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相关尸肾解剖研究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i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研究肾动脉、肾段动脉的解剖分布特点及其与肾门的关系,为临床开展肾段动脉阻断下肾部分切除术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2010年至2012年,选取成年尸肾解剖标本22对,对肾动脉和各段动脉及副肾动脉进行解剖分析,分别测量肾动脉一级分支处和二级分支处与肾门上下缘连线(A线)的距离,并行左右侧比较,观察副肾动脉出现率及其起源和支配情况.结果 肾动脉一级分支处距A线(l.0±0.7)cm,二级分支处距A线(0.4±0.3)cm,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分支处在肾门A线外侧者占多数,为90.9%(40/44).二级分支处多数在A线外侧,占52.3%(23/44),位于A线内侧者36.4% (16/44).副肾动脉出现率31.8%(14/44),其中一支型13例、二支型1例,起自肾动脉11例,支配肾上极者13例. 结论 肾动脉呈节段性分布,肾段动脉与肾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副肾动脉出现率较高,大部分支配肾上极,行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副肾动脉,避免不必要的肾单位损伤。

其他文献
患者,女,13岁.因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于2012年5月23日入院.1个月前于外院查体:尿道口左侧壁见一约2 cm×2 cm不规则肿物,质软,色粉红,未见新鲜出血,与尿道壁关系不清,阴道口正常.入院查体及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尿常规:RBC+++,WBC±.3次脱落细胞检查(-).B超检查示膀胱左侧壁中等回声肿物,大小4.8 cm×2.3 cm×2.2 cm.盆腔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软组织密度团
期刊
转移性肾癌(metastasised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预后不良,对化疗或细胞因子治疗效果不佳,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10%.近年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传导通路异常与肾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靶向抑制mTOR信号传导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尤其是对mR
期刊
患儿,女,6岁.主因左上腹痛1个月于2012年10月27日入院.查体:血压95/7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腹可触及直径约15 cm质硬肿块,压痛(+),活动度差.血常规:白细胞57.9× 1012/L,中性粒细胞0.92.红细胞沉降率:106 mm/1 h.细菌培养阴性.B超检查:腹膜后巨大实性包块伴钙化,血供较多,考虑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CT检查:左上腹肝脾之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染色体异常对男性不育的影响. 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遗传咨询的2034例男性不育患者行染色体检查,同时行精液常规检查和生殖激素检测. 结果 2034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267例,检出率为13.13%.267例患者中行精液常规检查258例,其中无精子症190例,少精子症58例,精液正常10例.267例患者包括染色体数目异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广义对数线性模型探讨(F/T)/PSAD对血清总PSA(tPSA)4.0~10.0 μg/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0月513例PSA4.0~10.0 μg/L、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162例、良性病变351例.记录血清tPSA、游离PSA (fPSA)和前列腺体积,分别计
α1受体阻滞剂是BPH的一线治疗药物[1].但临床上经常存在BPH患者对常规剂量的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反应不佳或早期疗效尚可,但随着治疗的进行,疗效逐渐消失的情况.临床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更换或增加其他药物以求更好的疗效.近年来,通过增加α1受体阻滞剂的剂量来增强对BPH疗效的研究得到重视[2].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我们对常规剂量盐酸特拉唑嗪治疗效果不佳的86例BPH患者,采用逐步增加用药
期刊
目的 观察采用近端抗反流技术的回肠替代输尿管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或缺损患者的长期疗效. 方法 1997年1月至201 1年12月收治31例输尿管长段狭窄或缺损(15 ~ 25 cm)和3例输尿管中下段癌,切除输尿管范围从膀胱到距肿瘤上方5~~8 cm的输尿管.男23例,女11例.双侧19例,单侧15例.采用近端抗反流技术的回肠替代输尿管治疗.输尿管与回肠近端做端侧吻合,回肠两侧壁夹着输尿管固定在腰大
目的 探讨X线下“两点一角”体表定位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22~84岁,平均51岁.鹿角形结石18例,多发肾盏结石9例,多发肾下盏结石3例.4例合并输尿管结石.均在全麻下采用X线下“两点一角”体表定位法,结合术前俯卧位CT结果及术中X线点片,行单通道肾上盏入路PCNL.穿刺点选择第11肋间或第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直径>4 cm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358例因肾细胞癌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肾肿瘤直径0.7~7.9 cm,平均2.8 cm.根据肿瘤直径≤4.0 cm和>4.0 cm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分别为307、51例.比较两组间术前临床指标(性别、年龄、肿瘤特征)、围手术期因素(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β在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因前列腺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ERα、ERβ在85例根治性切除前列腺腺癌标本中的癌、癌旁组织,以及2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