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大概不属于格局很大的人,对房子的面积大小比较无感,倒是喜欢小一点的空间。最喜的是不大的房子外面视野开阔。曾经参观过别人家的一栋别墅,上下三四层,厅大房大,却被围拢在中间,前面是房子,后面也是房子,平台上望出去,还是房子,说实话,我当时的感觉是要这么大的房子有什么用?一点都不透气,令人觉得闷。可能个人想法不一样吧。
  曾经几个朋友聚会时去到一家小茶室,位于高校校园深处,开了好几年。一楼的旧居,大概几平方米的小院,三张茶台,收拾得暖意融融,很居家。我们喜欢坐的一张桌台,临小路一扇落地窗,临院子一扇落地窗。有一年下雪天,雪花片片,路灯昏黄,屋内取暖器烧得热热的,热茶,茶点,还有朋友们自带的小食分享。到了吃饭时间,让女主人的母亲做几碗当地的云南米线,口味有念想,那真是随意自在的聚会,氛围很好。吃什么喝什么都不重要,氛围却难得。小小的茶室,不高大上,却有适宜自在的居家氛围。
  如果你跟我说,某某人去过田园生活了,我可能只是向往,却并无好奇,大概可以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那是大部分都市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因为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可是,有人跟我说,某某在这个城市里生活,还在上班,可是真会过日子啊,改天带你去看看她的家,那我是好奇心足足的,早早就盼上了。
  我对普通人的不一样总是有十足的好奇心。比如,我推荐好几个朋友看的一位台湾设计师兼生活家的书,二十多年了,她还是住九十平方米的旧房子,只是在前两年根据需要重新改造了房子结构,对房子的需求就是阳光、视野、自如、方便、空间无需大。她的家光影阵阵,一室汤香,被书环绕,真正是理想的房子。她其实也算是名人,见多识广,好的见多了,自己需求的不过只是九十平方米的旧居而已,方便好用,阳光满满。好奇心可以很大,拥有的空间却可以是方寸之地。有些人不停地买房子,还是没有安全感;有些人,拥有几十平方米却已足够,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她把自己改造家的过程写了一本书,一本有诚意的书,无不诠释着自己的生活理念,却落到了实处,并不虚无。
  你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在没有恰当的生活和价值观时,即使拥有一座豪华别墅,一样生活质量会很糟糕。就像我一位有两个小孩的朋友,被人问到带两个孩子是否很麻烦时,她笑笑说:两个带不好时,一个一样带不好,家庭教育跟有几个孩子并无直接的关系。她是聪明的人。大概是话说到点子上了。选择的本质是你需要什么,而不是房子的空间决定你的生活质量。人是主导地位的。
  多年前,我去广州出差,去到一个朋友家里,她家离白云山很近,一个普通小区,八十平方米的顶楼房子,装修是自己设计的。我对她的家,印象太深刻了。她一进门,就指指木门方框上的一块素色瓷片说:“我自己设计的,嵌上去一块小瓷片,打破沉闷,不对称美。”顶楼平台本是废弃的公用平台,被她打造成了小小的楼顶花园,是真正意义上的楼顶花园,格局小,却小而美,妥妥当当,鱼池、竹子、石子小径、遮阳伞、户外桌椅,那天下着小雨,悠然还见白云山,雾气腾腾,我们聊着天……过去好多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区,普通的房子,却因为主人的兰心惠质,别具一格。
  前几天,看一本有关书法的书中提到乾隆皇帝的一段资料: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殉的《伯远贴》、王献之的《中秋帖》是乾隆皇帝最珍爱的三件藏品,放在养心殿的最里间,一个叫“三希堂”的小空间。去故宫参观过三希堂的人总要大吃一惊,因为实在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暖阁,大概是他一个人放松,冬天坐在热炕上喝茶,摊开最心爱的书法手帖,细细欣赏放松之地吧。《快雪时晴帖》28个字,《伯远贴》48个字,字不在多,空间不在大,却可以演绎无限,可以放置内心空间的地方其实只是方寸之地。想想这样的场景,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再提到有名的托尔斯泰一部小说里的段子:“一位国王对需要封赏的一个人说,在日落之前,你策马能达的地方都属于你的领地。那个人狂喜不已,一路骑马狂奔而去,一刻也舍不得停,想要更多更大的领地,日落之前,却因过度疲累,倒地身亡。”故事当然是绝对了些,但其实落到生活中,也是一个影射,贪心常常是不知不觉的,很可怕的。智者托尔斯泰早就聪明地问出了那一句: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
  记得一个建筑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在‘微小’中进入‘伟大’,光有想法不行,修为、境界、勤恳、节制,样样都缺不了。好的建筑安静嵌入在地景上,总有那么结实的力量,绝不喧哗。让建筑不主动骚扰行人,却在细微处,比如屋檐、楼梯、窗口上,展示温柔。”细想想,这对空间的诠释,也是异曲同工吧。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他既不是体制内的专业学者,也不是富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但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肇祸精神病人法律权益的实现,不求回报,不问结果。几十年里他一直被误解,总是被质疑,甚至一度被谩骂,但他说:“为什么有人关心艾滋病,有人为癌症患者捐款,就没人理解精神病人呢?这件事意义重大,我不只是为了哪一个人。”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刘锡伟接触到许多精神病人,参与鉴定了近百起涉及精神病案例,
期刊
午餐时,公司的女白领们喜欢聚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  聊天的话题,一直围绕着老公孩子、歌星演员、衣服鞋子、美容减肥……可奇怪的是最近一个月,她们的话题突然转了向,连着好多天都只围绕一个人物——新来的凯蒂。  凯蒂来公司报到的第一天,行政部85后的小助理就在午餐聚会时向众姐妹们汇报了一个特大新闻:凯蒂退回了行政部发给她的办公用品,自己带来了一整套Hello Kitty的办公用品。  她把粉嫩嫩的Hel
期刊
我们常常在饭桌上见到这种人——问他吃什么,他会说“随便,都可以”。当我们点了水煮鱼后,他会说“最好不要点太油的菜,不健康”。于是改成了清蒸鱼,吃着吃着他又会说“这鱼不是很新鲜,上次来吃,鱼也不新鲜,应该不点鱼的”。  要是内心强大,哈哈一笑不以为意,要是内心没那么强大,就会又尴尬又憋屈。  这种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常常不愿意主动而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总试图表现得特别随和,期待别人猜到自己想要什么。 
期刊
读书的女子,内心丰盈,身上自然带着一股书卷之气,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种特有的气质,温文脱俗,典雅大方。  生活中的女子,地地道道的农民,喜欢文字,初识她时,感觉气质土土的,坐在我面前,低着头数她的稿费单。稼禾油米牵绊的日子,琐碎枯燥劳顿的围城没能禁锢一颗鲜活驿动的心,爱上文字,每每投稿,有被刊用的,便信心大增。小城有女性写作组织,把她吸纳进来,更给了她追随文字的动力,日子长了,看到她,气质像换了个人
期刊
运动时心率不增  人在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运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预示着今后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  运动中头痛  少数心脏病患者在发病时,没感到胸部有异常,而患者平常最多的感觉就是运动时头痛,多数人以为自己没有休息好或得了感冒,其实有可能是心脏病即将发作。因此,如果在运动中感到头痛,应尽早去医院做检查。  脾胀痛  在运动时出现脾胀痛,多因运
期刊
据调查,半数以上的职场人士感到自己的上司沉默寡言,大部分人困扰于这种沉默寡言所带来的沟通困难。  当上司不愿多说话时,下属通常感到手足无措,甚至自咎于“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是不是失去了他的信任”?“沉默是不是一种无形的惩罚”?对于职场男性来说,由于男人的骄傲与尊严,这种沟通的沉默壁垒难以攻破,反而会越筑越厚。  要攻破壁垒,营造零障碍的沟通,就要正确认识“沉默综合征”。  大伟的上司沉默寡言
期刊
远离喧嚣,找一家有情怀的民宿度假,青山净目,绿水明心,是当下都市人时尚的生活方式。吴伟创立的“态客”,定位为精品民宿指南,从十几万家民宿中,挑选出三千多家,招募试睡员现场试睡采集,满意后上传到APP,即便最挑剔的用户,十分钟之内都能在态客APP上找到心动民宿。  迷恋民宿  有一次,吴伟去鼓浪屿开会,因为错过回程时间,只得多住一晚。他退掉星级酒店的房间,漫步在下着小雨的街道上,寻找简单舒适的民宿。
期刊
旅行是一种很私人化的体验,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打开旅行的记忆,留下的大多是千篇一律的旅行照,很难超越“到此一游”的范畴。  在影迷赵亚飞眼中,世界不是它本来的样子,呈现在他旅行照中的,全是他重温过无数次的电影场景。在他看来,电影和美食一样,是一个城市独有的名片。无数经典电影的场景拼合在一起,足以构成一个饱满而充实的城市形象。他正是通过这些电影,来认识镜头背后的那座城市。他要做的,就是让电影来组成自己
期刊
老婆买了一件1000元的衣服,我觉得有点贵。  她说:“贵?我跟你说,这件衣服原价2000元,打了五折之后便宜了一半,就等于我赚了1000元!我花出去1000元,同时又赚回来1000元,这件衣服相当于是白送,免费!”  我被她的逻辑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期刊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开始正式实施。对于每个考虑要不要二孩的家庭来说,首先得处理“既生瑜,何生亮”的问题,让老大诚心接受老二的到来。  自编睡前故事  理工科博士李涛是青岛人,2004年与同班女友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两年后有了儿子朗朗。李涛和妻子都是70后,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他们深感独自成长的孤单,决定再要一个孩子。为要“二孩”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