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沟槽抗弯曲大模场扇形瓣状光纤研究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弯曲大模场面积光纤方案——双沟槽辅助型扇形瓣状光纤。与传统的扇形瓣状光纤及单沟槽辅助扇形瓣状光纤相比,该结构具有更大的模场面积和更好的高阶模抑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弯曲半径为20 cm,波长为1.55 μm时,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可达1096 μm 2,高阶模与基模损耗比大于100;此外,所提出的光纤对弯曲方向不敏感,弯曲方向在[-180°,180°]范围内变化时,光纤性能保持稳定。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使用氦-氙放电,其中氙的分压可高达50乇时,中性氙激光器的脉冲运转。已获得的输出脉冲的持续时间为0.5微秒,峰值功率达1,000瓦数量级。输出光谱包括在2.027、3.508和3.65微米的谱线。
期刊
A single-groove grating for five-port TE-polarization beam splitting under normal incidence at the wavelength of 1550 nm is presented. The transmitted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the gratings is over 94.5% with uniformity better than 2%. A physical view of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起的专题讨论会主要探讨量子电子学或光波技术的未来研究与应用。会议于84年1月31日~2月2日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举行,组织者是M. Bass和E. Garmire两位教授。出席这次讨论会的160名科学家来自美国与其它5个国家。与会人员听取的22篇特邀报告涉及范围很广,同时还举行了小型专题讨论会。本报告由这次专题讨论会提供。希望对光波技术领域中基金会未来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期刊
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从热透镜效应角度研究了Er 3 ,Yb 3 ∶glass在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条件下的激光输出能量,建立起LD抽运重复频率、Er 3 ,Yb 3 ∶glass热光系数与空腔运转斜率效率、调Q输出脉冲能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平凹腔结构,并以Co 2 ∶MgAl2O4作为调Q开关,设计了LD端面抽运被
本文对高气压均匀辉光放电的引发做了分析,给出预电离的初始电子密度和种子气体比分的估计。针对放电激励XeF激光器的典型实验条件,计算了稳态放电的荷电粒子数密度,并由此数值讨论了连续工作的困难.
期刊
实验研究了光泵浦脉冲宽度对受激喇曼发射型D2O激光器和激光发射型CH3F496微米激光器的激光能量和转换效率的影响,宽的脉冲泵浦将显著改善输出能量和转换效率。
期刊
具有中心对称相干度分布的非均匀部分相干光, 即径向部分相干光束(RPCB), 可以有效降低大气湍流引起的光束闪烁, 改善接收质量。应用波动光学仿真方法, 比较研究了相干高斯光束、高斯谢尔模光束和具有凸型高斯型、超高斯型相干度分布的径向部分相干光束在各向异性的非Kolmogorov湍流中的传输特性, 从远场光强分布和孔径平均闪烁指数等方面分析了湍流的各向异性参数和非Kolmogorov功率谱指数对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 光束的接收质量随功率谱指数的增大而持续劣化;同时, 各向异性湍流会导致远场光
We report the continuous wave (CW)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HG) with a periodically poled KTiOPO4 (PPKTP) pumped by a diode laser at 852.356 nm, which is exactly resonant on the cesium D2 transition. An output power of 54.4 mW of blue light at 426 nm
1012瓦的巨脉冲:最近在波斯顿举行的东北部电子研究与工程会议的强光会场上,麻省理工学院院长、1964年诺贝尔物理奖金获得者陶恩斯宣称,功率务1012瓦、脉冲时间为10-11秒的光激射器“好象是非常现实的目标”,这类装置“将可用作非常灵巧的雷达”。
期刊
针对机载双频激光雷达特有的卵形扫描结构,着重分析了结构中会对系统定位精度产生影响的误差源,主要包括电机转轴与编码器安装产生的偏心误差、卵形扫描镜安装误差和光学调整误差;提出了机载双频激光雷达的误差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各种误差对机载双频雷达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上述误差均会对系统的定位精度产生较大影响,且对扫描线上的每个点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多种误差耦合后难以通过建立系统整机矫正模型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