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发展规划对接的可能性和问题——从边界倡议到欧亚规划

来源 :西伯利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zh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俄双方对“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给予政治上支持的同时,各界人士开始深入研究对接的具体事宜.为使两个规划的对接能有效促进中俄边境地区合作的进一步开展,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将太平洋沿岸地区性规划提升到国家间水平,并获得两国政府的支持.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尤其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弥补了传统课程的许多不足。通过对我校
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教学的模式即将或正在不经意之中发生着改变,告别粉笔和黑板的日子为期不远了.远程义教工程的第三种模式--计算机网络教室
虽然中国唐代诗人画家与英国湖畔派诗人所处的国度、环境、时代不同,但他们都是以山水自然作为各自的创作来源,并借以表现各自的生命精神和人格理想。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两者的创
如果说词的发展如登山,渐行渐辽阔,那么毫无疑问,宋代宋词以它成就之高、影响之深、范围之广而站在顶点,神采奕奕.这不仅归因于宋词本身的艺术感受,而且与其有效的传播有着千
对一个人的人格的评价,从最外在的方面说,有两种不同的标准,一是按其“品格”,它属于道德的范畴;二是按其“性格”,这属于认识的范畴.中西人格形象的差别,一眼看去便显示出:
通过《蒙古秘史》《史集》等史籍,对“篾儿干”一词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考释,并结合蒙古古代狩猎社会,提出此名号为古代蒙古狩猎社会产物的观点.
卡夫卡的《变形记》与余华的《活着》这两部作品虽产生在不同的时空下,但都关注的是人的生存问题。通过对卡夫卡《变形记》与余华《活着》的对比分析,揭示出两部作品面对人的生
近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阅读试题的内容不向过去那样选自于教材,而是全部选自于当前社会中的新鲜时文,这对学生的要求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