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急性无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外科收治的1990-2005年43例急性无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无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多见于老年病人,具有病因复杂,发病急骤,病情重,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此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本组43例病人中,34例行胆囊切除术,5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4例行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术,T形管引流术.术后1例死
【机 构】
:
150086,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152519,伊春市,伊春市郎乡林业局职工医院,150086,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无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外科收治的1990-2005年43例急性无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无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多见于老年病人,具有病因复杂,发病急骤,病情重,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此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本组43例病人中,34例行胆囊切除术,5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4例行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术,T形管引流术.术后1例死亡,死因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B超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早期诊断、完善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其他文献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肝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而肝癌细胞对基底膜(basement menbrane, BM)的侵袭是导致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的重要因素.BM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因此,肝癌细胞能否突破ECM是肝癌细胞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关键.ECM的降解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参与,
一、 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 临床上为了便于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常将AP分为轻型AP和重症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轻型占80%,仅引起极轻微的脏器功能紊乱,临床恢复顺利.重症可出现休克、ARDS、肾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和系统功能不全,甚至死亡,需积极的监护治疗.
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提高,上腹部手术史已不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禁忌证。
门静脉高压常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各种手术必然对PHG产生影响.我院自1990年6月至2001年3月,采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48例,术后因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而死亡1例,参与临床随访者47例,随访2~13年,平均91个月,观察此术式对PHG的影响。
我科1992年8月至2002年12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5562例,致胆管损伤16例.现对LC胆管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其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予以讨论。
目的 总结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若干问题处理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完成的48例重型肝炎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后存活40例(83.3%,存活1个月至2年),其中3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2例出现肝移植相关性脑病,19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术前合并严重感染、严重肺动脉高压、肾功能衰竭或APACHEⅡ评分>20分者,肝移植后死亡风
目的 结合我科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生物透析吸附系统和血浆置换技术,对其围手术期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应用生物透析吸附系统和血浆置换人工肝技术支持前后的生化指标、凝血酶原国际标化比值、肝移植手术过程的失血量、输血量、无肝期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日数、住院经费等进行比较.结果生物透析吸附系统组和血浆置换组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及疾病组成无差异;应用人工肝支持后两组的谷丙转氨酶
胰腺腺鳞癌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到1997年为止全世界报道134例.我院近年发现2例,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1994-2004年所收治45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涉及8种不同囊性肿瘤,男12例,女33例,平均年龄49.1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及CT检查提示囊性或囊实性占位,ERCP、EUS等可提供鉴别诊断线索.根据肿瘤位置及性状选择局部切除术13例,Whipple术12例,胰体尾切除术18例,全胰腺切除术1例
我院自1970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治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共31例(发生在我院6例,院外转入及会诊25例).我们对胆管损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发现时间、处理方法、治疗效果、如何防止等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