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做好探究式教学进行了探讨,在探究式学习中问题的确定,结果的交流展示环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学习;问题;交流展示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主动获取知识,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群体(小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人文等多方面知识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相较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信息技术课具活动课的性质,强调学生活动,比如:根据教育部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说明,在中小学中信息技术课程应有70%的用于学生的上机实践。同时,息技术课程本身所具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也客观要求学生学习中的相互探讨、发现学习及互助学习。这都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确定好问题,实施探究重要一步
探究型学习的特点是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核心的,确定好问题是实施探究的先决条件。在一堂photoshop教学课中,教学内容为用该软件为一幅图片做倒影。授课教师在先前的教学设计中,按照教材的步骤,一步步讲解。教材中操作的步骤一共有十几步,课上得冗长而枯燥。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神思昏昏,不知所以。教师与笔者进行共同研讨后,决定改个上法。课堂以展示各种photoshop作品,辅之以音乐轻松开局。教师以自然的语言,与学生聊到用photoshop做水中倒影的问题。“大家认为如果要用photoshop做水中倒影该如何做法?”问题在此刻抛出了。学生们立刻展开了探讨,有的在书上查找答案,有的在网上输入相应关键词进行查找。大家一起找着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讨论,结果很快出来了。用photoshop作倒影原来如此简单:①作一个欲投影物体的镜象,在物体的下方湖水里;②为这个所做的影象加上波浪的的特效。要做到1中镜象的效果,只须选择好相应物体,然后复制该物体在相应位置,再做一个垂直翻转即可。至于物体的选择方法则是多种多样,可以用套索,也可以用钢笔工具等多种方法。要实现2的效果,为图象加上波浪,则可在滤镜菜单中选择相应特效。通过探究,学生牢固掌握了photoshop进行物体倒影制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使用该软件进行图象处理时如何把握思路有所体验,其效果远胜过平铺直叙的枯燥教学。因为问题确定恰当,而让探究学习增色不少的例子,还见过很多。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循环放映的欢迎屏幕?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构成时,教师拿出因内存接触不良及因电源故障无法正常工作的两台机子,让学生探究,“这台计算机究竟那里出了毛病?”。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学生展开探究提供了方向。学生学得牢,记得住,长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2重视结果展示,延伸探究经验
探究学习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为探究结果的展示与交流。结果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实验、调查报告,或者是作品等等。学习者如何发表自己的成果,是体现探究的不同程度的重要体现。有的学习者在这个环节上有所欠缺,表达的步骤和程序需要教师或他人给出才能完成。而有的学生则能够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的论据来表达自己的解释。在信息技术课的探究学习中,笔者发现有一些教师在这个环节上,没给予充分的重视,丢掉了这个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成长的宝贵机会。常见的是,教师流于形式地让学生汇报一下成果,然后给一句“做得很好,不错”之类的空泛评价;或者是让学生交一下作品,但下节课却没了下文。结果的交流展示,也是一个学习者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对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将外部经验进行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反馈环节,唯其如此,学习者才能更清晰地判明自己思维、操作的正误,利于所学知识的迁移、形成和发展,利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同时它也是一个学习者表现自己,提高学习兴趣重要因素,利于激发学习者持久的学习动力。情境的设置,问题的解决,报告的展示,让交流者和全体同学对计算机硬件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味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一堂课有了一个更完满的结局。
3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中的探究学习是一个大课题。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及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各个环节都大有文章可作。
4参考文献
1邓红林.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教师教育,2007,7:34-35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学习;问题;交流展示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主动获取知识,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群体(小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人文等多方面知识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相较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信息技术课具活动课的性质,强调学生活动,比如:根据教育部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说明,在中小学中信息技术课程应有70%的用于学生的上机实践。同时,息技术课程本身所具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也客观要求学生学习中的相互探讨、发现学习及互助学习。这都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确定好问题,实施探究重要一步
探究型学习的特点是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核心的,确定好问题是实施探究的先决条件。在一堂photoshop教学课中,教学内容为用该软件为一幅图片做倒影。授课教师在先前的教学设计中,按照教材的步骤,一步步讲解。教材中操作的步骤一共有十几步,课上得冗长而枯燥。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神思昏昏,不知所以。教师与笔者进行共同研讨后,决定改个上法。课堂以展示各种photoshop作品,辅之以音乐轻松开局。教师以自然的语言,与学生聊到用photoshop做水中倒影的问题。“大家认为如果要用photoshop做水中倒影该如何做法?”问题在此刻抛出了。学生们立刻展开了探讨,有的在书上查找答案,有的在网上输入相应关键词进行查找。大家一起找着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讨论,结果很快出来了。用photoshop作倒影原来如此简单:①作一个欲投影物体的镜象,在物体的下方湖水里;②为这个所做的影象加上波浪的的特效。要做到1中镜象的效果,只须选择好相应物体,然后复制该物体在相应位置,再做一个垂直翻转即可。至于物体的选择方法则是多种多样,可以用套索,也可以用钢笔工具等多种方法。要实现2的效果,为图象加上波浪,则可在滤镜菜单中选择相应特效。通过探究,学生牢固掌握了photoshop进行物体倒影制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使用该软件进行图象处理时如何把握思路有所体验,其效果远胜过平铺直叙的枯燥教学。因为问题确定恰当,而让探究学习增色不少的例子,还见过很多。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循环放映的欢迎屏幕?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构成时,教师拿出因内存接触不良及因电源故障无法正常工作的两台机子,让学生探究,“这台计算机究竟那里出了毛病?”。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学生展开探究提供了方向。学生学得牢,记得住,长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2重视结果展示,延伸探究经验
探究学习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为探究结果的展示与交流。结果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实验、调查报告,或者是作品等等。学习者如何发表自己的成果,是体现探究的不同程度的重要体现。有的学习者在这个环节上有所欠缺,表达的步骤和程序需要教师或他人给出才能完成。而有的学生则能够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的论据来表达自己的解释。在信息技术课的探究学习中,笔者发现有一些教师在这个环节上,没给予充分的重视,丢掉了这个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成长的宝贵机会。常见的是,教师流于形式地让学生汇报一下成果,然后给一句“做得很好,不错”之类的空泛评价;或者是让学生交一下作品,但下节课却没了下文。结果的交流展示,也是一个学习者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对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将外部经验进行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反馈环节,唯其如此,学习者才能更清晰地判明自己思维、操作的正误,利于所学知识的迁移、形成和发展,利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同时它也是一个学习者表现自己,提高学习兴趣重要因素,利于激发学习者持久的学习动力。情境的设置,问题的解决,报告的展示,让交流者和全体同学对计算机硬件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味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一堂课有了一个更完满的结局。
3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中的探究学习是一个大课题。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及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各个环节都大有文章可作。
4参考文献
1邓红林.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教师教育,2007,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