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中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下半年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点出展计划
其他文献
时值7月的月末,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各项统计数据纷纷出炉,其中,有关进出口贸易的统计数字引人注目,6月份中国贸易顺差达97亿美元,远远超过去年每月27亿美元的平均数字,预计全年的贸易顺差将突破1000亿美元。  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是中国贸易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一个奇迹。她彰显了“中国制造”横扫全球的强大威力,也体现了“中国因素”影响世界的巨大力量,在这眩目的数字面前,国人无不为之兴奋和骄
期刊
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简称两区协会)是由中国关境内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中心)、跨境工业园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区内企业及相关人士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协会接受海关总署的业务指导和民政部的监督管理,旨在加强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和区内企业的自律。协会于2005年2月28日成立,在半年多时间里各项工作正在逐项展开,为了
期刊
在茶楼里喝茶,朋友小莫很悲哀地讲述了她和闺蜜的纠结。她俩一直是最好的朋友,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只要闺蜜取得成绩或者拥有幸福,小莫郝是衷心地祝贺并祝福。后来她们一起参加公务员考试,成绩都很好,结果面试时闺蜜却落选了。小莫真心安慰闺蜜,闺蜜则气急败坏地指责小莫的安慰是言不由衷,小莫气急当场绝交。  “不能为朋友成功而鼓掌的人,她已经生活在泥潭里了”,我笑着问小莫,记得这句台词吗?小莫愣了一下,突然間
期刊
概述    作为外贸公司,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消化、组织各种信息,与外界各相关单位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对外掌握分析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对内掌握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和产品信息;快速有效地组织形成商品的生产供应链、仓储运输链,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物流、资金流的有序流动。这样外贸公司与客户、供应商、服务商一同形成了一条以商品为主线的工作流程。而如何能够更高效地协同工作,就成为了外贸公司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对于某
期刊
经过3年细致艰苦的前期工作,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以BOOT(建设-拥有-运营-转让)方式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的巨港电站项目于2003年2月启动,目前进展顺利。作为对传统EPC总承包方式的突破,BOT或者BOOT模式一直是我们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努力探索的方式,在此,我们将巨港项目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经验,特别是同时作为投资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下的利益冲突与权衡,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一、项
期刊
美国国际五金工具展于2005年5月17~19日在其展览重镇——拉斯维加斯市举。我代表《世界机电经贸信息》杂志社带着精心准备的《ChinaHardware》和《ChinaSanitaryware》出口专刊,随机电商会展团一起参加了此次规模盛大的展览会。    赴美签证,有惊无险    按照机电商会的安排,持因私护照人员拿到展会邀请函后,由个人直接去办理签证,按照常规我准备了系列签证资料,包括:填好的
期刊
今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与整体外贸发展速度相仿:出口增速均在30%以上的高位运行,进口增幅回落至10%左右,贸易顺差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45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下同)23.2%,其中出口3423.4亿美元,增长32.7%;进口3026.9亿美元,增长14%,外贸顺差396.5亿美元。同期机电产品进出口相应增长,进出口总额为3415.3亿美元,增长21.7%,
期刊
拉脱维亚是一个依赖外国投资的国家。自 1991 年独立以来, 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一直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而且外国投资额稳步增长, 每四五年就将近翻一番。到 2003 年, 拉脱维亚吸引外资近百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 31.45 亿美元。目前人均外国直接投资额在中、东欧国家排位第五。  拉脱维亚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波罗的海地区与拉脱维亚比邻的国家。目前, 来自于瑞典、德国、丹麦、芬
期刊
来源:《金融时报》7月6日,《金融时报》发表“现在是停止对中国反倾销的时候”社论,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对双方都会造成损害。 社论认为,英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提议欧盟减少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频度,考虑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将有助于纠正欧盟错误的贸易政策,淡化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而中国是欧盟贸易保护的首要目标。反倾销措施,作为强加给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低价商品的手段,本身就值得怀疑。反倾
期刊
国外采购商来中国采购商品时,往往被琳琅满目的款式和品牌弄得眼花缭乱,但最后他们往往给出了最简单的问题:“哪一个最便宜?”这是众多生产商最不愿意看到但又常常重复上演的一幕。  产品缺乏设计创新,只能靠价格战进行同质化竞争,一直是外贸人的心结。为了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中国制造急需引入国际一流的设计元素来“供血”。倒逼之下,出口企业在也纷纷转型,品牌和设计的力量日益突出。  策划/李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