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间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卒中恢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实验已证实,间质干细胞(MSC)移植能安全和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的功能恢复。通过外周静脉注射后,MSC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然后优先进入存在脑损害的脑组织内。最近,韩国亚洲大学的Bang等进行了一项小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对培养扩增的自体MSC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表在Ann Neurol上。

其他文献
引进了多余投射半模的定义,对这一类半模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证明了多余投射半模的Schanuel引理。
实际生产过程中,巷道经常会受到构造应力以及回采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破碎、冒顶以及下沉等较为严重的事故。因此,为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应当提高对于巷道顶
脑梗死是最主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卒中的60%~80%,其年复发率高达5、19%。目前认为,抗血小板治疗是有效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许多患者虽然一直坚持服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但仍不能完全预防卒中的复发。据认为,这种现象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在对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成功治疗之后,至少有15%的患者会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或死亡。NO的生物利用度下降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关。为了确定输注亚硝酸盐能否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Ptuta等进行了一项动物实验,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JAMA上。
据最近的Neurosurgery,报道,对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nPA)溶栓和球囊血管成形术机械溶栓无效的大血管闭塞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能够增强其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资料表明,约25%的脑血管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1].
根据Framingham队列研究对5296例受试者的最新研究,与年龄较小的年龄组相比,80岁以上老年人更有可能患高血压,而且得到充分治疗的可能性较小。老年女性的治疗尤其缺乏疗效,80岁以上的高血压女性血压能够得到适当控制者仅有23%。血压与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在老年人中仍然非常密切,血压正常者为9.5%,任何服用降压药者或未经治疗的收缩压≥160mmHg者为24.7%(与正常血压相比,风
通常认为,偏头痛和普通头痛与以后的卒中风险有关,但这主要是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得出的结论。而评价特定的头痛类型与卒中联系的前瞻性资料还不多见。
为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火灾形势的变化,消防技术标准在不断修改和完善。随着一系列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的消防技术标准颁布实施,消防技术标准溯及力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我国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梗死76例)和105例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确定其基因型.结果:病例组ICAM-1 KK基因型频率为0.527,K等位基因频率为0.728,与对照组(分别为0.400和0.610)相比有显著差异(OR=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