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历史 说改革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温习历史改革事件:胡服骑射,张居正变法,分析清王朝由盛而衰的本质原因,说明改革是必要的;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巨大的变化,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并指出,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带来了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方向性的,是可以改变和约東的。站在目前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唯一道路。
  关键词:历史 改革开放 闭关锁国 复兴
  
  因为雪灾,因为地震,因为北京奥运会,因为神七升天,因为痛苦,因为坚强,因为众志成城,因为一方有难四方支援,因为人性的温暖,因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008年注定将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使得2008注定不同凡响: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GDP1978年是364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2007年是24661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56美元。中国的老百姓改革开放前,绝大部分城镇居民解决居住问题主要是依靠租赁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只有少数的城镇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不仅使城镇居民有了住房消费商品化的观念,更使城镇居民实现了从租房到购房的跨越,真正拥有了自己的住房。穿从能只要能保暖,到现在花式各样,世界各地的新潮衣服在中国都可以见到。改革开放前,中国路上跑的最多的是自行车,而2007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13.9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差距越来越大,各种经济犯罪随之应运而生,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由于改革开放衍生的社会丑恶现象,使得一些人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疑虑,甚至有部分人开始攻击改革开放的政策。
  本文从历史长河中撷几朵浪花,本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以资借鉴的原则,探讨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中国历史5000年历史长卷,上演了多次朝代更替,改革与保守之争始终贯穿其中,多次历史经验表明,改革成功的,或能挽救一个大厦将倾、岌岌可危的王朝,或能王朝中兴;改革失败的,或固步自封闭关锁国拒绝变化的,将不得不面对王朝更替,家国沦丧的悲惨命运。
  自周朝丧失了对各个诸侯国控制后,春秋战国群雄混战,谁能在混战中领先,主要取决于是否能跟上生产力发展的变化,跟的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战国的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触。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別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陸。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抱着以胡制胡,将西北少数民族纳入赵国版图的决心,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赵武灵王号令全国着胡服、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胡服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转战疆场,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演习。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教习下,国民的生产能力和军事能力大大提高,在与北方民族及中原诸侯的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起,赵国的国力就逐渐强大起来。后来不但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夺取林胡、楼烦之地,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行政区,管辖范围达到今河套地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曾评价说:“七雄中实行军国主义者,惟秦与赵。……商鞅者,秦之俾斯麦;而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
  明嘉靖年间的宰辅之杰张居正变法的故事。自朱元璋开始的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美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张居正清醒地认识到,小修小补已无法挽救明朗的覆亡,只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才能使国家真正走出困境。他托《陈六事疏》,从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他批评空作王霸之辩的人“不知王霸之辩、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而误认为“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明确地把解决国家“财用大匮”作为自己的治国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巩固国防,整顿吏治。他认为当时国力匮乏和盗贼横行都是由于吏治不清造成的。官吏贪污,地主兼并,引起“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加之皇帝的穷奢极欲,百姓因此才饥寒交迫,落草为寇。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叵藐藐”的拖拉现象。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而而夕奉行”。张居正整饬吏治的目的主要还是“富国强兵”,这条红线贯穿于他的改革之始终,改革的最大收获也在此。
  为什么变法、改革?因为不变,不改将无法维持国家统治,无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无法跟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如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终究走向可预料的结局。封建王朝——清朝,自满族努尔哈赤策马杀人山海关以来,清朝统治者为了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深层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采取了一套缓和满汉关系的改革,在经济上实行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出现了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乾盛世”,但是,清朝统治者对外的闭关锁国政策,注定了这个封建王朝最后必将走向灭亡,据史料记载,当西方国家将火枪和大炮向乾隆皇帝推荐时,乾隆皇帝不屑一顾,说它是“西洋奇技淫巧”,并声称“西洋之产,除钟表一门尚有可取,其他皆远逊我中华上国”,上行下效,使得举国上下都以天朝上国自居,自大狂妄,目空一切,拒绝接受新的科技。这种思想上的排外情绪,导致了直到1840的鸦片战争,中国的科技由优势领先西方到巨大落后。虽然在清末,有林则徐、魏源等人呼吁“师夷之长以制夷”,“戊戌六君子” 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李鸿章、左宗棠的“洋务运动”,但由于天长日久所累积,清王朝百弊丛生,病入膏肓,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轰然而塌。而爱新觉罗家族统治期间所签下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至今仍灼烧着爱国人士的神经。
  历史上的变法,当然不能和当代的改革开放政策相提并论,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一种无私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是和封建王朝的为了维持一家一姓的统治最本质的区別。总结中国历史上改革的成败得失,以资借鉴和思考,能够增进我们对今天改革的理解和把握。
  古人说,温故可以知新,改革都有相通之处,历史经验可以提供借鉴。从历史上的改革事件可以看出,无论是一个国家所处何种环境,如果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能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必将丧失其或多或少的优势,最终落后于勇于尝试,善于变化的其他国家。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早已消失的情况下,能够走到今天,已是一个巨大的奇迹。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是改革开放,虽然改革开放在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进来一些腐朽堕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但那毕竟不是主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说明改革是成功的,更是必须的,对于改革中出现的负面现象,那是如何制止和约束的问题,而不是方向性的问题。如果没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那我们和邻居朝鲜,将会是相似的经济、政治状况。同样,没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不会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和依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争先恐后向中国学习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还不彻底,还不完善。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其他文献
摘要:JIT即准时生产方式,它使得生产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因为,JIT生产增加了劳动力的柔性和设备柔性。当市场需求波动时,JIT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具有多种技能操作者,达到适时适量生产的目的。管理会计是企业的对內会计,它的工作重点编向于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当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准时生产方式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时,它开始对管理会计的标准成本制度、长期投资决策、预算、存
期刊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文化转向的由来,概述了目前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提出了文化转向方面的研究应更加重视创新的建议和期望。  关键词:文化转向 翻译转向 现状和不足    在Susan Bassnett和Andre Lefevere在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 & Culture)(1990)
期刊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了顺应这一新要求,迎接新挑战,英语教学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改革,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去思维,已成为所有英语教师的共识,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自然只能是英语了。    前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
期刊
摘要:舞蹈教育在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加强在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肢体表现力,通过学习各种舞蹈掌握内涵,重视眼部表演技能,创设音乐的意境,运用赏识教育法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舞蹈表演 意识 教学    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多的
期刊
摘要:办好本科教育是大学之本,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是我国高校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总结国内外高等教育办学的先进经验和一般规律以及首创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推行了素质导师制,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是对创新高校育人机制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素质导师制 高校育人机制 创新    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形成大学品牌的“第一”要
期刊
有这样一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一棵树,在秋风中树上的叶子一片片地掉下来。病人望着萧萧落叶,身体也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他说:“当树叶全部落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知道后,用彩笔画上了一片叶脉清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这片叶子始终没有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挫折,只要心存希望,总有奇迹发生。
期刊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文章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 英语教学 认知    自1980年Lakoff & 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以来,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认知语言学家们对隐喻的阐释不断深化人们对隐喻的理解。隐喻的产生和使用是自然语言的常见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美丽有序、进取开放、人文关爱的理念,构建和谐的高职文化,文章探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和谐    作为高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样是学校各项建设的最高境界,处于统率全校各项活动的显赫地位。它贯穿于学校各项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开放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能够为金融消费者提供综合化、个性化金融服务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型时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理财业务的统一监管标准亟待制定,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
期刊
摘要:受贿罪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及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破坏了政府的声誉。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使得受贿罪在犯罪构成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难题亟待解决。文章主要就受贿罪的主体和对象进行论述,  关键词:受贿 主体 对象    据《刑法》第385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并在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