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即刻作用和持续影响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9671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即刻作用和持续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9年5月至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老年科初诊或既往血压控制不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排除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及有EECP治疗禁忌证患者28例为EECP组,依据倾向评分匹配法按照1∶1比例选择基线资料、并存疾病、心血管用药及EECP组疗程开始前3d血压匹配的对照组患者28例.EECP组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降压药物等标准治疗基础上接受为期6周36 h的EECP治疗.EECP组患者治疗前3 min、治疗中第30 min和治疗后3 min分别采集卧位血压.EECP组患者在6周疗程开始前3d、疗程第6周和疗程结束后第2周、第4周和第12周分别采集家庭自测血压,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同一时间点采集家庭自测血压.比较EECP组与对照组血压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与治疗前3 min比较,EECP患者治疗第30 min收缩压下降(5.5±13.6)mmHg(P<0.01),即刻舒张压下降(1.1±7.5)mmHg(P<0.01).基线收缩压160~169 mmHg时,治疗中升高的概率为2.2% (2/89),170~179 mmHg时为0%(0/57).疗程第6周时,EECP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17.0±8.7)mmHg比(-10.5±7.3)mmHg(P<0.01);疗程结束后第2周和第4周时,EECP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亦大于对照组,(-15.5±6.6)mmHg比(-10.6±2.5)mmHg(P<0.01)、(-13.3±5.4)mmHg(-10.7±2.1)mmHg(P<0.05);疗程结束后第12周时,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家族史及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是影响EECP持续降压效果的因素.结论 EECP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即刻降压作用,6周疗程的EECP治疗具有持续的降压效应,该效应可持续至疗程结束后4~12周.
其他文献
6.2.4张网角度rn步骤1:将涂布前的网版S面向上放在检版台上;rn步骤2:将半圆量角器底边平行于网框内侧放置;rn步骤3:用100倍放大镜量测下图所示的网丝与网框内侧之间的夹角θ,角θ为张网角度.rn[理解要点]rn检验张网角度分3步.1.将网版S面向上放在检版台上,S面向上是印刷的实际状态,绷网角度通常也是指刮印状态的角度.2.将半圆量角器底边平行于网框内侧放置.3.用100倍放大镜量测网丝与网框内侧之间的小于45°的夹角为张网角度.rn张网角度合格标准见本标准条款5.4要求.
老年抑郁症(LLD)患病率高,危害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皮层或皮层下的结构损伤可反映大脑功能网络的连接异常.本文论述了脑白质高信号(WMH)、白质完整性与皮层及皮层下体积等磁共振结构影像标志物在LLD中的研究进展,当前研究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谨慎地看待研究结论.
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特征,其中步态变异性的异常增加,反映了帕金森病患者保持稳定的行走节奏的能力下降.本文论述了帕金森病步态变异性的检测方法,可能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问:涂料印花水洗发白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rn答:涂料印花织物水洗后织物表面发白现象,归结为涂料印花的固色牢度和渗透问题.涂料印花因其固色原理在不同的纤维上表现有差异,尤其是混纺织物或化纤织物,其固色牢度相对较差,水洗后因掉色出现织物表面发白.不同织物的纱线纤维成分经加捻后,织物对印花浆料的渗透吸收有一定差异,导致纱线的上色及固色有一定差异;渗透较差的纱线涂料印花容易有白芯现象,经水洗(机洗或手搓洗等)纱线的白芯容易翻到表层,造成水洗后发白.
为了降低配电台区智能电表采集的电压监测数据缺失给电力监测、供电质量分析精确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传统算法利用二维数据分布特征填补数据缺失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分解的填补算法来估计智能电表电压数据的部分缺失.首先随机抽取一条线路相邻台区智能电表连续7天的电压数据样本,构建三阶张量模型,分析张量数据各维度间的相关性;然后基于电压数据各维度间的相关性,通过CANDECOMP-PARAFAC分解(CP分解)过程,将张量分解成3个一维的因子矩阵,利用交替最小二乘法进行因子矩阵的迭代更新,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为避免因腐蚀造成的油气管道泄漏,及时对管道进行维护和维修,利用灰色系统和SVM模型具有处理小样本、非线性数据的能力,对GM(1,1)模型的背景值和初始值进行改进,形成IGM(1,1)模型,将I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WOA-SVM模型的输入变量,将残差序列作为输出变量,形成WOA-SVM误差补偿器,并结合实例实现了对埋地管道腐蚀深度的预测.结果表明,使用传统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03%,I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86%,而IGM-WOA-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平
由于智能配电网的高故障率特性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限制,DC/DC换流器的体积、成本、效率、控制性能和故障穿越能力逐渐成为其在该领域内的限制因素.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源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和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混合DC/DC换流器拓扑,提出的换流器拓扑采用高频交流链路,分析了换流器的数学模型和运行约束条件,给出了换流器的参数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换流器CSC侧采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双闭环控制,VSC侧交流电压
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已经无法解决爆发式增长的电力数据,导致智能电网无法跟上市场变化,阻碍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根据智能电网中大数据处理的特征,提出了电力大数据占有的绝对优势,并从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现4种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电力大数据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电力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因素.
为了提升配电网故障辨识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概率学习的早期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波形分解和最大化特征相似性找到最佳线性映射,将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映射至同一特征空间,且在此空间中两者分布差异最小,之后即可使用仿真数据训练模型并对真实数据进行分类,从而解决配电网故障辨识中样本量不足这一重要问题.基于系统仿真数据和现场实际数据表明:所提方法对于自适应学习条件下早期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率,远优于同等条件下的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K邻近算法等常用分类模型;为自适应学习条件下的配电网故障辨识技术提供了一
针对750 kV自耦变压器接入电力网后输出端三相电压不平衡的问题,在研究计算单相自耦变压器各绕组间及绕组对地电容的基础上,将计算结果代入对应的给定单相补偿电容表达式,得到含有不平衡系数的补偿电容值;给定不平衡系数的初值和定迭代步长,进行迭代计算;计算收敛判据,决定是否继续迭代,若满足收敛要求则停止迭代,确定补偿相别以及相应的补偿电容值.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补偿法能够快速确定出解决自耦变压器低压绕组对地电压不平衡的单相电容补偿方案和补偿电容值,极大提高了现场解决电压不平衡的速度和可靠性,具有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