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能够使城乡建设取得较理想效果,应当合理实施城乡规划,而在城乡规划实施方面,把握好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关键内容,对城乡管理规划的实施具有很好促进作用。本文就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实施; 关系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利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两者之间,既有特殊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差别,因而需要加强对矛盾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协调两者之间关系,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1、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的关系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都是在不同国情下提出的管理方式,近几年,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城市的土地资源开始出现紧缺。同时,也加速了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的矛盾升级。
  1.1随着城乡统筹观念的不断深入,城乡规划模块及土地规划模式不断得到优化,这两者相互渗透,对于城市经济的稳定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城乡二元格局的打破,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规划覆盖率,进行城乡空间布局的协调,实现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有效性控制,优化建设用电空间管制方案,实现土地规划及城乡规划关系的协调,整合、优化建筑用地的空间布局。
  1.2为了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全国土地规划需要进行各个省份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各个省份的建设用地指标与所管辖地建筑用地需求密切相关,每个城市的建设用地指标受到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土地规划的指标分配,体现了对自上而下控制思路的应用。
  1.3建设用地布局的集中与分散之争,土地资源集约开发是土地规划的原则,在经济发展中,多个文献都蕴含了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思想,而中心城镇与开发区极化发展则是集中布局的体现,但是分散化布局则是当前土地规划的真实反应。目前,土地规划编制把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作为了基础,由于在土地规划过程中,未能对村镇建设用地的布局做出主动谋划,因而相关的调查结果还保留了分散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同时由于编制层级下移,导致土地规划图表达较为细碎。土地规划图是开展土地相关工作的重要执法依据,但是一些分散的布局,不符合土地空间集聚的要求,因而在编制土地规划图时,会受乡镇意愿因素的干扰。
  2、土地管理手段是保障城乡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
  2.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村镇规划,虽然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在开展土地规划时,农村建设用地基本维持在现有水平之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是利用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来实现居民点拆除和合并,并不断引导广大农村居民点逐渐向城镇集中。目前,促使各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动力为: 下达到县级政府的新增用 地计划无法满足实际用地需求,因此可将拆除、合并,农村的相 应用地指标应用在城镇土地规划中。
  2.2现阶段村镇规划的重点如下,进行农村建设用地的现状调查工作,做好产业发展的定位工作,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模块、非农产业预留地模块的优化工作,实现这些模块的合理性规划,进行城镇规划模块的优化,实现集镇建设区农田整治效益的提升,避免出现投资资金的浪费。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进行城镇扩张的控制是必要的,這需要进行城市建设模式的优化,进行新区扩张及旧城改造模式的应用,做好新增建设用地的开发工作,实现存量建设用地的改造及利用,进行城市建设体系的优化,实现旧城改造模块及新区扩张模块的协调。 在部门职责上,国土机构主要进行管辖区内土地规划环节、保护及利用环节的管理,受到规划分设问题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重点是城市,土地规划的工作重点是乡,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职能,通过对新建建设用地计划的管理,可以进行新建建设用地审批量的有效性控制。在新增建设用地的报批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利用总体的规划,进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应用,做好新增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工作,避免城镇出现无序扩张状况。
  2.3 土地储备工作与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导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增加了土地建设用地规模。但是,由于土地规划中存在的弊端,导致土地规划还不能对土地储备工作进行科学化指导,因而需要对土地规划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对空间布局做出合理规划,并以此为向导。要充分发挥土 地储备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和城市规划方面。对于土地规划工作而言,土地储备规划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并无过多可以参考的资料。因而在开展土地储备规划工作时,要充分结合广西的实际土地资源与城乡布局情况,对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工作做出严格控制,并要完善储备土地规划的工作体系,促进空间布局的科学性。
  2.4完善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的实施办法,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之间要多多沟通,防止成为彼此的实施障碍,若想让二者能够协调共存,首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土地规划管理不能一直向城乡规划妥协,城乡规划也不能始终服从于土地规划管理,要在特定的情况下具体分析,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城乡规划中的建筑用地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要为耕地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认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城乡规划在进行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时,应根据不同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定多种规范方案,权衡之后选择最佳的方案,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土地规划管理方案的更新,实现其与城乡规划体系的适应,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性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浅析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低碳世界, 2017(01)
  [2]徐文娟.关于土地规划管理及城乡规划关系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
  [3]黄仪.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5(03)
  [4]李 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0)
其他文献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须能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用电在逐渐的增大,对于供电企业供电质量和可持续性供电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通过“土地财政”这个创新制度,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抵押为基础设施融资,甚至还可以以补贴的方式,为有持续税收的项目融资。截至2012年底,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处于抵押状态的土地面积为34.87万公顷,抵押贷款总额 5.9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和 23.2%。全年土地抵押面积净增4.72万公顷,抵押贷款净增1.12万亿元,远超土地出售收入的减少。这些土地抵押品的价值实际上都是通过房地产市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日益庞大,我国城市居民和产业用电的负荷持续上升,部分地区还容易出现用电高峰期限电跳电的情况,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也为发电供电行
一、价格举报总体情况  7月份,全国12358价格举报系统受理价格举报、投诉、信访、咨询共计57868件,较上月上升6.45%。其中,价格咨询51243件,占88.55%;价格举报3544件,占6.12%;价格
摘要:公共产品理论是界定财政支出责任的理论依据,而公共产品纯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公共产品理论,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明晰财政支出责任提供了详细的界定标准。公共产品纯度和财政支出责任呈负相关关系,公共产品纯度越低,财政支出责任越大,反之则越小。  关键词: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纯度 财政支出责任  一、公共产品理论及公共产品纯度的提出  (一)公共产品理论回顾  关于公共产品的研究,最早萌芽于亚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规划管理有更高要求。只有积极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推动性力量。尽管城市规划管理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与措施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传统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已然落后,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这
智能化电网的兴起,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在电力运行中,离不开输配电线路系统的作用,只有在保证输配电线路完整、可靠的基础上,才能够给电能传输带来基础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意愿。随着社会的进步,处于社会主流的70后和80后家长们拥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科学的家庭教育,关注的是儿童的整体发展,包括一切可以帮助改善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把重点放在个人附带的情绪上,从而避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许多让父母忧心的问题,打造个性健全的新时代人才。  一、家庭情感教育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情商比智商更重
期刊
目前我国电网覆盖的范围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种革新的发展趋势使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越来越重要,而电力营销计量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
“体验”一词在“新课标”中反复出现,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关爱学生,形成情感动力,美化语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情感共鸣,换位体验,激发情感转化。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甚至有不少老师忽略了“体验”的尝试。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那么,如何触发学生进行体验?如何为学生的体验开辟渠道?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