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韩国产业化时期离农农民题材小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韩国在产业化时期,很多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这些离农农民在韩国城市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民仍然被视作社会底层人民,并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给农村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当时的以离农农民为题材的小说真实再现了他们“城市梦”的幻灭。本文重点探讨韩国产业化时期离农农民题材小说。
  关键词:韩国;产业化时期;离农农民;小说
  作者简介:许昕(1986-),女,吉林今年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
  韩国离农农民,类似于我国农民工,是指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经济政策改革后的产物,在进城前除了农业技能外没有其他技能,因此,在进城后也只能从事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收入低,游离于城市的边缘,引起国家的重视,成为文学创作的热门话题,接下来,笔者将谈谈自己对于韩国产业化时期离农农民题材小说的几点理解。
  一、产业化政策下的韩国农村
  在韩国产业化时期,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做支撑,韩国政府为将农村劳动力引入产业化生产中,不断提高农业税收,并大量进口外国农产品,导致本国粮食价格下降,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下降,大部分农民为维持生计被迫变成产业工人。如,小说《我们村子》里描述道:“农民一年收成相当于公司一般职员两个月的工资,或一双皮鞋、十瓶啤酒。本应获得国家扶持和发展的农业生产,在产业化政策的错误引导下,失去了本身的内在动力,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揭露了产业化时期农民的生存环境,以前的农村邻里相亲相爱、固守传统观念,随着产业化时期的到来,人们开始崇拜西方生活方式,崇尚金钱主义、享受主义,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发生了改变。小说《我们村子李氏》中,村里的妇女联合会学习城里的处事方式,假借公司举行送年会的名义,来吃喝玩乐;假借考察名义去四处游玩。每家每户每年电子产品的支出远超过购买化肥农药的费用。
  其次,产业化时期,农村青年的恋爱观、婚姻观也发生较大改变。在小说《秋夜章》中,真实再现了农业男女思想意识的变化。盐田帮工殷皖与同村林爱是一对没钱结婚的恋人,殷皖作为家中的长子,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的重担由他一人承担,在林爱眼里,殷皖渐渐变成一个没用的窝囊废。因此,她为摆脱殷皖、逃离农村,开始攒钱,她认为,只要逃离农村,女人随便去哪里、做什么都能养活自己,终于攒够了前,天没亮她就出发了,但却在村里遇到了监守自盗的殷皖在偷盐回家,短暂的尴尬之后,两人恢复平静,都镇定的好似没看见对方,各走各的路。淳朴的殷皖变成了盗贼,林爱背叛爱情。产业化时期的韩国农村不再是让人们忧思难忘的世外桃源,早已脱去了朴素的外衣,变得与城市一样“现代化”。
  二、进城后的冲突
  为维持生计,农民被迫进城务工,但他们没有农业技能以外的谋生技能,且没有明确目的性,进城后多从事一些脏活、累活,或者做小商贩,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处处透着艰辛。如,朴太勋的《外村洞的人们》真实再现这样的场景:外村洞是城市某个角落的村子,这里聚集大量的外乡人,他们说着各地的方言,与城市格格不入,政府也违背了为离农农民建造一个舒适的新房的诺言。真实揭露了当时离农农民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在城市的身份地位。
  随着大量离农农民务农,离农们的“外乡人”身份被城市人“嘲讽”。如,崔日男的小说《打令》,农村姑娘金吉在城里做保姆,与同样出身农村的大哲谈恋爱,却被主人嘲讽,并以保姆谈恋爱会带坏自家孩子为由而辞退了她。可笑的是,女主人家的大女儿未婚先孕、二女儿未嫁却常常彻夜不归。金吉很想问女主人,不谴责自家的女儿违背伦理道德,反而谴责自己与大哲正常谈恋爱?但是,金吉却没有这样做,因为她打心眼里敬畏城里人,在大部分离农眼中,城里人是高高在上的,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他们不敢与城里人争论。
  三、失去的家园
  韩国产业化时期,国家经济政策对农村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很多离农农民都处于失去家园、没有归属感的状态。厌烦了城市生活的他们渴望有一个能安抚自己疲惫身躯和心灵的“家”,这个“家”就是自己的故乡。当离农们满怀欣喜回到自己的故乡时,却发现,儿时的、心灵的家园已不复存在。在城市化、产业化浪潮中,农村已被改造。如,黄哲英的现实主义小说《去森浦的路》中描述道:“农村产业化大潮中也在兴建酒店、开办工厂,那里的人们也早已熟悉边喝咖啡,边盘算自己的小算盘,务农的人越来越少,离农的人越来越多,过去的‘世外桃源’如今也染上‘城市病’。”城市化逐渐蔓延到农村,离农农民满怀欣喜踏上回乡路,回来却发现自己早已失去故居,如今的故乡早已变得与城市无二,“故乡”一词已成为人们理想化的空间。小说批评了不公平的经济政策,追问农民的未来在何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韩国产业化发展让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经济虽然有所增长,却破坏了农民们的物质和精神家园。这一时期的小说真实再现了农民的生存状态以及身躯和内心的疲惫,因寻不到出口而不断彷徨着,批评了不公平产业化政策给农村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分明,价值导向正确,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
基金项目:兹证明张依于2017年6月中在本刊第617期122页外国文学专栏发表《中美国移民的创伤体验与身份建构》一文,此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上海女孩》中美国移民的创伤体验与身份建构,项目编号:CX2017SP108)资助。  摘 要:《十三夜》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小说中频频出现“月亮”这一意象,无论是对情节的推动还是主题的深化都有不可分割的
摘 要:汤亭亭是美国华裔文学界的杰出作家,1976年她发表了《女勇士》,获得该年度“国家图书批评界奖”非小说类最佳图书奖,成为美国华裔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本文拟对这部作品的叙事层次、多重视角、虚实结合等叙事策略逐一分析,更深入地理解美国华裔所处的窘迫处境以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探求和认知。  关键词:女勇士;叙事策略;文化身份  作者简介:李亚敏(1990-),女,汉,河南郑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
目的:通过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为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奠定基础,构建一个研究平台。观察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探讨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在海涅有关犹太文化的断章小说《巴赫拉赫的拉比》中,女主人公萨拉数次被拉比警告“闭上眼睛”才能出发,本文就通过就第二次圣殿被毁前后犹太人的同化程度对比研究,试从犹太
多次被评为农电局先进工作 者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 业管理者的王福山是哈尔滨市农 电局松北电管处党支部书记、处 长。他负责的单位先后被评为市 级文明单位、团市委
摘 要:童话更多的来说是一种虚构,不同于摒弃理想化的据实描写。童话故事中的美满,正是对现实不满的体现。它并非脱离于现实而存在,恰恰是现实的侧面描写,相对于现实,反映了现实。故事题材取于实际生活,但故事描写的十分纯真,故事情节幻想程度更深,寄托了人们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快乐。  关键词:童话;幻想;现实;梦境  作者简介:吕明华(1992-),女,汉族,河南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课题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名称: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优化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G16DB165;名称:基于就业力的英语专业课程资源重组与整合研究,项目编号:JG2016ZD0007。  摘 要:本文通过荣格的原型理论向我们提供分析马琳人物形象的新视角。本文着重从荣格重要的四个原型角度去分析马琳这一人物形象,分别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还有自性这四
期刊
通过引种“大力士”--甜高梁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是适合新疆南疆平原区推广的饲草料品种。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Hercules ” - sweet sorghum pla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