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究竟用何典?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拜读《中华读书报》2015年4月8日第3版,中有《陈寅恪钱锺书诗同用一典八例》一文。作者谢泳先生据三联版《陈寅恪集·诗集》《槐聚诗存》和钱锺书1934年自印本《中书君诗初刊》,并结合广东人民出版社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来一一解析陈钱二人诗中所用之相同典故,共列八则,唯有对第七则“白雁”称未寻出古典,“但陈钱同用,可能确有出处”。那么“白雁”究竟出自何典呢?
  不同于“鸿雁”之典出自《诗经·小雅·鸿雁》而被人熟稔并悠久绵远,“白雁”作为诗歌典故出现较晚,其具有特殊的涵义,表达出微妙的象征和寄托。“白雁”出自元代理学家刘因的《白雁行》一诗,诗如下:
  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江水干。北风三吹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残。万里江湖想潇洒,伫看春水雁来还。
  刘因其人,据陈衍《元诗纪事》卷五载:“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初名骃,字梦骥。表所居曰静修。至元十九年,征拜右赞善大夫;二十八年,召为集贤学士,固辞不起。谥文靖。(苏天爵)《滋溪文稿》:‘独好长啸。尝游西山,当秋风木落时,作一曲而感慨系之。王师伐宋,先生作《渡江赋》以哀之。尝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此为刘因生平出处。
  刘因是一位具有民族情怀的读书人,时蒙古欲南下灭宋,因尝作《渡江赋》盛陈宋不可伐。余嘉锡论此文曰“盖以为宋为正朔所在,故不愿其亡”。此正可以窥见元初治下,汉人刘因的些许民族情结。《元诗纪事》还列举了刘因诗作,其中就有《白雁行》一诗。
  此诗是针对宋王朝立国以来始终面临外患直至亡国的境地而发出的咏叹,在首联和颔联四句中,“北风”指的是先后崛起于塞北的三个少数民族军事政权——契丹族的辽国、女真族的金国、蒙古人的元朝,它们如凶猛凛冽的北风持续撼动并最终颠覆了大宋王朝三百余年的巍巍基业。在公元1279年的宋蒙崖山海战中,南宋大败,丞相陆秀夫背负8岁小皇帝赵昺投海自沉,十万居民尽皆蹈海殉国,宋王朝灭亡,正所谓“寒气直薄朱崖山”。颈联“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残”,直接感叹三百年的大宋王朝如被狂风横扫一般再无踪影。尾联中,诗人故作忘情,给我们呈现一幅江湖潇洒、闲看春水雁过的画面,一切兴亡成败都付之云烟了!
  此诗中的“白雁”尤具特殊象征意味。《西湖志余》称:“先是,临安有谣云:‘江南若破,白雁来过。’盖伯颜之谶也。刘静修白雁云云,盖寓言也。”可见“白雁”暗喻蒙古灭宋主帅伯颜(白雁乃伯颜之谐音)。元人亦认为白雁隐喻伯颜,刘因同时代人王恽所作《玉堂嘉话》卷四云“宋未下时,江南谣云:江南若破,百雁来过。当时莫喻其意。及宋亡,盖知指丞相伯颜也”。明人徐咸《徐襄阳西园杂记》卷下评论刘因《白雁行》道:“‘盖咏元室兴王,平宋之次第也。《辍耕录》《玉堂嘉话》云:宋未下时,江南谣曰:“江南若破,百雁来过。”当时莫喻其意。’静修云白雁岂亦指伯颜欤?”又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宋人谚云:‘江南若破,白雁来过。’静修《白雁行》即赋此事也。”亦可佐证。从王恽、田汝成、陶宗仪、徐咸、翁方纲、陈衍等人著述中,可见自元明清以来,降及民国,学者公认刘因诗中“白雁”意象系隐喻元军统帅伯颜,具有特殊文化意蕴。
  《白雁行》诗笔调沉痛,确为伯颜率师灭宋,有感而发也。余嘉锡评此诗云“此作白雁,疑当时之语本如此,传者讹作百雁耳。北风以喻元,初起谓灭金,再起谓侵宋,三吹则破崖山矣。语意以慨叹出之,非局外人不关痛痒者所能道也”。刘因另有《过东安》七律一首,东安有赵宋王朝祖先陵寝,刘因经过此地不免有兴亡之感,其末两句云“今古区区等如此,五陵哀雁入秋云”。可知在刘因诗中,大雁意象的出现总是笼上一层浓重的哀伤色彩。
  想当日伯颜挥师渡江,意气洋洋,不可一世,曾赋诗《奉使收江南》一首。可与《白雁行》相参看,以体会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不同心理感受。诗如下:
  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
  将伯颜之诗与刘因《白雁行》对比读,正可以感受汪元量“南人堕泪北人笑”的家国沦亡心理。虽然刘因先是金国境内的汉人后入元,但他面对蒙古人的元王朝,民族感情上更倾向于南宋王朝。“白雁”喻指“伯颜”,是一种象征,有寓言异族入侵、家国沦亡的文化蕴意。理解了此点,对钱锺书《故国》诗和陈寅恪《乙未迎春后一日作》诗中关于白雁的用典深意,便可涣然冰释。
  谢泳先生所引钱诗为“壮图虚语黄龙捣,恶谶直看白雁来”,用岳飞“直捣黄龙”和前述刘因《白雁行》“北风三吹白雁来”之典,指的是收复东北失地尚未成功,倭寇又欲渡江而下。陈诗云:“黄莺惊梦啼空苦,白雁随阳倦未归。”用唐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典,兼用刘因诗典故,喻山河沦陷、强敌猖狂之意。两诗中的“黄龙”“辽西”明指沦陷中的东北国土无疑,钱诗于1934年出版,其时倭寇已窃我辽海国土,复又侵扰江南不已(1932年有“一·二八”事变,倭寇进逼上海)。两诗中“白雁”皆指倭寇。钱锺书、陈寅恪两位国学大师,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倭寇步步紧犯、直欲亡我华夏的时局下,自然会忧心如焚。而以他们学际天人、博古通今的文化背景,很容易将当时外患日深的境地与宋末的情势联系起来而浩叹不已,从而行诸诗文,以抒发诗人的忧愤之情和爱国之心。这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行文至此,可以做一总结:“白雁”这一文学意象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独特文化意蕴的象征,源自元人刘因《白雁行》诗歌,原系“伯颜”的谐音,隐喻自外部而来灭亡华夏家国的外族征服者。因此,“白雁来”确如钱诗所言系“恶谶”。因“白雁”意象深深寄寓家国之思和兴亡之情,从而最终凝结为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大凡外患日深、强敌侵凌之时,便会出现在诗人忧国伤时的诗作之中。
  以上拙文仅为个人浅见,尚祈读者诸君不吝赐正。
其他文献
俄联邦武装力量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那些不仅拥有技术优势,而且拥有高精度常规战略武器的敌对国家实施战略遏制。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巨大的地缘政治断层,形成了全新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跟学会读书密切相关,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读书。一、愤启悱发,引导学生质疑性阅
随着大规模作战准备的不断深入,实战化训练的全面铺开,重大军事活动保密工作地位凸显。着眼重大军事活动的特点规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制定有效的措施办法,是各级机关开展
由陕西理工学院三国文化研究所和汉水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5·汉中《三国演义》与三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5-18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韩国、新
我的电脑经常被黑客光临,这并不是因为我是个菜鸟,主要原因还是本人沉迷于网游,不愿浪费时间做安全设置,甚至连杀毒软件都不装。  又是一个周五,笔者又把被黑客糟蹋得不成样子的电脑重装了一遍系统,又是没装杀毒软件,就上了浩方打魔兽。过了几小时,笔者发现情况不妙——黑客又来了。  在学校被誉为“电脑天才”的我,被“黑”自然不好受,又想到大家都有可能被黑,所以,在这里把防黑的安全设置向大家“传授”一下。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无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本身
笛卡儿(1596-1650年)是法同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物理学家。1596年,笛卡儿出生于法国小城拉哈,1616年毕业于普瓦界大学,1617年参加了奥伦治公爵的队伍,担任一名文官。有一次,部队进驻荷兰南部的布勒达城时,一次巧遇街头海报上征解数学难题,笛卡儿成功地应解,从此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619年,笛卡儿对如何把代数应用到几何上去的问题发生了兴趣。11月10日晚,笛卡儿躺在床上久久不能
<正>武警重庆市总队七支队本着处突、反恐需要什么就练什么的原则,研究新战法、新课目,突出重点,强调应用训练中,重点开展了瞬间速射、单人多目标速射、雨中射击、夜间射击等
红袖添香伴读书,道出文人心目中美妙的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可谓文人公开的秘密。它以文人的视角,将美女、书香与香熏等三种元素,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铸成一种高雅脱俗的意境,反映出一种文人独钟的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一道别致隽永的风景。  红袖,本来指女子的红色衣袖。如南朝时齐人王俭《白纻辞》之二云:“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杜牧《书情》诗则曰:“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后蜀欧阳炯《南
1.熟读课文每篇课文的学习都得经过熟读过程,只有熟读,才能读懂,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想内容。阅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先自读,再与同桌互相读,相 1. Read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