮件给福特公司,但人家根本不理。后来李书福急了,直接找上门,结果还是碰了一鼻子灰。然而,软磨硬泡的时间长了,福特很多人记住了这个黄皮肤、笑眯眯、很执著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因此,2008年底,当福特公司决定甩掉沃尔沃这个“包袱”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摘自《环球人物》喻文、娟娟/文)
其他文献
日本侵华,国难当头,一群年轻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战场,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救国杀敌。他们用肥田粉造炸药,用植物油造石油,改进子弹、造雷管……他们是根据地军工事业的中坚,为之贡献了智慧、心血乃至生命。  抗战期间,冀中根据地隶属于晋察冀边区,在1937年底逐步形成,是中共领导建立的第一块平原根据地。  随着冀中军区部队的壮大,装备、物质上的现实困难越发凸显。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第一个想
期刊
害怕别人变好,尤其是害怕身边的人比自己更优秀,可以说,是普遍的人性。嫉妒心也就是这么来的。强烈的嫉妒,几乎是摧毁性的。你很容易发现这种人,他们的一生,就是在诋毁比自己出色的人,不停往下沉沦,这种人生是负数,除了毁自己,还教坏孩子。  從老师的角度来看,那些嫉妒班级第一名的孩子,不可理喻,因为最终的竞争,并不是在这几十个人中展开。大家的水平高,可以全上好大学。大家水平低,也可以没一个人考上大学。你是
期刊
2007年4月9日,正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时,我突然遭受了病魔的重创。在深渊中挣扎的我,痛定思痛后竟愛上了文学创作,而且对全国的散文大赛情有独钟。  2015年6月,我看到了《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第二届“濠江杯”“逐梦中国·我的读书故事”全民阅读征文的消息。在全国强手如林的竞争下,我荣膺了二等奖,作品被收入了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我的读书故事》书籍中。  2016年3月,河北省委和石家庄市委宣传部
期刊
独立决策能力不会在孩子16岁或20岁的时候突然就具备了,让孩子逐渐学习决定自己的事是很重要的。  较年幼的孩子能通过日常生活循序渐进地学习如何做决定。“你想穿红色T恤还是蓝色的?”你把两件衣服都展示给孩子让他仔细考虑。多数孩子能够做这些最初的决定。  小学生们已开始能在更多领域决定自己的事情,例如食物、着装,以及娱乐活动。在这些领域,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如“麦片还是吐司面包?”“你想先干
期刊
“一纲四目”由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周恩来同志归纳总结的。“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则是:台湾统一于中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促成两岸配合打“台独”  1958年,美国逼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以实现
期刊
1964年春天,杨振宁决定加入美国籍,这是十多年痛苦思考后作的一个痛苦决定。在此之前,新中国曾数次放出明确信号,邀其回国;其父更是三次赴瑞士日内瓦与其相见,任务之一就是劝其回国。  父亲几次劝告他回國看看,内心深处是希望他回国报效祖国,但也担心回国后会阻滞杨振宁的学术发展。杨振宁深知父亲的内心愿望,但在思量后他没有贸然回国。加入美国籍,杨振宁深知父亲心底始终不会原谅他,这使他此后内心总有一份内疚和
期刊
查阅《广辞苑》,“分赠遗物”是指“将死者拥有的衣服物品分赠给亲朋好友”。其实,本人平日便在施行此做法。  大约6年前,我曾和井上先生有过一番交谈,谈到有关死后如何处置藏书,后来延伸到遗赠的话题上。“我的书或其他物品上,都写有想要拥有该物品的友人的名字。”我说道。  越野幸荣在当我的助手时,每每碰到自己嫌太贵的书籍,就会向我极力推荐:“这本书很好喔!好像蛮有帮助的啊!您不买下来吗?”等我一买下来,她
期刊
我们老家是个有着传统文化底蕴的山乡,对既有学问又写得一手好字的读书人尤其敬重,把字写得好看做一个人的招牌、名片。老家曾经有一座宗祠和一座祖庙,虽已拆毁,可如今上了点年纪的人,都还记得门楼上的楹联。我自小就把能写一手好字作为奋斗目标之一,但忙于生计,一直不尽人意。有一次,我也是给复修的祖庙写对联,刚张贴好,就听见观赏的人群中一位老伯直言不讳地批评:“这哪里像字?体不成体,风骨全无,出了我全族人的丑!
期刊
自两年前开启了电钢琴的学习之旅,便与那些小精灵般的“小蝌蚪”结下了不解之缘。“小蝌蚪”是跳动在五线谱上的小音符。她们的跃动千变万化,精彩纷呈。有时跳在线上,有时进到间里,有时朝上走,有时往下行,有时途中会停下歇息,有时会回到起点。她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与这些“小蝌蚪”的相识结缘,个中的滋味苦乐自知。有识谱的迷茫酸楚、有练曲的枯燥辛苦、有瓶颈期的焦虑低沉,当然更多的是品尝到其中优美旋律的快乐。
期刊
我88岁,老伴已逾九旬,1949年结婚。69年的坎坷旅程中,我们都相亲相爱,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战胜艰难险阻,共享晚年幸福。  1950年我和妻子分別以采矿技术员、教师的职业同奔湘南山区,开发祖国宝藏。  1958年,我被错划为右派送莽山劳教,妻子也回原籍务农。妻将几年来的积蓄为老母幼儿向公共食堂缴了伙食费,自己为食堂扫地赚吃,1962年,老同学推荐她当了民办教师,我也于年前“摘帽”就业,家境得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