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系统生物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现代医学的研究正由微观、实体的探索向宏观、系统的角度转变.代跗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后系统生物学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是一种新的整体性的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牛命体所有代谢物及中间体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s,C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从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间共收治CP患者52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目的 观察空肠内灌注酪蛋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外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NP组和肠内营养组.后2组以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制作ANP模型.造模后24 h空肠插管分别灌注酪蛋白溶液(肠内营养组)和牛理盐水(埘照组和ANP组).每15 min收集胰液1次,共6次,记录胰液分泌量和检测胰液蛋白含量.取大鼠延髓孤束核,采用免疫组化
随着海盗在世界主要洋区的日益猖獗,以及手段的日趋恶劣,给航运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加强海上保安,确保海上人命、货物、船舶的安全,成为整个航运界急需解决的头等大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可迅速发展为休克和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经典的抗生素、外科治疗不足以抑制这一过程,其病死率一般20%~70%.本文采用强化胰岛素加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SAP,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组织来源尚不清楚,预后相对良好.SPTP在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和预后上具有与其他胰腺肿瘤不同的特点.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PTP的CT和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和总结其CT特征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SFTP诊断水平。
糖尿病已经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的疾病.传统治疗糖尿病是直接注射胰岛素,但其并发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1].通过移植外源性β细胞来增加受体体内β细胞的数量,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性胰岛素需要,似乎成为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案。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AP)时某些蛋白水解酶可导致内皮破坏和毛细血管渗漏,可能参与肠壁通透性增加的发生机制[1-2].本课题采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fir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模型,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肠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肠壁血管通透性的关系,以探讨肠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
随着胆道结石发病率的上升和人群中嗜酒者的不断增多,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营养支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是AP治疗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讨论近年AP营养支持方面的几个问题。
患者男,因"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入院.无发热、腹痛,外院查血淀粉酶533 U/L,TBil 76.7 μmoL/L,DBil 57.9μmol/L,经对症处理后血淀粉酶降至163 U/L,但黄疸不退.CT示胰腺体积增大,肝内外胆管扩张.发病以来体重下降6 kg.有糖尿病史,无酗酒史.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shy证(-)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胰管内来源的肿瘤,由日本Ohhashi等[1]于1982年首先报道,随后陆续有一些文献出现,但命名上未统一,较常用的有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导管高分泌黏液肿瘤、导管产黏液肿瘤、导管扩展型黏液性囊腺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