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举办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暨“世界森林日”宣传活动

来源 :安徽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ab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1日,安徽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宿州市举办了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暨“世界森林日”宣传活动,并为宿州市首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宿州市副市长佘运九出席活动并讲话.rn本次活动以“全民植绿40载,美丽中国谱新篇”为主题,旨在通过植树造林、认养树木、植树倡议、森林科普、社会宣传、公众参与等行动,激发社会各界爱护树木、呵护自然、保护森林的热情,凝聚力量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加快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为深入了解70年来以"西藏和平解放"为研究主题的报刊文献信息,文章以《人民日报》、中国知网、超星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收录1951—2020年有效报纸文献464篇、期刊文献627篇,通过对报纸文献统计分析,期刊文献的timezone、timeline、关键词聚类、战略坐标图、思维导图、关键词、机构等信息进行计量分析,梳理其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探讨70年来该研究主题的演进历程、各主题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西藏和平解放主题的研究脉络,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对以西藏和平
明末清初,青海和硕特蒙古间接控制和经营康区是建立在差税基础上的.和硕特蒙古将其属民分为减免差税者、拉德(■)和米德(■)三类,分别进行赋税征收和劳役征派,由此确定康区地方首领、僧众、俗人百姓与和硕特蒙古的关系网络,形成了包括赋税和徭役两大类的差税体系,并将部分差税用于格鲁派寺院的修缮、僧侣的日常开支、塑像等,以此为经济纽带,巩固其与格鲁派的关系.
新时代,拉萨市曲水县建立起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政策扶持性岗位为依托的就地转移就业体系,并且在就业区域、行业分布、收入水平等方面呈现系列特征.但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与能力素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关系、政府就业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牧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优化就业管理与服务、利用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教育与加强培训相结合等进一步促进就地转移就业的现实选择.
迎接与宴请礼仪是接待礼仪中颇为重要的环节.明朝中央对于乌思藏的僧俗首领礼遇体现在接待礼仪之高以及宴请内容之丰盛;乌思藏迎接及宴请明廷使臣也是倾其所有,尽行礼俗.双方非常重视对方的迎接及宴请规格和仪式,不仅体现出明代汉藏民族之间密切融洽的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明中央政府对乌思藏实行有效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藏族社会带来了较为稳定的局面.文章通过论述明中央与乌思藏迎接与宴请礼仪,以史学研究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加强各民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意识.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文章认为,以边疆治理
清朝金川战争后,为了防止大小金川土司势力再起,维护嘉绒地区的稳定,清廷对两金川地区土司及部分民众采取了异地安置的措施.文章通过梳理清朝中央政府对两金川地区不同层次人员的异地安置史实,探讨异地安置政策对清朝中央和两金川地区的影响.
藏传佛教传入日本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初传时期,时间大致为19世纪10年代—20世纪50年代,特点主要表现为藏传佛教知识的传播;实质性传播时期,时间大致为20世纪60年代至今,海外藏族人将藏传佛教带入日本.进入21世纪以后,藏传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得到进一步加速和深入,出现了由日本人兴建的藏传佛教寺院.藏传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增加了日本宗教生态的多元性,有助于日本民众对藏族文化的了解,但由于移民政策限制、语言沟通障碍等,将来藏传佛教在日本普遍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也难以进入日本主流的佛教信仰体系中.
现代意义上的藏文传统出版工作开展近60年,为党的宣传事业及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做出了不菲的成绩.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藏文出版事业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文章以对三十余家藏文出版相关机构的调研为基础,从出版力量分布、出版理念转型、生产资金、产品供应能力、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6个维度,着力分析目前藏文图书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及面临的困境,以期为出版单位的机制设计及政策制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王辅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藏学家和民族学家.文章对其学术生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并通过对王先生言行事迹的记述和师生过往学习、生活点滴的回忆,深情追忆了王辅仁先生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藏传佛教在欧洲迅速传播与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藏传佛教遭遇了宗教社会学家所描述的"欧洲世俗性",因而不得不调整自身的存在方式,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迁.文章以比利时噶举派为例,对藏传佛教在欧洲的传播及其适应性变迁情况作了梳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