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式学堂的蜕变——清末城南书院的改制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x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书院已取代官学功能成为国家的主要教育机构。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愈加激烈,书院这种教育机构也面临着挑战。十九世纪中期,从林则徐、魏源开始,中国踏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尤其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命运岌岌可危。于是,采取西方学校制度,改变旧有的书院教学传统,成为激进派热烈呼吁的救国方略。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潮流中,来自书院本身与外界的种种压力,使书院开始了它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书院变为新式学堂的艰难改制之路。城南书院与其它书院一样,在清代光绪年间,开始步入改制时期,并走向了新式学堂、现代学校的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公共理性是建构社会合作系统与良序社会的核心理念,政治公共空间则为公共理性的展开提供前提条件。“制度——核心行动者”分析框架为考察当前我国公共理性与政治公共空间的
“微时代”是以微博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它带来了信息传输的高效率,传播活动也随之具有瞬时性的特点。当前,正值河南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
庄子的逍遥之径始于“悲”字,悲“天下尽殉”的异化现实是其迈出逍遥自救的第一步。应然之“天”“真”是庄子逍遥之归宿,“反”“复”二字是连接天人之桥梁,摇动“天机”是
人际传播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定社会的人际传播范式必然根植于本土的文化土壤之中。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渗透到人际传播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因此,法家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反对儒家的“礼治”。虽然法家伦理与现代法治精
当代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结合社会心理环境来研究语言和言语。社会心理语言学家指出:言语模仿是人类个体实现语言社会化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由于人类对语言的不断模仿、
新的世界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大学生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不仅在宏观上使大学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在微观上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人格完
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包容性增长”的发展模式,为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指出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于经济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应该是要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过程,表现城市气息、国家民族精神,成为能够代表城市的一个标志物.城市雕塑要大气、有包容性,既能体现本地城市的主流文化,同
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以创造符合儿童特点和要求的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首先从人性化设计的要求和儿童的特殊需求出发,提出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