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qjh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早期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随之提高。而新环境视域下,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依旧处于初始起步阶段,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与调整。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实现我国早期教育长远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早期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
  课题: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院级科研课题《0—3岁婴幼儿家庭学习环境创设研究》(课题编号:2020SKC03)。
  引  言
  在早期教育逐步走进发展快车道的趋势下,人们开始意识到早期教育人才培养与建设的迫切性与必要性。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落地实施,国务院颁布了有关婴幼儿教育的相关指导政策,其中明确提出了对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此外,南京与上海等城市积极开展了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行动计划。基于政策解读与局部区域早期教育实践现状可知,当前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化水平相对偏低,制约了早期教育的效率与质量,阻碍了早期教育可持续稳定发展。所以,详细分析新环境视域下高职院校早期教育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加快早期教育专业培养的有效策略,已是必然趋势。
  新环境视域下高职院校早期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早期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0~3岁是幼儿成长关键时期,也是大脑与心理发育最快速的阶段,此时已具备了一定的接受教育的基础条件。在我国教育工作全方位发展、社会教育意识全面提升的形势下,婴幼儿教育工作逐步完善,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也得到了高度关注,从而实现了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我国在早期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過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对高职院校早期教育工作的要求。
  早期教育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北京妇联和早期教育专家机构协同发起了针对婴幼儿成长跟踪指导的行动项目,即随机选择6位初生婴幼儿,安排专家对其进行抚育指导,并进行相应的潜能开发跟踪指导。广州政府也针对早期教育成立了潜能开发项目,建设了专家指导小组,针对百名婴儿进行抚育追踪指导,并面向早期教育人员与家长开展有关培训。2001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努力使城乡儿童在入小学前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城市地区基本满足学龄前儿童入园(学前班)需求。
  2.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质量不高、专业不足、岗位适应能力弱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早期教育专业人才规格与专业标准缺乏国家纲领性文件引导,所以,早期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方案、课程设置等层面尚未形成有机系统,统一标准匮乏,使得人才培养质量相对不高。二是早期教育专业是近年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新增的专业,教育对象年龄约0~3岁,与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都从属于幼儿教育,所以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早期教育专业时以早期教育与幼儿教育共同办学为基本理念,即使用同样的师资队伍与课程体系。这样做尽管扩大了就业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早期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使得学生对于早期教育专业缺乏明确的认知。三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动态息息相关,近几年,为了迎合市场发展需求,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早期教育专业,然而却忽视了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设施配置,师资队伍可以利用相关专业共用教师或外聘方式解决,而实训室与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匮乏,导致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始终处于理论层面,甚至很多早期教育专业学生从未进入过早期教育机构或亲子园了解岗位情况,使得早期教育专业人才无法适应岗位需求,这不符合我国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分析
  1.适度扩展人才培养规模
  虽然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逐渐回暖,但是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仍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就进一步要求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前社会现状,全方位优化早期教育专业整体布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度扩展整个人才培养规模。
  (1)贯彻落实早期教育专业设置自主权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可自主论证设置专业方向。所以虽然当前早期教育专业依旧属于尚未进入专业目录的新型专业,但是高职院校可就自身的具体办学定位和特色,申请设置专业,上报教育部获得审批。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增设了早期教育专业,教育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专业设置自主权限时,还针对有关情况创建了相关质量监管与评审机制,使贯彻自主权限与落地培养质量实现了双赢。
  (2)优化健全早期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社会对于早期教育相关行业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一直在持续增加,这使得高职院校在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与前瞻性。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基于职业导向与素养培养,明确并健全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首先,确定人才培养的独特性,由教育对象、教育工作性质、职业素养要求等各个层面相关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确定早期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凸显二者的特殊性与个体性。其次,早期教育市场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对此高职应引起一定重视。要对各类型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等进行全方位详细分析,以此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度调整,确保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再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幼儿养护能力培养,并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创新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的校园协同育人机制。最后,公开招聘素质与能力较高的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或者自主培训专业教师,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途径、渠道,全方位扩大师资队伍规模。   在培养目标层面,可将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以“一个适应、三个具有”为落脚点,即适应婴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在早期教育等相关工作领域从事婴幼儿科学喂养、养护、教育工作;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观察、交流、管理能力。在人才规格层面,基于基本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毕业资格等视角制定课程标准,建设由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公共课程、选修课程共同构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并要求毕业时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育儿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
  (3)科学合理形成早期教育专业育人合力
  当前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大部分过于依赖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以及课程建设倾向教育学及心理学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却忽视了育婴保健与科学养育等相关内容。对此,高职院校应针对早期教育专业最大程度上满足指导意见中所指出的照料服务有关要求,和医疗、护理、营养学等专业优势院校融合协同培养人才,形成育人合力,并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与此同时,在制定并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时,还可以尝试邀请医疗、护理、营养等专业层面的人才担任导师,或者安排教师进入有关领域学习接受继续教育,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强理论和实践基础。此外,还应与优质早教机构签署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协同培养协议,通过模拟教学、暑期实践、见习实习等各种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
  2.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以綜合型专业人才为载体。为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高职院校可采用“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有以下三点。
  (1)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培训
  高职院校要始终遵守,将培养的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发展成为一线教师,确保其拥有十分突出的职业素质和岗位匹配度。通过高职院校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良性合作,逐层开展系统实践培训工作,从而扩大不同层次早期教育服务人才的队伍力量,实现人才培养途径逐步扩大。此外,还可进一步加强激励机制优化建设,创建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监管机制,提高就业门槛,评估技术等级,实现岗证融合,将专业技术等级和薪酬待遇相挂钩,从而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此外基于明确的专业身份与角色定位,建设专业人才分层机制,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有机结合技能竞赛与科研
  职业技能竞赛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不仅有利于教学创新改革和课程调整,还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可通过竞赛促进教学创新改革,并贯彻落实有关指导意见与精神,促使高职院校强化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使得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得以全方位显著提升,进而推动职业院校与早教机构实现双向发展。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的相关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才能够推进早期教育行业向专业化与标准化发展。
  (3)有机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
  高职院校从本质上来讲,具有一定的职业性、实践性、社会性。因此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中,高职院校需将自身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出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主张以职业为导向,将技能作为基础,有机结合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训练。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建设学院和机构相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课程体系建设,生成专业师资队伍与机构专业教师资源库,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促使专业教师了解市场动态,接触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保障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结  语
  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开放,社会各界对于婴幼儿教育工作的社会认知不断提高,基于此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全面加强了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阶段,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贯彻落实早期教育专业设置自主权,健全优化培养目标、规格,形成专业育人合力,适度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同时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培训、技能竞赛与科研、理论学习与实践,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美琴.中职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184-185.
  [2]尹洪洁,李芳雪.“互联网+”时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早期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3):98-100.
  [3]殷波.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11(3):66-70.
  [4]刘映含.基于就业市场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以湖南省某师范院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6):231-232.
  [5]蔡迎旗,陈志其.我国早期教育专业师资培养中亟需厘清的基本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20(6):48-55.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其他文献
黄传祖是明末清初文学活动的积极分子,是听社、涯臻社和复社的主要成员。他虽仅有诸生功名,但其曾祖、外曾祖、外祖父均为明廷显宦。他被认为是明末首操今诗选政者,并成功地从一位竟陵诗风的追随者,一变而为“留风雅一线”的诗坛名人。《扶轮》四选是其明末清初文学活动的结晶,充分显示了选政与文学思潮、时局变迁、朋友往来、世俗名利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是“布衣权”在明清之际的一次生动演绎。
为了研究腐蚀介质和疲劳荷载两者的耦合作用、腐蚀溶液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电力导线腐蚀疲劳寿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试验装置对某线路老旧导线进行腐蚀疲劳试验。通过在导线表面预制缺口,研究了不同腐蚀条件、不同腐蚀和疲劳作用方式对含缺陷导线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各加载工况下的S-N曲线和拟合方程,并分析了腐蚀溶液浓度、pH值对导线寿命的影响权重。试验结果表明:腐蚀介质和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导线寿命比无腐蚀作用时显著降低;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导线寿命显著缩短;由于高浓度的氯离子抑制了溶液中氧的溶解及扩散作用,使溶液
总结了海浪预报方法的分类和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半经验半理论预报法、经验统计预报法、数值预报法3类传统的海浪预报方法区域化显著,模型建立困难,并且对于实时性数据要求较高。此外,还分析了海浪预报的发展趋势,展望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在海浪预报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以兰州奥体中心项目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市政汽源的配置情况,对项目中电厂余热的利用过程加以分析,同时从冷热源及输配系统的角度,分别对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节能运行和二次泵输配系统的节能运行控制方面加以论述和分析。
针对河口地区桥墩等桩式建筑物在涌潮水流作用下出现的局部冲刷问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涌潮水流引发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以及局部冲刷坑形态变化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涌潮水流引发桥墩局部冲刷过程中桥墩局部切应力逐渐衰减,潮头水流虽然引发较大的床面切应力,但是由于作用时间短,所以只造成大量泥沙起动,在后续快水阶段桥墩局部冲刷迅速发展;涌潮强度和弗劳德数越大,桥墩局部冲刷越强烈;不同截面形式的桥墩,方形桥墩在局部冲刷坑发展过程中,由于涌潮水流下切强度更大,引发了较强的涡系结构,导致迎水面冲刷比侧面绕流冲刷更强烈,圆形
本文介绍会展湾新港广场暖通空调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设计标准、冷源、空调系统等内容,重点介绍该项目冷源方案及各功能区末端系统配置。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深梁构件配筋设计方法的合理性,选用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并延伸出荷载工况多目标下的应用方式,同时基于拓扑解构建拉压杆模型,衔接拓扑优化与工程设计环节,建立荷载工况多目标拓扑拉压杆模型。采用两个深梁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从建立拉压杆模型的角度以其力学特性出发,将荷载工况多目标优化的拓扑解分别与各荷载工况单目标优化解、其弹性叠加结果,以及所有荷载工况共同作用下的单目标优化解进行比较,证实了新模型更契合深梁类构件的受力特性,具有更佳的全局寻优能力。荷载工况多目标遗传演化结构优化
二苯丙氨酸二肽因其结构简单,可自组装形成生物相容性良好、形状各异的微纳结构,已成为构筑生物功能材料的重要基元之一。本课题组近年来围绕二苯丙氨酸二肽组装体的功能化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系列工作。基于此,本文总结了这些短肽组装功能材料在电化学酶传感、免疫传感、microRNA传感、细胞传感和电致化学发光领域的应用进展,展望了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目的了解如东县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探寻农村儿童心理行为筛查模式。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12月,对如东县接受健康检查的8、18、30月龄儿童进行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同时对预警征象筛查及行为发育指标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儿童再次进行DDST筛查。分析儿童发育迟缓情况,并对筛查阳性儿童进行干预。结果共筛查13 781名0~3岁儿童,DDST筛查阳性578例,阳性率4.19%;男童阳性筛查率(5.35%)高于女童(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8,P&
当今,随着雷达技术、电子设备、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和干扰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严重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微波吸收材料。由于金属有机骨架(MOF)表现出可调的组成,微观结构和孔隙率,使其成为合成各种金属/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前体。本文介绍了吸波机理并总结了近几年MOF衍生的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