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传承保护经验探讨(上)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F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它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黏为其能,化身閃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享誉武林。红拳传域甚广,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晋红、鲁红流派等,尤以关中为最。
  红拳雏形可追溯到周秦,据《史记·张仪传》记载:“秦人秦声,舞秦舞击缶弹筝,击膊拊髀”,这在流传的红拳套路中的“放炮”“十大响”皆有体现。宋明时期红拳被称为西家拳,明清时期广为流传,康熙乾隆年间凤翔师宝龙、耀州郭崇志、宝鸡张阳真,道光、咸丰年间陕西关中的鹞子高三、黑虎邢三、饿虎苏三、通背李四、义和拳发起人阎书勤、四川张腾蛟、宝鸡凤翔掀起农民起义的张化龙等,奠定了红拳的兴盛。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的井勿幕,靖国军第四路司令、北京政变发动者胡景翼,西安事变发动者杨虎城,都为红拳习练者。民国时期红拳拳师被请入军营担任教官(曾任冯部驻陕军官训练团第二分队队长,《冯玉祥日记》载有其事),冯玉祥大刀队的武术教官张明岐,榆林王井岳秀部队的教官朱耀亭、魏金钟、程振荣、王福庆、张金钟等,还有抗日杀敌的英雄周至的魏陆杰、刘侠僧等都是红拳传人。
  土生土长在三秦大地的红拳,是目前我国传统武术拳种中保留最完善的拳种。唐代以后,文化中心东迁南移,而关中人始终以皇家思想自居。民国期间,陕西国术馆1937年初才成立。民国南京国术馆举办的国术比赛,陕西红拳也很少参加,民国武术资料也很少谈及红拳,只有河南开封的刘玉华在1935年参加国术比赛时参赛的套路是大红拳。刘玉华代表民国国术代表团参加了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同时被选入的队员还有西安的金丽贵(别名金石生)。
  金先生1907年生,10岁时拜西安皇城八旗武术教官管世生为师专攻红拳,擅长红拳炮锤,1932年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省国术馆第二期学员训练班深造。因其武学根基明显高出同学一筹,便引起副馆长刘丕显的关注。刘要看金的功底,金为刘练了一套陕西红拳炮锤,三步鸡上架、饿马盼槽腿、挖腿演练得势到劲圆。刘见金腿功扎实力到劲浑,后来收金为徒传授自创的少摩拳。
  红拳因未受南京国术馆提出的国术统一、规范的影响,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红拳体系。红拳包括七拳,即红拳、炮拳、花拳、九拳、通背、醉拳、子拳,以及“盘、法、势、理”四个方面,以“撑、斩、勾、挂,缠、拦、黏、挎”八法为训练之法,以121套(不完全统计)拳法为演练形式。戚继光《纪效新书》中太祖三十二势中部分名称和用法与红拳保持一致,并且多处出现“红拳”二字,足见红拳传承历史悠久,未受国术统一之影响,保留着古老的训练体系,可称为传统武术的“活化石”。
  2008年红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拳人备受鼓舞。红拳有曾经的辉煌,也有无人问津的断代危机,但是红拳人团结一致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困难迎接挑战,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为红拳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举办赛事、成立红拳传习所,推动红拳进校园,保证了红拳的薪火相传。政府的支持,文化部门的支持,专项资金的划拨,为红拳注入了力量。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给予红拳老前辈很多人文关怀,成立专项红拳段位制委员会,给红拳人真正的归属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拳的发展由保护走向发展的快车道。但是红拳对红拳人、对红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会停止。心系红拳,红拳的繁荣不是梦。
  1.在红拳出现了严重的断代危机时,红拳人担起了责任,保证了红拳的薪火传承
  红拳曾在陕西渗透到民间文化的各个领域,如秦腔武生行多有习练红拳者,农村过会、社火、高跷、舞狮这类活动的参与者大部分也是习练红拳的人。在群众健身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前,红拳被称为陕西城乡的广播体操。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红拳传承出现严重的断代危机。由于红拳没有被列入国家竞技武术比赛行列,习练者没有比赛交流的平台,大部分青少年都远离红拳,这是造成红拳断代的重要因素。作为红拳发源地的陕西,在学校只有杨宝生教授和一些少数人在研究红拳和教授红拳。
  在这种背景下,著名武术家马振邦看到了红拳的危机,1994年在原陕西省武术院院长高文的鼎力支持下,在范长江的呼吁下,由邵智勇出资,组织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首届地方拳种(红拳)观摩赛。首届比赛参加人数218人,其中青年组(17岁~30岁)参赛人数为0。1995年4月,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成立,马振邦担任首任会长,举办了第二、三届地方拳种比赛。第二届比赛总人数413人,其中青年组58人,占总参赛人数13.8%。第三届比赛规模空前,参赛人数664人,其中青年组55人,占总参赛人数8.3%。陕西地方拳种的成立和赛事的举办,推动了青少年对红拳的关注和传承,但是断代问题依然严峻。
  1998年,邵智勇担任第二届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会长。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陕西地方拳种比赛青年组参赛人数基本保持在50~100人,总参赛人数400人左右。
  2005年在原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的基础上更名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陕西省原体委主任雷志敏当选了首任会长,同年10月举办第七届红拳观摩交流赛,全省各地有73支代表队、583名选手参赛。可见单拳种形式的研究会的成立与赛事的举办,没有削弱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反而让更多红拳传承人关注自己习练的红拳的重要性。
  2007年~2010年,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红拳擂台赛以及武林大会精英赛,极大地推动了红拳的影响力,2008年红拳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8年10月举办的第八届红拳文化遗产观摩交流大会、2010年10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中,参赛运动员保持在700人左右。
  2010年12月,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根据当时文化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件精神,设置以各地优秀传承人为代表,用传承人的名字命名的“红拳传习所”与青少年红拳培训基地。2012年第十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传承人展演交流大会参赛人数1118人,2014年第十一届红拳传承人交流大会参赛人数1530人,2015年首届青少年红拳大赛(18岁以下参加)参赛人数965人,实现了红拳发展过程中质的蜕变。从1994年~2014年,举办的十一届的红拳比赛和交流大会以及青少年红拳大赛,每次比赛都有一些热爱红拳的企业家慷慨解囊赞助比赛,足见红拳人对红拳的热爱和执着。   同时,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组织了4届红拳学术研讨会、2届传承人传习所经验交流会、1届中国红拳文化论坛,用武技展示,用文化武装和提升,一次次努力和付出,红拳人历经20年的艰辛保护历程,用秦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捍卫着红拳,不断地推动红拳的传承和发展。
  2.建立红拳传承人档案,普查红拳家底,将传承与挖掘进行到底
  2009年3月至2012年,在会长雷志敏的组织下,陕西红拳研究会组成考察小组,开展了为期2年的红拳考察调研普查,行程10余万公里,走访传承人200余人,筛选传承体系清晰、坚持传徒授艺、具有影响力的红拳传人161人,从中又精选出武德高尚、技艺精湛的红拳传承人46人。这些红拳传承人大部分是在“文革”前拜师学艺的群体,年龄在45岁以上,是经过师傅言传身教的一批优秀的红拳继承者,他们继承着原汁原味的红拳体系。
  普查中搜集了大量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拳谱等,为红拳的保护传承搜集了珍贵的资料。目前红拳保留的套路、排子手近200套,器械170余套。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组织普查人员对调研的资料和影像进行了分类和整理,建立了传承人数据库,制订了保护计划。红拳体系传承,是现在以及将来都要继续和长期做的事情,资料搜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设立以红拳传承人为主体的红拳传习所
  2008年,红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主动放弃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代表人物的名额,研究会认为红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技法全面,不是几个传承代表人物就能完成的项目,它需要的是一个群体来传承和继承。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管理单位,以挖掘、整理、保护、弘扬红拳文化遗产,保护红拳传承人为己任,树立“习武修德,爱国强身,红拳文化,薪火相传”的全新理念,在全国开创了传统武术传承的全新模式,建立起以红拳传承人为主体的红拳传习所,健全了设立红拳传习所的要求和标准。一些武德高尚、传承体系清晰,并长期坚持传授红拳、自愿为红拳传承做出贡献的传承人,由本人向研究会提出申请,经研究会实地考察符合标准的,研究会授予“红拳传习所”称号;一些有室内训练场地,又有红拳教练,并有系统的訓练计划的传承人,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红拳文化研究会考察后,设立“红拳青少年培训基地”。
  目前在陕西全省各地设立红拳传习所106个、培训基地46个。同时,红拳传习所走出陕西,走向河南、山西、广东,走向世界,走向美国、俄罗斯。传习所对保护、传承、弘扬红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完待续)(编辑/刘强)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山城永春一连拍摄了两部有关白鹤拳的电影《永春白鹤拳之擎天画卷》《极品师徒》。对此,总制片人周将哲先生及其团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两部电影走的都是功夫喜剧的路子,而我认为有关永春白鹤拳的武侠电影应该在“武”与“侠”两字上花心思、下功夫。这是由电影的题材和白鹤拳的历史传承所决定的。  八年的抗日战争,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华儿女付出的是巨大的牺牲,唤起的
长久以来,犯罪案件报道题材较为敏感,特别是涉及暴力和性的犯罪报道,很容易造成伦理失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媒体为了增加关注度、吸引受众眼球,出现了在报道中随意增加主
3月5日,由河南省体育局、滑县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滑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承办的“全民健身 健康中原”2021年河南省第十七届中原大舞台武术展演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评选采用线上加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根据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今年的河南省第十七屆中原大舞台武术展演活动采用线上进行,活动项目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四个项目。全县武术爱好者参加项目报名400余人次,以展示优秀拳种和传
期刊
2021年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一路赶超以《唐人街探案3》为代表的各大影片,势如破竹,成为同期上映影片中最大的一匹黑马。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而言,其爆火的原因与其精准的档期定位、影片超强的共情性、“喜头悲尾”的小品模式,以及陌生化的编剧意识密切相关。
2021年3月13日上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陈恩堂在国武中心会见了到访的河南省焦作市长徐衣显,双方就太极拳申遗成功,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推动太极拳运动和太极拳产业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徐衣显市长表示,太极拳申遗在国武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获得成功,这是国家的荣誉,也是河南的大事,更是焦作的责任,感谢国武中心多年来的关心帮助和悉心指导。焦作将抓住用好太极拳成功申遗历史性机遇,精心谋划“太
期刊
洪拳系活法之一种,有大洪拳、小洪拳之别,时时练习,举动灵敏,应变无穷。昔宋太祖专习此法,名传至今。此拳为醉心国技者必学之法。  一、大洪拳说明  向南正立,双手靠腰,脉门向上,怒目挺胸,股向后掬,双手从右而上向左落下望西打出。即“十指点兵”。  左手依腰,右手伸东屈肘,两掌相对。即“宋将接印”。  双手向上分开,收拢小臂交叉,左足向东踏出作平马,双手放下。即“武松上铐”。  将身转东作左箭马,左手
近年来,医疗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客观上促进了医疗纪录片的发展.《人间世2》作为一部头部医疗纪录片,将具体的医疗事件放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切入角度和叙事方式
网络视频平台推出超前付费点播模式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在舆论的压力下平台虽然修改了规则但依然继续实施超前点播模式。文章从平台、VIP会员两个角度分析超前点播模式引起争议的原因,并提出一个较为可行的改进措施。
主题报道的“主题”体现在报道题材的限定和主题思想的预设.由于主题先行,不少媒体和从业者往往基于“传者本位”思维来开展报道,导致受众接受度不足,而提升新闻价值是做强主
近年来,中国自由搏击市场如雨后春笋,从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一枝独秀到江苏卫视《昆仑决》、深圳卫视《勇士的荣耀》、四川卫视《峨眉传奇》、河北卫视《FF信赢天下—中国自由搏击职业联赛》、青海卫视《龙斗》等满园春色。2007年河南卫视《武林风》率先从开放式武术散打擂台与日本K—1合作,转变搏击理念顺应市场需求,把比赛场地改为带围绳的国际化拳击擂台,规则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计分制改为减分制,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