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肾癌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及其模式识别分析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肾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与肾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28名健康对照者、34例肾癌患者血清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对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显著性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肾癌患者血清中钒(5 034.56 ng/L:4401.23 ng/L)、钴(211.34 ng/L:158.67 ng/L)、镍(1 850.55 ng/L:l 587.12 ng/L)、锰(1 873.35 ng/L:932.68 ng/L)、镉(95.63 ng/L:36.43 ng/L)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钙(10.83 mg/L:11.78 mg/L)、锌(67.11 μg/L:70.92 μf/L)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肾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二者大部分点在图上可以区分开,肾癌患者样本和健康对照者样本被分别聚为两类,肾癌组明显偏离对照组.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血清中该判别函数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7.61%.结论 肾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体内微量元素的代谢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测定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对正常人与肾癌患者进行判别分析,从而为肾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术前评估及患者预后预测及肿瘤复发监测等均有重要意义.血清糖类抗原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是目前较公认的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此外,血清微小RNA具有稳定性好、组织特异性高的特点,组学技术能从整体角度分析肿瘤的发生发展,随着这两方面研究的逐步深入,有望找到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子宫内膜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糖尿病与肿瘤是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不仅罹患胰腺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尿道癌等肿瘤的风险增高,且其死亡风险也相应增加.胰岛素在新陈代谢和有丝分裂中起重要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胰岛素可通过受体和受体后水平活化机制发挥作用,故高胰岛素血症是最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因素.此外,降糖药物、肥胖、高血糖症和氧化应激也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肿瘤危险性增高的因素。
目前,新辅助治疗已逐步应用到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模式中.临床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和新辅助放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对中下段直肠癌可术前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保肛率和降低复发率.新辅助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基本参照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可登录我刊网站www.gjzk.cn,在首页左下方的“下载中心”下载“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了解具体的著录规则。
期刊
寻找出精确又能提供诸多信息的生物标志物将给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选择最优治疗策略方面带来显著意义.蛋白质组学技术是肿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许多研究通过它发现了诸多潜在的结肠癌生物标志物。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标准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标准疗程化疗后当疾病处于控制状态时下一步处理存在着很大争议,维持治疗逐渐应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中.晚期NSCLC维持治疗可分为继续维持治疗与换药维持治疗,目前多用于维持治疗的培美曲塞和厄洛替尼已被证实可提高总体生存率。
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cfpDNA)不仅在总量上明显增加,还携带有与原发肿瘤相同的基因变化,能够反映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及预后,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检测cfpDNA变化对肿瘤临床诊断、疗效和预后监测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CT融合图像同时具有功能解剖学信息,与常规检查手段(CT、超声内镜)相比,其在确定食管癌患者TNM分期,尤其是判断原发肿瘤长度、探查远处淋巴结和器官转移上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并且能指导治疗,评估疗效。
自适应放疗(ART)是精益求精的放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它根据治疗过程中肿瘤大小、形状及与周围组织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重新制定计划、配准,从而提高放疗全程适形的精准性.该技术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肺癌患者选择该技术可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同时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紫杉醇类、长春碱类、铂类、沙利度胺及新药硼替佐米等常用化疗药物常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预防或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且不影响疗效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相继进行,钙镁灌注、谷胱甘肽、硫辛酸等的应用研究也不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