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天为纸写心诗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geg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放

  有人說,这是一个应该删除的年份,2020;有人说,这是一个应该重来的年份,2020。美国《时代周刊》则拿出整版封面,以白底黑字红框形式印上2020年号,再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叉,并赫然标注:这是最糟糕的一年。公元2020 年呀,你为什么如此糟糕?哦,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旷世瘟疫!新冠疫情肆虐,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一场生死对决。我行笔所至的此刻,2020年12月20日,全球感染总人数已经达到76510172人!因为此,停摆了社会流动,阻隔了国际交往,延宕了经济发展。伴随着新冠疫情, 国际秩序也进入了更加深刻的大调整: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抬头,民粹思潮升温,大国之间博弈加剧,科技竞争激烈,而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讯、医疗生物科技的发展,正在全面冲击人们熟悉的一切,重塑着人类的未来。据此,我认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编年史上,2020一定是一个划时代的标记。或许会如二战前与二战后一样,今后的历史分期将以公元2020 年为标记,划分为新冠前与新冠后。
  密!罩!闷!使用汉字的地区各类年度汉字推选纷纷揭晓。一个字怎样点明公元2020年的情势呢?日本推出的是“密”:密闭空间、密集场所、密接场面,这是容易增加新冠感染风险的三种情形,同时还表明,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人们与相爱之人更为亲密。新加坡推出的是“罩”:新冠疫情暴发后,口罩成为维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在与“罩”为伍的新常态下,人们陷入局促困顿中。而海峡两岸汉字节推出的则是“闷”:新冠疫情,以及种种无奈的人为阻断隔离,让人心烦气闷,许多的活动都被闭锁或停滞。
  2020,这一路走来,每一天,我几乎都一步一回头,反省,检点,思考。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望这“应该删除的一年”,我最深切的感悟是:人当惜福求阙,欲望不能超越了能力的边界;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信奉“天行有常”,遵循“天人合一”。慢下来吧,停止你匆匆的脚步,想一想,冷静地想一想我们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死存亡:我们是否太贪婪了?总想攫取天上地下的一切;我们是否太狂妄了?总以为可以主宰宇宙万物;我们是否太任性了?总是未谋先断,盲动乱干,甚至抱薪救火……“密”闭了,“罩”住了,“闷”坏了,品读这些年度汉字,我想,也好,这让我们停下来,静下来,反思,深刻地反思,或许我们能够凤凰涅槃。忽然想起了陈子昂。残阳如血,寒风凛冽,他在幽州台上,徘徊,踌躇,极目远眺,历史和现实渐渐纵横交错,胸中弥漫开旷绝尘嚣的悲凉与忧伤: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闷?对,闷,门加心的“闷”。2020年11月25日,北京,我与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女士谈到了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这个活动是由我所在的海沧台商投资区与台湾中国时报社联办的。候选的年度汉字已推出40个,她问我,哪个字当选的可能性大一些呢?我说,就我个人判断,“闷”字的可能性很大。嗬,果然!总投票1520万张,“闷”字以87.8万票获选。怎样解闷呢?很简单:许慎的《说文解字》早就说明,这是个会意字,打破闷局,最重要的是,心要走出门去!“哈哈,老夫来也!”台湾著名书法家曹原彰一袭唐装,见到我拱拱手,朗声大笑。他就是这个“闷”字的推选人。在2020年12月15日于海沧举行的“翰墨中华情”海峡两岸书画展上,他的一幅墨宝潇洒流丽:“粗茶淡饭布衣裳,这些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遣儿辈为之。”站在这幅作品前,原彰先生娓娓道来:“老夫年逾七旬,台海硝烟,家国离乱,那是早前的悲伤。而今,新冠疫情肆虐,社会沉闷不堪。老夫见惯风云,但求破除一切藩篱,返璞归真。”品味着曹原彰先生的书艺和心得,我更加认同:解闷之道,最好的去处就是心在山水、心游艺海、心随日月。有趣、好玩,这才是返璞归真的人生状态;潇洒、旷达,这才是乐天顺命的人生情调。这样的人生,不仅让我们自身的生命如行云流水,而且可以摒弃社会的冷漠与猜忌,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亲和力与亲近感。解闷之道,于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言,我以为,首要的就是乘物游心,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并且悠游在山水田园、艺海书山与光风霁月之间。
  一个巨大的石碾,一排寒怆的窑洞,一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聚光灯从天顶上打下来,一群西北汉子和婆姨们,像雕塑般盘旋而立。孙少安,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敞开着黑棉袄,厚实的身板扛起了千钧重压,目光坚毅深沉。贺秀莲,他的婆姨,一身红衣裤褂,仿佛是一团火焰,要在极度的严寒中燃烧尽贫穷荒寒。孙少平,他的兄弟,洋溢着乡村的淳朴、书生的知性和西北汉子的执着。苦难没有摧毁他对未来的希望,他在深情呼唤着田小霞;而田小霞,则在光雾中仙袂飘飘,犹如圣女一般。站在他们顶端的,是路遥,雕塑般的路遥,手里捏着卷烟,目光望向远方……掌声,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2020年12月18日夜晚,一场年终大戏——话剧《平凡的世界》!感谢厦门闽南大戏院罗艳总经理的盛情邀请,感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们的经典献演。我以闽南大戏院“艺享使者”的名义,倾情观看了这场170分钟的演出。
  路遥,我从1982年起就喜欢上了他和他的小说,先是《人生》,再是《平凡的世界》。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曾经怎样深沉地拨动过我的心弦呀!我的脑海中深深地烙印着这样一个镜头:陕西作协大院一间老旧的平房里,光线暗淡,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味,路遥披着厚厚的棉袄,伏案奋笔疾书,不时咳嗽几声,地砖上丢满了一个又一个烟头……《平凡的世界》终于收笔了。写完最后一个字,他立起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抖抖大棉袄,忽地右手奋力一掷,将手中的水笔扔出窗外……路遥,你是蘸满了自己的血泪,书写着生命的传奇呀!
  演出结束,散场了,我和著名时装设计师曾凤飞却久久不愿离去。凤飞对我说:“三十年前,我来到厦门打工,一个农家子弟,快要扛不住的时候,是路遥安慰了我。他在《平凡的世界》中说,一个平凡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吞没。”我回应凤飞:“是的,记得路遥还说过,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凤飞无比感叹:“是呀,是路遥鼓舞着我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这时,还没有卸妆的“路遥”在剧院副经理李媛的引导下,特地向我走了过来。我向“路遥”亲切致意:“感谢你!你用激情燃烧的理想主义,创造了一部传世经典。《平凡的世界》闪耀着铮铮傲骨的光芒。”我还告诉“路遥”,在他42岁英年早逝那年,我曾怀着极其痛惜的心情,写下过一篇短文,发表在江西《经济晚报》上。然后,我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路遥”,坦诚地对他说:“幸好,你放弃了从政,当然这是无奈的。但文学拯救了你。你不适合从政,如果你从政,于你治下的民众未必是福音。”他费解地笑了笑,凝神思考了一会儿,忽然伸出手来,与我紧紧一握:“谢谢您的提醒。”
  不一会儿,又见到了少安、少平和秀莲的扮演者——李俊强、 张晋和孟海燕。他们刚卸了妆,一身家常打扮。我们一阵亲切地交谈:“感谢您对我们演出的欣赏。”“不,不,要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重温了我的青春岁月。”这时,我的耳畔又回响起一首诗篇: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涅塞
  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涅塞
  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涅塞
  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涅塞
  这是刚刚在剧场里伴随着《走西口》低緩忧伤的旋律回响了许多遍的诗篇;这是路遥推崇的艾特玛托夫《白轮船》中的诗篇;这是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一路上都很喜欢的诗篇。当我轻轻地吟诵到这里的时候,我、“路遥”,还有“少安”“少平”“秀莲”,以及与我一同留下来为演员们送行的睿洁、静爱和惠心,我们怀着深深的衷情,一起接着吟诵:
  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涅塞
  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涅塞
  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涅塞
  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涅塞
  深寒的晚风中,我们深情的朗诵清亮而悠远……
  北戴河,碣石山,老龙头,山海关!2020年初雪过后,又是一片晴光。时隔二十三年,我再一次登临。我想起了刘禹锡,当然,他是“二十三年弃置身”,然而他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达观,那种对于未来的坚强不屈的信念,却一直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的确,人类社会的编年史,以2020年为标记,将以新冠前和新冠后为分期了。但这又何妨呢?新冠疫情,以及它所引发的一切,并不能动摇我对于未来的信念。我和古往今来所有头脑清醒的人们一样,一定会打破心灵的枷锁,热爱平凡的世界,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征服一切苦难,以心手相连的精神友爱群伦,并且在悠悠天地间乘物游心。人生是如此脆弱和不可预知,我要过好每一天,过得更质朴、更清洁、更优雅、更从容,我要让自己的人生风清月明。摘下口罩,独立寒秋,伫望海天,在北戴河碧螺塔畔,我写下了一首小诗:
  重来渤海正冬时,
  临水当空一问之。
  放眼沧溟波不尽,
  铺天为纸写心诗。
  (责任编辑:孙婷)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不论是手握重权的帝王将相,还是那吟诗颂词的文人墨客,抑或恶贯满盈的强盗土匪,都避免不了遭受那无情岁月之力的侵蚀,岁月的流逝,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事实。想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个没有痴迷于灵丹妙药来延年益寿?以他们的人力、物力、财力,耗尽一生时光,竟也没有做到,可见这世上,又有谁,能够长生不老呢?没有人可以做到。在岁月面前,众生平等,谁也不能改变什么。岁月对人的侵蚀,是无法逆转的,无法挽回
期刊
余秋雨一  我这一辈子,与散文的关系非常怪异,几乎说得上是“生死冤家”。  我原本的专业,是世界戏剧学,兼及国际人文美学。直到我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以及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还没有写过一篇散文。  写散文的起点,本书那篇《因爱而勇》里约略提到。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越来越感到中国文化蒙受了巨大委屈。居然有那么多自称知识分子的人到处撰文、演讲,滔滔论述“民族的劣根性
期刊
人活一世,不过百年。在岁月的洪流中,我们赤条条地来,再赤条条地离开。你我无一不是匆匆过活,在沧桑的世态中仓促地老去。若非要说在这漫漫风尘里有什么值得追寻的,于我而言,不过是喝一盏喜爱的茶,爱几个明净的人,再读几卷长长的诗书。  青灯黄卷,红袖添香,是我以为的这繁华世间最美的词。  现在回想,我幼时最美好的回忆应该是那些跟着爷爷穿梭在旧书市场的日子。  爷爷念书不多,读书不少。他那方小小的四合院里,
期刊
曹丕在人心目中的最初形象是在曹植的《七步诗》背景中出现的,那个残暴的、逼迫手足的哥哥,那个“煮豆燃萁”不顾兄弟之情苦苦逼迫的帝王。  曹丕并不仅仅是一个“坏哥哥”,虽然他与曹植有着十余年的太子之争,也几次三番对反对者施以迫害,但他从小文武兼修,习武,八岁能骑射,之后年纪小小就跟随曹操转战四方;另一方面,“年八岁,能属文”,年龄少长,就能“博通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期刊
《筼筜谷偃竹》(局部)北宋 文同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爱竹,晋有王徽之“不可一日无此君”,宋有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士大夫往往赋予事物以品德。竹,宁折不弯,有气有节的品格便早早地被文人们所青睐,以“竹”为绘画题材便是中国画所特有。一种设色,归为花鸟画;一种墨竹,是典型的文人画。墨竹的起源虽无定论,白居易有《画竹歌》“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可见,唐代画竹已成独立题材,名家箫
期刊
胡烟孤  天生桀骜不驯,遭遇时世激荡,只这两点,便可约略推演王孙的悲惨人生。遗民画家身份,难以抹去的历史背影。王朝倒塌倾轧的一个干瘪的“孤”字,实则,是对其深刻的误解。300年冷寂枯清,至高无上,该是其本来面目。  1645年,南昌故明宗室被遣散,“弃家”逃往西山。劫后余波,生灵涂炭,满目疮痍。隐遁而苟活,随缘一个蒲团,即是大地。《个山小像》上,盖一方“西江弋阳王孙”印章。家族身份,成为出家人唯一
期刊
三百六十五天,形成一个闭合的单元,像连环套那般地首尾相接。慌张逃窜的日子,宛若接力赛运动员,沿着跑道永不停歇地跑跑不休。当一圈跑完,将要临近终点时,则意味着另一圈奔跑的重新启动。终点与起点交接棒的衔接处,因具有辞旧迎新的含义,便被人特殊待之,既以酒肉之酣自我犒劳,又接续以拜年之名走亲访友。  这个日子,俗称为过年。  公历年源于西方,为舶来品,而农历年则萌生于华夏本土,为土生土长的土特产。旧时的华
期刊
如果世上有一双看不见的巨手,那必是草原上透明的风。  风是草原自由的子孙,它追随着马群、草场、炊烟和歌唱的女人。塞上,风的强劲会让初来的人惊讶。倘若你坐在车里,透过玻璃窗,会看到低伏的绿草像千万条闪光的蛇在爬行,仿佛拥向渴饮的岸边。这是风,然而蓝天明净无尘,阳光仍然直射下来,所有的云都在天边午睡。这是一场感受不到的哗变。在风中,草叶笔直地向前冲去,你感到它们会像暴躁的油画家的笔触,一笔、一笔,毫不
期刊
陸春祥  洪迈(公元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人(今江西鄱阳),字景庐,号容斋,谥号文敏,著有笔记《容斋随笔》74卷、《夷坚志》420卷。壹·宋之苏武一  说洪迈,一定要先说他爹,英雄的洪皓。  1088年11月28日,洪皓出生在饶州的鄱阳,当洪老爹还是洪少年的时候,便因横溢的才华受人瞩目。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青年洪皓和秦桧同榜高中进士。看遍自古以来的传奇,才子配佳人是基本模式
期刊
我一向是喜爱听钟的。  幼时,我曾同父母游览池州九华,留宿于山间民居。白日里,我们随团观览山中庙宇古刹、突巘危峰、古藤老藓。每至暮色四合,我們便踩着山寺晚课的钟声返回住宿地。彼时我素性淘气,面对溪径曲折,叠石参差,并不能有“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之咏,亦不能解“万里归来卜筑居”之叹。在那时的我看来,听导游口若悬河地谈“这块石头有什么传奇典故”,还不如去追逐一只松鼠或是蹲在路边看每一级台阶上不同的莲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