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性信贷业务的开展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发展银行现在可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体现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银行定位,应该服务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但是,当农业发展银行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时,资金总量有限,出于财务绩效考虑,其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会对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产生排挤,政策性的支农定位会变得模糊起来,农业发展银行为了追求财务绩效,往往会越来越倾向于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其行为模式变得越来越像商业银行。同时农业发展银行利用国家信用可以低成本地筹资来开展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与商业银行进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鉴于此,有必要思考农业发展银行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的经营模式是否合理,农业政策性银行到底应该如何兼顾政策性支农目标的实现和机构自身财务的可持续问题。
  政策性银行的商业性信贷业务
  能更好地实现机构财务上的可持续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不追求盈利,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政策性目标,但是从事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的财务绩效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亏损。农业政策性银行为了自身的生存可能会越位或缺位,以政策性信贷资金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而背离政策性目标初衷。商业性贷款业务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发展银行的财务绩效。
  从盈利性分析看。表1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农业发展银行资产收益率不断提高,2011年为0.366%。同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年末资产收益率1.28%)比较,整体水平偏低。从2005年至2011年农业发展银行资本回报率不断提高,2011年为21.1%。同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年末资本回报率20.4%)比较,水平相当。2005年农业发展银行成本收入比50.42%,2011年降为44.70%。说明农发行经营效率得到提高。
  从安全性分析看。一是不良贷款率。农业发展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明显下降。不良贷款率由2005年的10.2%降到2011年的1.46%。不良贷款余额由2005年的798.6亿元,降到2011年的274.46亿元。二是资本充足率。截至2010年農业发展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3.04%,资本充足率为6.06%。国外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商业银行,如印度为39.05%,泰国为20.63%,农业发展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没有达到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率8%和核心资本充足率4%的要求,因此应该补充其资本金。三是资本比率。2005年农业发展银行的资本比率为2.33%,到2011年资本比率降为1.82%。说明农业发展银行抵御风险能力下降。四是资产负债率。2005年农业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率是97.67%,2011年资产负债率提高到98.18%。由此我们可以算出财务杠杆为55倍。说明目前农业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较大。
  通过对农业发展银行财务绩效的分析,我们发现商业性贷款业务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发展银行的财务绩效,其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虽然,资产收益率偏低,由于财务杠杆较大,导致资本回报率较高。但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较大,资本充足率偏低。
  商业性信贷对政策性信贷的排挤
  农业发展银行为了追求财务绩效,会越来越倾向于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其行为模式变得越来越像商业银行,商业性贷款业务相对于政策性贷款业务增长较快,而政策性支农贷款业务增长规模和幅度放缓。截至2011年末,农业发展银行共有30个省级分行、303个地(市)分行和1657个县级支行,服务网络遍布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中国大陆地区。从机构来看,其在乡镇等基层没有分支机构,主要直接服务对象不是农户,政策性的支农信贷资金无法直接有效地惠及农户。
  从政策性贷款业务看。表2显示,截至2011年累放粮棉油收购贷款4326.8亿元,农业科技贷款62.94亿元,专项储备贷款458.68亿元。主要政策性贷款业务稳步增长,由2007年的3028.66亿元,逐年增长,到2011年达到4848.42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0.6倍。
  从商业性贷款业务看。表2显示,截至2011年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1561.1亿元,农业小企业贷款75.87亿元,农业生产资料贷款79.93亿元,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102.21亿元,累计发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278.4亿元,支持2139个项目。主要商业性贷款业务快速增长,由2007年的1593.53亿元逐年增长,到2011年达到5097.51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2.2倍。
  农业发展银行的市场定位与资金来源
  市场定位
  从国际经验看, 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转型、城市化发展及产业化的特点,政府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但是应该尽量明确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农业商业性金融业务的边界和范围,不可任由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规模无节制地扩张, 必须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定位,限制其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
  随着农村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应该动态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与时俱进地调整业务范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成立至1998年3月,主要业务为粮棉油收购贷款、储备贷款和调销贷款,同时承担农业开发、扶贫等专项贷款以及粮棉企业加工贷款等;1998年3月至2004年7月,专司粮棉油收购信贷业务;2004年7月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以来,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先后开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小企业贷款和农业科技贷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商业性业务。
  2004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得以拓展,逐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业务新格局。表3显示,2007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不断拓展新的业务,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农业发展银行提出“十二五”时期实施“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一是着力发展以粮棉油收储、加工、流通为重点的全产业链信贷业务;二是着力发展以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业务。
  当前,农业发展银行应该将贷款支持对象扩大到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转化及农业科技等更广泛的农村经济领域。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支持力度。
  资金来源
  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市场化发债融资比重不断上升,对中央银行再贷款的依赖性不断降低,从而农业发展银行对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的影响不断降低。
  从融资渠道看。一是发行金融债券。农业发展银行从2004年408亿元发债规模到2011年的4472.7亿元,增长了近11倍。二是吸收存款。农业发展银行的存款包括企业单位存款、财政存款和特种存款以及同业定期存款。截至2011年末总计3882.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存款占74%,财政存款和特种存款占21%,同业定期存款占5%。三是向中央银行借款。农业发展银行再贷款规模从2004年的6099亿元逐年下降,到2011年降到2720亿元(见表4)。
  从资金来源的变动趋势看。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余额占比由2004年的6%增长到2011年的64%,再贷款余额由2004年的84%降低到2011年的14%,存款余额由2004年的10%提高到2011年的22%。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自给率由2004年的16%提高到2011年的85.62%(见表5)。
  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也决定其应该坚持政策性支农的市场的地位。农业发展银行依靠政策性银行身份获得政策扶持,并利用国家信用可以低成本的筹资来开展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会导致与商业银行进行不公平竞争。
  政策建议和对策
  补充资本,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农业政策性银行普遍享有政府注资、税收优惠、风险分担等显性或隐性支持,其发展依赖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基础上一般具备财务可持续性。目前,政府没有建立對农业发展银行持续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对于农业发展银行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给予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业发展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因此有必要早日建立财政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补偿机制,国家应该对其注资,补充资本金,并对其政策性不良资产进行剥离。
  重视政策性目标实现的考核,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缺乏对农业发展银行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财务绩效,考察其财务是否可持续。另一方面是政策性功能的发挥。在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政策性银行的考核是比照商业银行的标准来考核政策性银行的绩效,在政策性目标的实现方面考核和评价比较欠缺,比较重视财务绩效表现的考核。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性银行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在考核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绩效时应该强调其社会绩效,而不应仅仅是财务绩效。同时,有必要对政策性银行进行专门立法, 并实行单独监管。
  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提高其市场化运作资金的效率。由于农业发展银行与贷款需求小额、分散的农户直接发生交易的成本太高,且信贷风险的防控难度较大。可以考虑由农业发展银行向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既解决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又可以有效地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功能,提高其市场化运作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效率。
  深化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农业政策性银行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治理模式,建立规范的董事会(或理事会) 运作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不断强化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切实进行高水平的贷款评审与风险管理的专业化队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适应新形势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内部改革,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呼伦贝尔银监分局)
  商业性信贷业务的开展
  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曲小刚 刘宏义
  农业发展银行现在可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体现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银行定位,应该服务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但是,当农业发展银行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时,资金总量有限,出于财务绩效考虑,其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会对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产生排挤,政策性的支农定位会变得模糊起来,农业发展银行为了追求财务绩效,往往会越来越倾向于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其行为模式变得越来越像商业银行。同时农业发展银行利用国家信用可以低成本地筹资来开展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与商业银行进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鉴于此,有必要思考农业发展银行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的经营模式是否合理,农业政策性银行到底应该如何兼顾政策性支农目标的实现和机构自身财务的可持续问题。
  政策性银行的商业性信贷业务
  能更好地实现机构财务上的可持续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不追求盈利,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政策性目标,但是从事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的财务绩效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亏损。农业政策性银行为了自身的生存可能会越位或缺位,以政策性信贷资金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而背离政策性目标初衷。商业性贷款业务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发展银行的财务绩效。
  从盈利性分析看。表1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农业发展银行资产收益率不断提高,2011年为0.366%。同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年末资产收益率1.28%)比较,整体水平偏低。从2005年至2011年农业发展银行资本回报率不断提高,2011年为21.1%。同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年末资本回报率20.4%)比较,水平相当。2005年农业发展银行成本收入比50.42%,2011年降为44.70%。说明农发行经营效率得到提高。   从安全性分析看。一是不良贷款率。农业发展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明显下降。不良贷款率由2005年的10.2%降到2011年的1.46%。不良贷款余额由2005年的798.6亿元,降到2011年的274.46亿元。二是资本充足率。截至2010年农业发展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3.04%,资本充足率为6.06%。国外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商业银行,如印度为39.05%,泰国为20.63%,农业发展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没有达到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率8%和核心资本充足率4%的要求,因此应该补充其资本金。三是资本比率。2005年农业发展银行的资本比率为2.33%,到2011年资本比率降为1.82%。说明农业发展银行抵御风险能力下降。四是资产负债率。2005年农业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率是97.67%,2011年资产负债率提高到98.18%。由此我们可以算出财务杠杆为55倍。说明目前农业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较大。
  通过对农业发展银行财务绩效的分析,我们发现商业性贷款业务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发展银行的财务绩效,其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虽然,资产收益率偏低,由于财务杠杆较大,导致资本回报率较高。但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较大,资本充足率偏低。
  商业性信贷对政策性信贷的排挤
  农业发展银行为了追求财务绩效,会越来越倾向于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其行为模式变得越来越像商业银行,商业性贷款业务相对于政策性贷款业务增长较快,而政策性支农贷款业务增长规模和幅度放缓。截至2011年末,农业发展银行共有30个省级分行、303个地(市)分行和1657个县级支行,服务网络遍布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中国大陆地区。从机构来看,其在乡镇等基层没有分支机构,主要直接服务对象不是农户,政策性的支农信贷资金无法直接有效地惠及农户。
  从政策性贷款业务看。表2显示,截至2011年累放粮棉油收购贷款4326.8亿元,农业科技贷款62.94亿元,专项储备贷款458.68亿元。主要政策性贷款业务稳步增长,由2007年的3028.66亿元,逐年增长,到2011年达到4848.42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0.6倍。
  从商业性贷款业务看。表2显示,截至2011年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1561.1亿元,农业小企业贷款75.87亿元,农业生产资料贷款79.93亿元,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102.21亿元,累计发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278.4亿元,支持2139个项目。主要商业性贷款业务快速增长,由2007年的1593.53亿元逐年增长,到2011年达到5097.51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2.2倍。
  农业发展银行的市场定位与资金来源
  市场定位
  从国际经验看, 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转型、城市化发展及产业化的特点,政府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但是應该尽量明确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农业商业性金融业务的边界和范围,不可任由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规模无节制地扩张, 必须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定位,限制其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
  随着农村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应该动态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与时俱进地调整业务范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成立至1998年3月,主要业务为粮棉油收购贷款、储备贷款和调销贷款,同时承担农业开发、扶贫等专项贷款以及粮棉企业加工贷款等;1998年3月至2004年7月,专司粮棉油收购信贷业务;2004年7月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以来,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先后开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小企业贷款和农业科技贷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商业性业务。
  2004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得以拓展,逐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业务新格局。表3显示,2007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不断拓展新的业务,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农业发展银行提出“十二五”时期实施“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一是着力发展以粮棉油收储、加工、流通为重点的全产业链信贷业务;二是着力发展以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业务。
  当前,农业发展银行应该将贷款支持对象扩大到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转化及农业科技等更广泛的农村经济领域。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支持力度。
  资金来源
  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市场化发债融资比重不断上升,对中央银行再贷款的依赖性不断降低,从而农业发展银行对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的影响不断降低。
  从融资渠道看。一是发行金融债券。农业发展银行从2004年408亿元发债规模到2011年的4472.7亿元,增长了近11倍。二是吸收存款。农业发展银行的存款包括企业单位存款、财政存款和特种存款以及同业定期存款。截至2011年末总计3882.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存款占74%,财政存款和特种存款占21%,同业定期存款占5%。三是向中央银行借款。农业发展银行再贷款规模从2004年的6099亿元逐年下降,到2011年降到2720亿元(见表4)。
  从资金来源的变动趋势看。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余额占比由2004年的6%增长到2011年的64%,再贷款余额由2004年的84%降低到2011年的14%,存款余额由2004年的10%提高到2011年的22%。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自给率由2004年的16%提高到2011年的85.62%(见表5)。
  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也决定其应该坚持政策性支农的市场的地位。农业发展银行依靠政策性银行身份获得政策扶持,并利用国家信用可以低成本的筹资来开展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会导致与商业银行进行不公平竞争。
  政策建议和对策
  补充资本,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农业政策性银行普遍享有政府注资、税收优惠、风险分担等显性或隐性支持,其发展依赖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基础上一般具备财务可持续性。目前,政府没有建立对农业发展银行持续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对于农业发展银行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给予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业发展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因此有必要早日建立财政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补偿机制,国家应该对其注资,补充资本金,并对其政策性不良资产进行剥离。
  重视政策性目标实现的考核,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缺乏对农业发展银行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财务绩效,考察其财务是否可持续。另一方面是政策性功能的发挥。在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政策性银行的考核是比照商业银行的标准来考核政策性银行的绩效,在政策性目标的实现方面考核和评价比较欠缺,比较重视财务绩效表现的考核。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性银行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在考核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绩效时应该强调其社会绩效,而不应仅仅是财务绩效。同时,有必要对政策性银行进行专门立法, 并实行单独监管。
  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提高其市场化运作资金的效率。由于农业发展银行与贷款需求小额、分散的农户直接发生交易的成本太高,且信贷风险的防控难度较大。可以考虑由农业发展银行向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既解决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又可以有效地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功能,提高其市场化运作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效率。
  深化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农业政策性银行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治理模式,建立规范的董事会(或理事会) 运作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不断强化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切实进行高水平的贷款评审与风险管理的专业化队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适应新形势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内部改革,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呼伦贝尔银监分局)
其他文献
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与解决是债务资本市场的基础事件之一,而基于信用违约事件的风险管理则是债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然而纵观中国债券市场,其自诞生至今,尚未有过一例实质的信用违约事件,市场在年年的等待、担忧中看到的是每一个信用风险事件最终都被妥善安排和解决。对此,市场的心态可谓五味杂陈:一方面既不希望债券违约造成市场冲击影响到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又期待有违约事件出现以推动信用债市场良性发展。  可以预
期刊
尽管当前的金融市场改革已逐步渗透到资本市场,如场外衍生品市场、票据清算和影子银行系统,但银行业仍是改革的重点。我将就改革对银行信贷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介绍微观监管框架和银行资本结构开始,进而引入新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及其对信贷条件的影响。  微观监管改革及银行资本结构  在微观层面,银行监管改革有两大方向:一是对资本、杠杆率和流动性提出更高监管要求以降低银行倒闭可能性;二是充分理解银行倒闭的风险不
期刊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11月份,全国95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931款零售理财产品,其中非结构类产品为2822款,同比增长42.2%,环比增长9.8%;结构类产品为109款,同比上升36.3%,环比增长75.8%。参见图1(注:文中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数据整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11月31日,由于四舍五入
期刊
2013年银行业经营环境展望  经济环境方面,由于存在增长和转型的双重困境,短期内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降低传统行业经营波动风险、保持金融体系良性运转,或许才能给转型带来时间和空间,预计2013年的投资贡献度将继续提升。金融生态继续沿市场化方向前行,具体来讲:(1)监管生态方面,央行灵活运用市场化的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监管政策在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间平衡;(2)金融市场生态方面,直接融资发展导致
期刊
此次赴美行程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应邀到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讲中国文化。几次相互交流以后,与该学院的院长黄全愈博士商定了讲演题目:汉字——中国文化的基石,时间定在2012年10月上旬。到了美国后,学院通知我,讲演时间定在10月10日。他们之所以在时间上拿不准定着,是因为学院方把我的这次讲演安排为学院这个学期的一个叫“中国周”的一项内容。这个“中国周”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邀请一个有30个艺人组成的中
期刊
编者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新中国财政金融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國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传纶先生因病于9月13日14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他去世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受他教诲的学生用感人至深的文字追溯往事、缅怀恩师。本刊特发表部分文章,以纪念这位大师。
期刊
农业是一个国家尤其是我国稳定和发展的根基,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穩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发展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中,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推进河南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通过农村金融改革推动“三农”的健康持续发展。  平顶山市农村金融市场构成要素现状  从资金需求
期刊
2010年,吉林省在公主岭等9个县(市、区)开展了以直补资金担保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的试点工作(即“直补资金担保贷款”)。2012年,试点范围已经覆盖全省48个县(市、区),并基本实现了“农民得实惠、银行得效益、经济得发展、政府得民心”三方共赢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试点实践表明,直补资金担保贷款是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三个亮点  抵押物替代  直补资
期刊
2010年5月,陈志强同志就任人民银行唐山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以来,团结带领全行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履职提效這一工作中心,因地制宜、敢为人先,奏响“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服务”三部曲,开创性地履行了基层央行职责。近三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中国人民银行文明单位等集体先进荣誉称号74项,在天津分行业绩考核中连续七年获得A级第一名。  货币政策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期刊
9月13日,传纶老师突然辞世,让人痛悼不已。9月9日中午在“江南赋”餐厅过教师节,贝多广是召集人,主题是请黄达王传纶两位先生吃饭,小范围主力是传纶老师的学生李扬、高培勇、瞿强、王军等,黄达老师的学生只有我和陈雨露参加。那天中午,黄达老师早早就到了,贝多广最后到场的,他脸色沉重地说:“王老师便秘几天了,一直躺在床上,今天实在来不了了。”于是我们在开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讨论王传纶老师的病情及如何送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