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演员 ”是一种什么体验

来源 :爱你·阳光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有一个体验群众演员的机会。去体验之前,我满心认为我会遇到周星弛在《喜剧之王》里边那样一个为梦想不顾一切的故事,回来会写下一篇热情洋溢的关于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的演讲稿。但是坦白说,我去了之后,没有看到那么多寶强,也没有看到那么多星爷,我只看到了一些遗憾。
  在等的时候,我跟几位群演大哥聊天,基本上那几位哥们跟我讲的都是吃喝玩乐,如玩《王者荣耀》什么的。然后我就问:“努力一些会不会好一点?”其中有一个大哥跟我说:“在龙套这行努力是没有用的。”我听了其实挺不开心的,努力没用吗?我不信,我要证明给他看。第二天,我又一个人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我越等越心虚,马上快下午一点了,还是没有活儿。我就想,难道群演这行真的是靠天吃饭吗?问题是我现在要吃不上饭了,我来之前是跟导演打了赌的:今天不开工就不吃饭!
  怎么办?我得套近乎,于是找到一个“群头”。我说:“大哥,给个戏让我演呗。”“群头”说:“你能演什么?”我说:“我吹拉弹唱都没问题,演个才子吧。”然后他说:“就你这形象演才子?不要想了。”我说:“这样,大哥,我退一步,我能说会道,演个小二没问题。”他说:“你知不知道,想有个台词,那得是需要‘咖位’的,是‘群特’,你有这资格吗?”我说:“好,这样。大哥,我演个死尸也没问题。”“群头”看了看表,跟我说:“现在剧组还没到死人的时候,你再等等。”然后我就等着,终于,“群头”突然问我:“你会说英语吗?”我说了一大堆后,他说:“行,就你了。”然后我演了一个打酱油的翻译官的角色,得了150元钱,我很开心。日落西山的时候,我拿着这150元钱,泪流满面地想:终于可以吃饭了。
  那天我还问过“群头”:“大哥,咱们这行努力真的没有用吗?”他说:“你看见那位老爷子没,他十年前来北京的时候,没有文化,找不到工作,只能从演死尸开始。但是他每天都记笔记,琢磨怎么演戏,跟正式演员交流,甚至还自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活越来越多,业务越来越好,后来就成了正式演员。”所以,努力有用吗?有,努力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它也不会把所有的结果一次性打包给你全变现,它是一个慢慢发酵的过程。有人会说:“你那天也是靠天吃饭,没有那个翻译官的角色,你还是吃不上饭对不对?”可是,如果我当年不努力学英文,这个“馅饼”我接不住。
  所以当时我就觉得梦想是有用的。蔷薇猛虎皆成个性,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
  那天晚上回家之后我上网查了四个字——电影演员,出来了1210万个词条。我又查“电影明星”四个字,出来了1260万个词条。有意思吧,中国的电影明星比电影演员还多。我一个导演朋友跟我讲,现在认认真真演戏的人越来越少,每天幻想着一夜爆红的人越来越多。我说:“何止你们那一行,哪行不是如此?真才实学的不多,每天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却遍地都是。”
  很多人爱说我有一个梦想,我的梦想多么伟大。但你真的去付诸实践了吗?我们不去努力、不去拼搏,那就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在追求梦想,而是在沉溺幻想。我们间歇性地踌躇满志,持续性地混吃等死,有时候懒得像头猪,但我们从来不敢像猪那样,懒得心安理得。支撑我们前行的不是眼前若隐若现的梦想微光,而是身后步步紧逼的万丈深渊。
  梦想这事,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执行不彻底,就是彻底不执行。人就一辈子,你要敢赌,老天才敢让你赢,满是借口的青春输不起,因为它就没赢过。
  忘掉所有不可能的借口,去坚守一个可能。莫笑雏龙鳞窄,敢与鲲鹏夺海。万般回首化尘埃,看我昆仑不改!(裴金超 摘自2017年“演说家” 图/sally)
其他文献
拜伦出生于伦敦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3岁时,为了让拜伦的贵族地位和身份相称,家里人把他送到了一所素有名望的学校——哈罗公学就读。在这里读书的学生都来自名门望族,他们对来自没落贵族家庭的拜伦不屑一顾,再加上拜伦天生跛一足,这一切让他变得更加敏感、自卑。  拜伦课余时间喜欢读书,也喜欢体育运动。有一次,拜伦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拳击队,无意中听到几个同学在窃窃私语:“就他的身体,能练好拳击吗?”“别重心
期刊
11岁的时候,他个子就很高了,看起来像是一名高中生。那时,他的高个子朋友已经开始骑自行车上学。  “你也骑自行车吧,我们结伴上学。”朋友对他说。  “不太好吧,骑自行车上马路需要年满12周岁,我还差一点……”他有些犹豫。  朋友撇撇嘴,说:“你这是光长个头不长胆子呀?骑车时注意点安全,能有什么事?”  他想想,好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父母认为他的年龄没到12周岁,骑车不安全,拒绝了他的请求。  
期刊
在彤彤小的时候,外婆给她讲故事,每次讲到结尾,她总爱吁叹一声“寸金难买寸光阴哟”。是啊,外婆已经老了,她的青春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她总觉得时间最宝贵。彤彤却不这么想,她还小。当读到“时间就像指缝里的流沙,不经意间就流失”这样的话时,彤彤总觉着很奇怪,自己的时间有很多呢,用都用不完。  每天做完作业后,她还有大把的时间用来上网。要是赶上周末,她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或看电影、逛商店,时间安排灵活又
期刊
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号召全体同学参加,没有运动天赋的我无比排斥,可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参加了。  我放弃了长跑、铅球类的项目,选了一个据说能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的项目——“阳光伙伴”。后来我才知道,那个项目是让20个人绑腿后一起前行。  开始训练后,我发现事情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当我们20个人腿上绑了布条后,大家只能紧紧地贴在一起。刚开始,我们不断地摔倒,腿上也被勒出一道道的红印,痛极了。  休息的时
期刊
哈里·贝瑞是美国的影视演员,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黑人女星。童年时,因为出身问题,贝瑞经常遭到别人的冷遇。为了掩饰自卑,也为了化解尴尬,贝瑞与人相处时总是特别热情。  有一次,贝瑞参加了俄亥俄州的选美比赛。与贝瑞同房间的是一名叫罗曼的姑娘,贝瑞主动与罗曼打招呼,热情地与她攀谈。但罗曼表现得很冷淡,只是捧着一本书看。难道我什么地方做错了?不然罗曼为什么不理自己呢?贝瑞暗想。后来,贝瑞又好
期刊
你也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叫“别人家的孩子”吧?他们没有三头六臂,却会七十二种解题方法,并非爱因斯坦转世,没有吃过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也没有见他们“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习,却能随口报出让你头疼得不行的数学题的答案。  住在我们小区的“别人家的孩子”是小高哥哥。年级第一、钢琴十级、各种竞赛大奖,他包揽的每一项荣誉我都能倒背如流。没办法,谁让他的名字总出现在我家的餐桌上呢。  “你总说你学习不好是因为
期刊
在课间休息时翻阅一本自己喜欢的漫画,调节一下紧张的气氛;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或地铁里“聽”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抓住那“在路上”的时间;在完成作业后抱一本“大部头”书“啃”上一两章,看世界的视角逐渐被拓宽……当我们像吃饭、喝水一样对待阅读,书本也会逐渐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当“每天阅读半小时”的口号变成实践,我们收获的是知识、快乐、朋友……  在“爱你·百校倡议”阅读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不少阅读达人藏身
期刊
齐格·齐格勒说过:“有时候,为了成功,逆境是你必须面对的。”  也有人说过,离开逆境的成功,不仅是空洞的,也是不可能的。  我最喜欢的一个观察结论是,通往山顶的最佳之路往往经由山谷,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经由一系列山谷。  下面我用一些文学作品的创作经历来佐证我的观点:  在我看来史上十佳作品之一的《天路历程》,是约翰·班扬在6个月的囚禁期间写出草稿的。  《鲁宾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在狱中写就
期刊
上初中后,我立志要在烹饪上有一番作为,于是跟着爸爸在厨房里“捣鼓”。若说在我学习烹饪的路上最忌讳的是什么,那便是烫伤。一勺油放进锅里,有时候可以炸出很多小油滴,飞溅到手上,严重的话可是会毁容的呢!幸好我从没有被烫伤过,所以也就不知道烫伤是怎么处理的。  最近放假在家,我突然很想吃一顿自制的火锅。下午,我开始熬火锅底汤、洗菜,当我乐滋滋地捧着刚出炉的火锅底汤走向餐桌时,不小心脚底一滑,滚烫的热汤有小
期刊
两年前,我头脑发热地开始跑马拉松的时候,参加了一个训练营,每周末集训时就到公园,平时自己训练就在社交软件群里打卡。我把跑步软件关联了社交账号,这样每次我跑完都有一堆人点赞。  最終,我参加了一个半马比赛,拿了一块完赛奖牌,开心地在终点照相的时候,赫然发现一个同学穿着一件全马的比赛服在吃香蕉。我顿时有一种瞬间被秒杀的感觉。  我问他:“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你在跑马拉松?”  他笑着没说话,不过我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