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认同培育关系到新时代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新时代高校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有其必要性.本文通过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的科学分析,提出了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因素.通过对政治认同培育的影响因素的归因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路径.
其他文献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席卷中国,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笔者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通过对此类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学生思政教育的难点,探索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金工教学实习作为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应发挥好育人的基本功能.将课程思政融入金工教学实习既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又是践行立德树人的良好体现.本文以数控铣床实训为例深入分析了在金工教学实习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结合课堂实训内容,借助新的授课方式,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为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优化设计、推进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课程思政”教学是将学生思想政治结合到学生所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建设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充分探索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意义,达到育人的教育目标.本文针对《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寻找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的结合点,通过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探析课程思政视域下《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路径与实践,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入下,加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和职业素养.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世界就业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动,许多行业应运而生,也有很多行业迎来了残酷的严冬.高职生作为就业大军中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多年对高职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观察和调研,本人发现指导高职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在高职的学习生活中实践和练习自己的职业兴趣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韧性及学生的个人职场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模式及改进方法.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也明确指出,应在各学习阶段充分渗透思政教育.而英语在当前作为国际性通用的语言,在高校中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课程.本文将通过课程思政的概述、当前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初步探究,并指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主要平台,而课外作业则是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面对双减政策的不断实施,小学英语教学既要减少同质化作业数量,同时还应该提升作业质量,由此强化学生课外学习的效果.混合式作业模式是新课改助推下的一种新型作业方式,涉及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内容,并且是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课程思政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职数学作为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已经修订了最新的课程标准,从最新的课程标准来看,很好地顺应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从教学内容选取上、教学目标制定上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上等方面逐渐渗透基础课的育人功能.文章介绍了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一些改革措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特点的“课程思政”
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用在育人培养上.如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本文讨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小组组建、目标设置、自主学习、人际关系等四个方面的讨论,总结了使用小组合作进行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一些心得应用.
本文从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整体性、多样性、创新性特点,进而总结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相关对策,提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为了培养更多推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我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就高职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论述,继而对如何正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进行讨论,最后就“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