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正面引导模式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发展到微博时代,手机上网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极大地冲击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文章结合问卷调查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正面引导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使用 正面引导 模式
  [作者简介]罗军强(1956-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王利华(1966- ),女,湖南双峰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湖南 长沙 410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JDSZ1010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86-02
  2011年底,中国网民人数突破5亿,居世界首位,移动上网人数超过美国人口,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的主力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城市化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7%。与此相关的数据也显示,高校大学生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平均为3成左右,重点大学则更低,例如清华大学为17%,北京大学仅占16%。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生源逐年增加,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逐年上升。因为上网费用较低,经济上可以承受,导致上网时间无节制,常常因迷恋于网络而影响学业;或是因不能正确对待海量网络信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出现了问题,最后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更好的网络管理办法以及大学生网络使用引导模式,以期为大学生成才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课题组根据大学生个人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及网络使用的相关信息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湖南1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抽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503份。综合调查结果和与学生实际接触的经验,我们发现,网络使用及其衍生出的问题不容忽视。据调查问卷统计,真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学习的学生不到30%,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的话会尝试黑客行为;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70%以上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聊天、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活动。而总的来说,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大多停留在表层。
  二、网络使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网络使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游戏的吸引。针对“你使用网络主要做什么”的问题,有34%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游戏”。而在“你对网络游戏的热衷程度”选项中,10.2%的学生选择非常热衷,25.4%的学生选择比较喜欢。由于各类计算机网络游戏的网站开发的游戏特别针对年轻网络用户的好胜心理,许多大学生为了所谓的升级等原因,占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上课时间,甚至通宵达旦,不眠不休。破坏了大学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网络聊天交友。在“你使用网络主要做什么”的调查中,有36.3%的学生选择了上网聊天。许多学生打开计算机的第一件事就是QQ上线,与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网友”聊天。聊天的内容除了大量的无谓闲谈之外,往往夹杂了许多色情语言,以及不负责任的情绪发泄。各大交友网站门庭若市,很多学生热衷于上交友网站寻找网友,尤其是异性网友。部分大学生甚至会通过聊天工具以及交友网站这些中介平台,与网友约定网下见面或交往。
  3.上网时间无节制。在“平均每天使用网络多长时间”的问题中,有12.3%的学生选择5~6小时,有6.5%的学生选择6小时以上,合计达18.8%。而在“你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这一选项中,有3.5%的学生选择沉迷,15.2%的学生选择有依赖性,较难自制,总数接近18.7%。在我们的学生中就曾出现过为了游戏过关,连续三天通宵上网的案例。如此长时间地使用网络,无疑对正常生活规律造成了影响。
  4.影响校园和谐。在“你大学生或室友在寝室上网时是否影响过你”的问题中,有6.5%的学生选择经常,30.2%的学生选择偶尔有。在“寝室里有没有因为使用计算机的问题而引发过矛盾”的选项中,有8.5%的学生选择经常,12.3%的学生选择出现过。这对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大学生关系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网络的不合理使用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身体、心理健康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如果不引导大学生合理正确使用网络,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那高等教育就很难见成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无从谈起。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网络环境的诱惑。市场经济条件下,互联网及网络传媒行业发展迅速,网络信息异常丰富,在带给大学生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充满一些诱惑,如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不同网站的聊天交友,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速,视屏、音乐下载易如反掌,都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具有很大诱惑力,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如果陷入,解脱就很难。
  2.社会原因。大多数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一般,平常没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而网络刚好可以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这便使得一些自我意识感不强的人很容易沉溺其中,企图通过虚拟世界找到自我价值,享受成功的快感和乐趣。
  3.高校自身原因。学生依赖网络、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交友等娱乐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访谈我们得知:进入大学后,与中学阶段学习时间比较,大学里闲暇时间更多了,有时不上网都不知道该干什么。而到考试时,又变得非常紧张,但此时已经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想专心投入学习也难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教学模式还处于“大教、大考”的传统模式,加之考试管理松懈,到期末以一次大考作为平日学习的检验。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往往平时无心学习,到期末才临时抱佛脚,而一学期中长达几个月的空余时间无处打发,所以只好沉溺于网络。   4.网络使用正面引导不力。目前,在高校中关于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等活动还比较欠缺,即使有,也只是对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起一定引导作用,但往往不系统、不全面。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于网络使用的迷茫,甚至产生诸如“计算机没什么用,买来就是上网玩玩游戏”“会上网就可以了”等错误认识。不知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自然无法正确使用计算机和合理利用网络。
  四、正面引导模式研究
  网络既可以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又能给大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娱乐资源,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间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在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这一问题上,应尽可能地发掘网络的积极面,使网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帮助。为此,我们针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要想对学生的网络使用进行更好的管理与引导,就必须有更科学、更为系统化的规章制度与之配套。我们需要引入制度化的管理,比如,在学生带计算机入校之前,与之签订计算机网络使用协议,使其明确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对自己、他人、集体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另外,还可针对寝室计算机网络制定相应制度,在学生学分体系中融入网络管理的相关内容。通过与家长的定期反馈,建立双方互动的教育模式。
  2.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既然“大教、大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使教学转化到“小教、小考”的模式上来。因此,我们应将总结性的评价替换为阶段性评价。将一门课程分为几个专题,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也可以按专题明确。学生在每个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有效寻找专题教学有关的材料,制作PPT课件,最后再参与到小组讨论。同时,应在专业层面上,系统地设置学期内的实践环节,每隔一个时间段(如一个月)设置一个小项目或小课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分组完成,并以实践学分等形式加以管理,引导学生将上网消磨时间,变为上网寻找学习资料的过程,既锻炼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让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3.提供大学生展示的网络平台。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也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平台,故而投身虚拟世界,从中寻找个人价值。为此,我们应在保证教学及教学实践的前提下,大力开展网络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个学生组织的运作,给学生创造更多通过网络参与学生工作的机会;通过各种高品质的活动,让更多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交流,让学生有健康交友的平台。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讯及休闲娱乐内容。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健康而快乐的网络休闲,从而避免沉迷于互联网络的游戏、不健康信息等内容。
  4.开展计算机网络使用指导。大部分学生购置计算机后都对其使用目的不甚明确,最后使良好的学习工具沦为一台游戏机或影碟机。为此,建议学校在新生入学后,统一开设一节计算机使用导航课,告诉学生在大学里使用计算机可以做什么,如哪些专业软件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如何利用网络获取及时有效的信息等。通过课程的方式,系统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学校还可以为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生开办网页设计选修课程,指导大学生制作简单的网页,让他们在完成一个个网页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成就感。
  5.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应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使用兴趣和习惯。学校可利用有计算机背景的教师、学长,开办各种计算机网络相关主题活动,吸纳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参加。通过兴趣班,让处于各种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大学生学习不同方面的计算机软件知识。有些学生喜欢看电影,学校可以定期上传某部影片到网络,老师进行一定指导,让大学生上校园网去欣赏电影,并写出切身的体会。这样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读书活动,老师对大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的对话。与此同时,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通识教育网络选修课程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将这些网络活动纳入学分管理体系,以保障其有序实施。
  一个合理、高效的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和引导模式,将会影响一个高校教学和育人的大局,并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对高校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近代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历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与应用是一种推动教育实践发展和进步的积极力量。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努力掌握其科学发展规律性,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进行正面引导,使其成效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N].中国日报,2012-01-17.
  [2]王伯庆.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张蔚.中国网民人数突破5亿,移动上网人数超过美国人口[N].人民日报,2012-01-16.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三七提取物与牙周膜细胞的生物亲和作用,为筛选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中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合细胞膜色谱法(CMC)对中药三七超声萃取的有效
目的 为了提高避暗反应测定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敏感性,本实验对三种实验及统计方法进行了评价。方法采用IBO致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损伤模型和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模型,对单
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鼻腔、尾静脉和脑内接种方式接种BALB/c小鼠,观察小鼠在感染过程中临床症状和各个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感染1天后,小鼠打堆、猥琐、毛色混乱、眼角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2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56%的毕业生3年内有过职位晋升,略高于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的比例(52%)。(据7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  高职院校本身的生源远远不如其他高校,而能够连续五年在就业率上高于普通高校,首先在于学校在学生发展上做足了文章。它们能够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强调技术技能。
将6-羟基多巴胺(6-OHDA)分两点注入SD大鼠左侧中脑黑质内侧端,制成震颤麻痹模型,毁损后6-8周,用胚龄14~16天同种胚鼠中脑黑质细胞悬液植人模型鼠尾壳棱。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