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光照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读小学那会儿,老师是绝对受人敬重的。
  故乡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学校,小到就像一户人家:一栋两层楼房,房前一带院落,房侧一间低矮木屋,如此而已。不知道村委会领导作了怎样努力,从外面觅得两位民办教师,又在本村物色了一位,本村的那位是我四叔。三个小青年,高中肄业,心思不在做农民上,就做了民办教师。
  两位民办教师家远,就在村里住下来。学校并没有宿舍,只有大队部隔壁小屋里一个厨房,里面一眼土灶,可供做饭。两个老师的住宿就在村民家自发解决。村里人谁家有空房间,就领一个老师回家住。他们东家住一个月,西家住一个月,百来户的小山村,如此一轮一轮循环下来,倒一点没碍事,老师们住得舒适干净,村民们心里也乐意。
  小山村里,大家都不拿老师当外人。隔三差五,有人送柴来,也有学生放学后留下帮老师烧火做饭的,这自然也是大人的意思。有时候,哪家烧了好吃的菜,也会想着端一碗到老师黑乎乎的餐桌上去,菜荤素好坏不论,只是主人家觉得新鲜,有新杀的猪肉,有新摘下的时蔬,有新烙的饼……都透着欢喜,放到老师饭桌上时,还冒着热气。老师也不扭捏,有肉来吃肉,有酒来喝两口小酒,要不,有热腾腾的土豆红薯来,就吃土豆红薯。
  老师既谓之“民办”教师,并不仅限于一种身份和编制,似乎他们就是全村百姓们共同请下的先生。当然也不限于在课堂上教娃娃们读书识字了,他们是很需要发挥一些先生的作用的。帮村里不识字的老人们读信、回信,那会儿年轻人已成群结队外出打工了,写信是和家里联络的唯一方式。帮新添了一台收音机的人家看说明书,并将调频调到正确的指针上。遇红白喜事,他们还得操起毛笔来,写几对诗联,或者写下一个大大的喜字,供办酒的人家张贴。那时候,老师是没有架子的,记忆中,一个老师姓沈,另一个姓洪。姓沈的那位奇瘦,鼻子高而尖,颧骨清晰可见,喉结凸显,看起来很是不苟言笑。洪老师则要和善得多,矮矮的身材,四方脸,眼睛有点小,脸上常挂着腼腆的笑。但他们俩都不显得鹤立鸡群,倒是和村民们打成一片的,仿佛是后来新晋的两个村民。有段时间,沈老师和洪老师住到我祖父家。他们一般晚饭后来,冬天里就和祖父祖母叔叔伯伯们围着一个大铁锅烤火取暖,有时,祖父祖母请他们来吃晚饭,他们就会拎起水桶跑到溪里帮祖母打水,或者坐到小凳子上头,拿一捆毛豆子,帮着剥豆荚。赶上农忙时节,沈老师和洪老师放课后,将裤脚一卷,就下地了,帮着祖父耘田插秧,村里人才发觉,老师种起田来手脚麻利,一点也不生疏。更难忘的是,有一天沈老师拿着皮尺在我身上比划一阵。过了些日子,竟然给我做了一条裤子。我妈说沈老师手巧,会做裁缝的,不但会踩缝纫机,还会自己裁剪呢。他给我做的是一条紧身喇叭裤,在那个时候真很时尚的。
  我穿着喇叭裤从村前小石桥上走过,晨光正慢慢爬上来,照亮了石桥,照亮了石桥边的藤蔓,也照亮了我的布鞋,照亮了喇叭裤倏然变大的两个裤管。
  一年级结束后的暑假,我告别小山村到了另一个城市,在一个乡村小学里继续学业。仍是一所很小的学校,只有四个年级,六七个老师。学校外面有一片稻田,到了夏天,稻子黄熟了,金色的稻穗摇曳着,甚是好看。带我的是刘老师,那会儿刘老师四十多岁,高挑清瘦,很爱干净,随身带好几块手帕,一进教室必先用抹布擦拭讲台和椅子,再坐下来。刘老师是上海知青,姑娘时分派到我们这儿插队,就落户在乡村了。她说话的语气,有一种上海人的腔调,即便骂人,也和其他老师不同,上海话骂人明显比宁波话要软,调子要婉转些,就像某种地方戏的唱腔。印象中刘老师特别严格,凡有不完成作业和调皮捣蛋的,到了她那儿,都绝不姑息狠狠批评,也用小竹棒打手心,棒子落向手心时咻咻地响,于我们心里很是产生了一些震慑,尽管刘老师从未打过我手心。刘老师严厉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格外仁慈的心,她下班后,走路回家,恰好经过我家的小出租屋。有那么几回,她会拐进来,留下一个大大的面包,或者一个当时我从未见过的蛋糕。她跟我母亲说,前几天上海亲戚来过了,面包给孩子吃。刘老师一定是知道的,我和妹妹从未吃过那样的面包,那么蓬松,那么大,金黄的,散发着麦子实诚的香气。我们只吃过那种小小的一块钱一只的面包,扁平一如流浪儿的腹部,里面有一团干巴巴的红豆馅。刘老师还把自家女儿穿下来的衣服一袋一袋拎来,送给我的一个小伙伴。那个小伙伴是移民到这儿的种田大户的孩子,平时成绩不好,爱打架,满肚子顽劣心思,自然常常挨她批评。但批评是一回事,并不影响老师看到他家里的贫穷,他上头有三个姐姐,一共四个孩子,靠父母种田维持生计。他们家人是很少有新衣服的,几个孩子出门都穿着打补丁的衣裤,贫穷有如田边的野草,怎么都拔除不尽。我印象里,那个小伙伴有一项特别的生活技能,他总能在田野里寻到吃的,还能在小学校角落里寻到吃的。我记得那会他告诉我话梅核可再利用变成美食,心里很是诧异。有段时间,他带着我在小学校墙角寻找话梅核,找到一把后,再用石头将其核一一敲开,露出类似杏仁一样的浅黄色坚果,放嘴里一嚼,味道还真不懒!
  刘老师仅只带了我一年,但她似乎一直关注着我的生活,尤其在我家遭遇了一场艰难的变故后,她更是常常牵挂着。待到我读六年级,换到另一个村级的完小,每天早上,我骑一辆单车,穿过一条弯弯绕绕的小路去上学,单车前面车篮上的网兜里放着两个饭盒。巧的是,刘老师也调到了那个学校。她托人带话给我母亲,说她现在离家近了,中午回家吃饭,她的工作餐留给我,她会跟食堂烧饭伯伯招呼好,让我午间放学后去取就好了。可童年时代,我是一個特别自尊和羞怯的孩子,我拒绝了老师的好意。又过了两年,刘老师把这份午餐给了我妹妹。那时的老师,似乎她带过的学生,就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一个孩子的冷暖和不幸,时隔几年都在牵动她。因了自尊和敏感,刘老师有时要捎带点吃的给我,我都回绝了。她后来想到一个办法,把住我家不远的那个小伙伴找去,让他拎五六个苹果给我,有时是一袋橘子,有时是两盒精致的点心。直到现在,我还会遇到我的老师,她已年逾古稀了。我们站在人来人往的路边寒暄,秋阳灿烂,树上的叶子正在飞离枝头。和煦的阳光照亮了老师脸上的皱纹,照亮了皱纹里无处不在的慈祥,她仿佛端详着自己多年不见的儿孙。临别时,老师总会叮嘱,“当心身体啊,当心身体”。她的关心和疼爱,让我总有一种恍然重逢老祖母的感觉。   刘老师之后,小学三年级带我的是施老师。施老师相当讲究教学艺术,是旧式老师中的典范,写一首好字,又博古通今,除了语文数学,他还教音乐。透过时光的窗棂,我还能清晰地看见他坐在一台旧风琴前,弹响两句问候语,先让我们唱:施老师好……我们唱得逶迤多姿。随后,他自己再次弹响另一句问候语,冲我们唱:同学们好……我们在琴声里互道问候。他时常穿着一件中山装,领子洗得发白,袖子磨得破了好几处,戴一副年代久远的眼镜,骑一辆叮当作响的28寸自行车。那会儿,我到这个新地方不久,只学会了一部分当地话,面对同学,我只很聪明地选择说少数几句,那样他们才不会耻笑我是个外地人,说起话来带一股土不拉几的泥腥味。不过我确实被他们耻笑过,在家乡,自行车是说自háng车的,而这里人就是自xíng车了,我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一群男生发出怪里怪气的大笑,扯着嗓子喊:自háng车来了,你家有几辆自háng车啊?这种语言上的格格不入,大概是我年少时最初体会到的孤独滋味。有一回午后,我在操场上和人说话,问一个同学,大致是你饭吃了吗?是用当地话问的:“你饭zéi过了吗?”
  过了十几分钟,有人喊我,说施老师让你去办公室。我心里擂起小鼓来,担心是不是哪道题做错了。到了办公室,施老师正在办公桌前坐着。这是一个光线暗淡的小屋,六七张办公桌排成两列,靠着墙,中间让出一条过道。办公桌上陈设简单,几叠本子,一个豁了口的水杯,几本教参……“你刚才在操场上和同学聊天吧?”施老师表情严肃,语气是温和的。我点点头,猜不透他葫芦里卖什么药。“我们当地话里吃饭不叫zéi饭,叫quē饭。zéi是一个很不文雅的词语,显得比较粗鲁的,你不能随口就拿来用它。”
  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午后的阳光像瀑布一般灌注到我身上,显得晃眼极了。我现在已无法描述当时的心情,却常常回想起当年的场景,想起老师的告诫,想起白亮亮的阳光,恐怕这情形要让我记忆一辈子了。
  我是一个老师缘特别好的人,在少年时代,老师们大多器重我,让我觉得生活有明亮的方向,一个孩子在希冀的目光里往前走去,大抵不会走向一条下坡路的。到了初中,教我的语文老师姓王,他是少年时代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前些天,中学同学请客,王老师也在列。餐桌上,一个女同学回忆往事。
  那时她到我们所在的学校借读,寄居在另一个女同学家,往往一周才回一趟家。女孩独自在外,很少想着打理自己。有一回她穿着一件黄色的衬衣,一连穿了四天。这是一件几年前的衣服,已发白了,原本像小鸭子身上绒毛一般的嫩黄已褪尽,领子袖口边沿黑乎乎一片,还出现了好几处毛毛糙糙的破损。一堂语文课后,王老师找她单独谈话:“你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困难?老师看你一天到晚穿一件衬衫,也没有换,女孩子还是要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赶紧摇头:“老师……我们家还好……不困难的。”确实,他们家并不困难,父母做点小生意,还有能力送孩子到比较好的中学念书。
  新的周一,小姑娘穿着新衣服去上学,还特意梳了辫子,在上头夹了一个造型别致的头饰,仿佛一朵洁白的玉兰花跃上了黑亮亮的藤蔓。她一身鲜亮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纷纷将埋在书堆里的头抬起来,眼睛亮了亮,教室上空都是目光和目光碰撞的声响。可接着有意思的事发生了,数学课后,数学老师将她请了出去,在走廊上单独谈了话。数学老师说:“现在都初二了,马上就毕业考,你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上,不要想着穿衣打扮。”这番话,让小姑娘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我的这位女同学后来学了服装设计专业,现在是一个大学老师。她说她的专业选择和当年两个老师关于衬衣的纠结不无关系。
  她讲完这件事的时候,两位老师都笑了。王老师说:“我这个人嘛,还是有点浪漫主义的。”确实,他小小的身体里是有相当的浪漫主义成分的,他的那点浪漫主义也彻彻底底地传给了我。
  王老师个头矮,长相不出众,戴一副厚如啤酒瓶底的近视眼镜,可这些一点不影响他的风姿绰约。在一群少年的眼睛里,他是潇洒的,尤其走进课堂,开口讲课,那种肆意和挥洒令人激动。他以前在课堂上给我们读过一篇梁实秋先生写梁任公演讲的文章,他对梁任公的演讲格外仰慕: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他读这个段落时,我有时空交错之感,仿佛面前突地冒出一个梁任公来。确确实实,他自己就是那样的人,除了头发茂盛些之外。课讲到激动处,真是唾沫横飞,手舞足蹈。有一回,语文课本里出现了一个描写秋天田野的章节,面对金秋的丰收情形,王老师激动了:“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歌。”然后,他放开嗓子,用民族唱法在课堂上高歌了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王老师最崇拜的人还不是梁任公,而是苏轼,在这一点上,他和林语堂先生观点一致,认为东坡先生是五百年来出一个的完人,以至于我们常常有机会在课堂上听他讲苏轼种种,听他情绪激昂地高声诵读东坡先生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最末一句时,他将面前白色长围巾一甩,那段时间正流行白色马海毛围巾,男男女女脖子上都挂一条,手上做出一个江边灑酒的动作,嘴里会加一句:“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也”。听他念叨苏轼如何喜欢食肉,扬言“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以至于成功研发了东坡肉,听他讲苏轼和佛印和尚无事相互抬杠,就有了“水漂东坡诗,狗啃河上骨”这样充满谐趣的对子。总之,他谈起苏轼的神情,与一个饿汉谈起记忆里的红烧肉一模一样的,就差掉口水了。
  他不仅在课堂上讲苏轼,他还讲托尔斯泰,讲《复活》里的聂赫留朵夫,讲《红与黑》里的于连,也讲余光中和舒婷。多年后,我的记忆里时常流淌着一种声音,像山间流水的回响。那是一个雨声淅沥的日子,老师用他浑厚的声音为我们朗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于是乎,我的心头一直涌动着一缕化不开的乡愁了。老师家藏书千册,每个假期,我都能从他那借到一叠书,他的书房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精神的源头。
  王老师酷爱书法,喜欢国画,拉过二胡,还爱种植花花草草。他寻到一个破了口的大水缸,搁在门前河埠头旁角落里。他带我们去看过那个水缸,颇为骄傲地告诉我们,那是他手植的荷花。他考我们荷花又叫什么,我们几个孩子左右顾盼,他就自己答了:“荷花啊,也叫莲花,还叫芙蓉、水华和芙蕖。”我看到水缸里平铺着几片荷叶,其间有两枝新荷挺立而出,头上顶着一个羞涩的花苞。
  他读我文章,大概感觉到里面一股少年愁绪,遂对我颇有寄望,每回见面,总说,你是王老师理想的延续,老师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学生里出个作家。
  受这样浪漫主义的浸润和殷切希望的照耀,我也开始习字、读诗、写小说,一头扎进了文学的丛林,从此再也没离开过。
  直到今天,每回见到老师,他还是那句话:“说实在,我最骄傲的事就是课堂上走出了一位真正的作家,你实现了王老师的梦想。”老师的厚望让我深感汗颜,竟说不出一句豪壮的话来。我只好跟他老人家承诺:“老师,我写的每一本书,都会放到你书架上去。”
  我是幸运的,在少年时代遇到这些朴素的老师,并被他们的人格深深照耀过。他们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但都是真真正正的老师,像古老中国的汉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用一颗赤诚之心教会了我做一个有温度有趣味的人。
其他文献
在1996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企业丑闻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日本“住友商事舞弊案”。该公司业务人员滨中泰男在伦敦铜期货交易市场非法从事铜期货买卖失败,导致2850亿日元(约合
董飞怎么也不明白,自己丢了张照片,叶总竟然砸了自己的饭碗。究竟什么照片那么重要,竟然让叶总狠心关了投资上千万的工厂呢?照片先不说,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下叶总其人吧。叶总
《白血病》编辑部:来函收悉,就《家族相关的HLA部分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一文中例2病人及供者HLA配型问题,经与有关人员联系,答复如下:1、父亲a A11  B13  Bw4b A11
Concrete experiences expansive deformation during sulfate attack due to internal expansive stress. Sulfate ions enter concrete pores, react with the pore soluti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928年,为了举行孙中山的安葬典礼,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修建中山路,路长12公里,要求在第二年6月1日前竣工,南京市长刘纪文亲自担任工程处长。由于拆迁补偿款不足以购建新房,面对强拆,400多户人家拥至国民政府请愿,连同同情的支持的看热闹的,约两万人。蒋介石等政府首脑不出面,把冯玉祥推出来接待请愿人群。  冯玉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行政院副院长,他对拆迁户讲话的全文是:  市政府要拆房,
拖地板的时候,她在屋角发现一片礼花的碎屑。显然那是她或他带进屋子里的,碎屑沾在头发或者衣领,不经意进入屋子,从此藏进角落。那碎屑再一次提醒她,他们结婚,尚不足半年时间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的粘膜上皮。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 ,发病年龄 70 %~ 80 %在 40~ 60岁 ,以50~ 60岁发病率最高 ,30岁以下者则少见 ,偶见于2 0岁以下者。现对我院经手术证实的
小高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都干不长,当然也赚不到什么钱。大家都说他不着调,以后也难有出息,就连相恋三年的女友小米也开始对他疏远了。小米说:“爱情很美好,
1996年6月至1999年12月,我科收治2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例为型,1例为型。2例均在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下行瘤体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其中型患者还进行了左右冠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