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fe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9月本院诊治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子宫动脉结扎术组)26例和观察组(子宫动脉栓塞组)26例,然后将两组的止血情况、术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止血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显效快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产后出血;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3-215-02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危急并发症,其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控制、治疗研究也较多,其中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尤其多,以往临床中多采用子宫切除等方法治疗,效果尚可,但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且可导致患者的生育能力丧失等,因此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性较高[1]。本研究中我们就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9月本院诊治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子宫动脉结扎术组)26例和观察组(子宫动脉栓塞组)26例。对照组的26例患者中,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2±4.8)岁,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6例;经阴道分娩者14例,剖宫产者12例;出血量1000~3100mL,平均(1542±156)mL,其中<1500mL者13例,≥1500mL者13例。观察组的26例患者中,年龄21~38岁,平均(28.4±4.7)岁,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5例;经阴道分娩者13例,剖宫产者13例;出血量1000~3300mL,平均(1545±158)mL,其中<1500mL者13例,≥1500mL者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生产史、生产方式及出血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下腹部入腹后,将子宫提起,并暴露下段部分,然后于子宫侧壁找到动脉,并于其内侧入针,向后穿过肌肉层后于阔韧带处穿出,对血管进行有效结扎,以动脉远端搏动感是否存在作为需要进行再次缝扎的标准,然后将另一侧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结扎。
  观察组则以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患者于局麻下以Seldinger技术进行治疗,将5F导管引入,然后以DSA监测为指导找到髂内动脉,并以造影剂造影的方式明确子宫动脉的出血部位,然后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并以DSA检查是否栓塞成功,然后将另一侧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栓塞及检查,嘱患者进行压迫止血。然后将两组的不同时间止血率、术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年龄、平均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以t检验处理,而其他文中涉及数据均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处理,数据均以SPSS15.0进行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止血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出血量者治疗后<5min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段内的止血率,>10min止血率则低于对照组同时间段(P均<0.05),详细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12h的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详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宫缩乏力、胎盘及产道等因素均是导致其发生的常见因素[2],其对产妇的危害极大,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临床对其预防与出血控制治疗的研究均较多[3]。临床中对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子宫动脉结扎及子宫切除效果相对较好,但子宫切除对患者机体的影响较大,尤其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大,故找到效果较佳,且对机体不良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是研究的热点[4-5]。而子宫动脉栓塞是近年来逐步成熟完善起来的一类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其通过栓塞的方式对子宫血流进行有效减缓甚至止血[6],且在此过程中子宫平滑肌也受此影响出现收缩的情况[7-8],而这对于止血的效果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9-12]。
  本文中我们就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其较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的患者表现出多方面的优势,不仅仅术后短时间内的止血率进一步提高,且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另外,术后的出血量也大幅度减少,同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从而肯定了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患者的止血效果、速度及安全性。而这些均与子宫动脉出血对于出血动脉的有效栓塞有关,其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具有多项优点,对于损伤小,止血更为快速有效等特点,且栓塞材料填塞更为细致有效,对于空隙的填塞效果更好,从而对于血流的阻断效果也更好且更为迅速,另外,其对于血管的阻塞效果主要作用于髂内动脉前干或末稍动脉,但对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床的不良影响却很小,因此盆腔其他脏器受到的不良影响也相对更小[13-14],安全程度也更高,临床价值也即更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显效快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张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434-435.
  [2] 朱丽仙.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和结扎术对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138-140.
  [3] 赖影.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动脉结扎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3):15-18.
  [4] 陈冰,任东平,侯朝晖.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12-1213,1216.
  [5] Salazar GM,Gregory Walker T,Conway RF,et al.Embolization of angiographically visible type I and II utero-ovarian anastomoses during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fibroid tumors: impact on symptom recurrence and permanent amenorrhea[J].J Vasc Interv Radiol,2013,24(9):1347-1352.
  [6] 孙广范,林霞,陈源,等.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妇科急性子宫大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7):29-31.
  [7] 赵兰.改良B-Lynch缝合加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3):81-82.
  [8] 贺际宏,房立丽,彭强,等.24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08-109.
  [9] 彭学宏.产后出血119例临床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21(11):28-29.
  [10] 朱振萍,向思阳,贺书陶,等.清宫术在药物流产不全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性科学,2013,22(2):40-42.
  [11] 魏佳.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8例临床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21(2)12-13.
  [12] 孙清娟.B型超声检查对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2,11(7):554.
  [13] 程娟.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7):820-821.
  [14] 李志强,谢春明,陈毅,等.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3,42(7):800-801.
  (收稿日期:2013-10-1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灵芝孢子粉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抗氧化损伤的药物疗效。 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灵芝孢子粉治疗组,雌雄各半。对照组:常规饲养,不做其他处置。模型组:同对照组常规饲养3周后,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后继续饲养1周。治疗组:灵芝孢子粉按2.5g/kg灌胃给药3周,再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后,继续给药1周。动物处死取材后
期刊
如果说我国疼痛医学是一棵年轻的树,那么,最初栽种它的正是韩济生院士。  最早可追溯到1989年的中国疼痛学科,直到6年前才真正建科。  但努力的起点却始于半个世纪前。  20世纪60年代中期,韩院士即从事针灸镇痛原理的研究。数十载来,他潜心于疼痛学科的相关研究及建立发展,穷经皓首,终成大家。在国内,他呕心沥血,使疼痛学科成为独立学科并忝列临床科室,从无到有地创建了一门学科;在国际,他带领并团结了一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新入组服药人员对美沙酮长期维持治疗的认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MMT服药人员脱失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别从白云等三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新入组治疗者中招募的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共28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招募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调查。 结果 新入组服药人员对MMT的期望较高,但认知存在一定误区。在MMT知晓上,除81.2%服用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加味六君子汤联合常规降压药治疗OSAHS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60例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加味六君子汤+常规降压药)和对照组30例(常规降压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18,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二倍维持量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AR)快速脱敏的疗效及脱落率的影响。 方法 对173例粉尘螨过敏的AR患者纳入本项开放性对照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二倍维持量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并与对照组的常规量脱敏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脱落率的影响。 结果 免疫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显效率为52.56%,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显效率为23.16%,总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入急诊抢救室时机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0年因呼吸衰竭入急诊抢救室的83例患者的资料。 结果 工作时间进行急诊抢救者74.7%(62/83)明显高于休息时间抢救者25.3%(21/83)(P<0.05),Ⅰ型呼吸衰竭者60.2%(50/83)明显大于Ⅱ型呼吸衰竭者39.8%(33/83)(P<0.05)。与住院时间延长有关因素包括:年龄(OR=0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及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33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B组)33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β及HOMA-IR等。 结果 (1)治疗后两组受试者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 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我科有61例(78侧足)跟骨骨折患者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其中53例男性(67侧足),8例女性(11侧足),年龄21~57岁(平均39岁)。56例(71足)是高处坠落伤,5例(7足)是交通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h~22d,平均9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4足,Ⅲ型31足,Ⅳ型13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7~12月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4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影像学等手段,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年龄、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治疗方案等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60岁的患者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35.29%,而≤60岁的患者为18.75%;受照剂量大于50Gy 后,患者的发生几率为76.92%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自发性气胸与非自发性气胸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差异。 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9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6例新生儿气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儿分为自发性气胸组(16例),非自发性气胸组(20例),比较两组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气胸发生部位、压缩面积、治疗及结局有何差异。 结果 两组间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压缩面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