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涵盖内容众多,有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而中国画是美术学科领域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融合。因此,在中小学合理安排、有效组织、恰当地进行中国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历经不同时期,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的完整艺术体系,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它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及人与自然的最美境界,学习中国画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中国写意画更是以其独特的绘画方式,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达到人与景、人与社会的完美统一。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体系中,中国画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它不同于西方油画。西方油画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引进和融入,而中国画是深深植入中国人骨髓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适合在中小学阶段开设这门课。
  一、学习中国画能提高学生绘画的表现能力
  中国画历史悠久,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傲立于世界绘画之林。中国写意画重神轻形,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物象。教师在教学生中国画的时候,从最基础的知识和技法入手,理解焦、浓、重、淡、清墨色的变化以及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托笔的运用。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感受墨色及笔锋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绘画效果,他们兴趣盎然、信心十足,学生在传统的艺术海洋里学习,提高自己的绘画表现能力。
  二、学习中国画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虽是重神写形,但同样离不开对事物的了解。中国画有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画花鸟是最适合也是最容易掌握的。蔬菜水果、花鸟鱼虫都是学生常见的,但要学生以水墨形式表现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除了示范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位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的作品表现的都是我们常见的一些事物,画面大气而不失神气。因此学习中国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学习中国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视角来了解绘画艺术,观察自然事物,并使之变为画笔下的艺术形象,由此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中国画以意象表现客观事物,在作品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达到一种创作者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无视,而是更加深入地了解客观事物的真谛。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知道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每个民族的艺术都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中国画也不例外。
  四、学习中国画培养了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中国画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从古至今很多书法家同时也是画家,中国画讲究书画不分家。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又阐述了诗画的同一性。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与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倾向关系极大。从表现形式上看,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在一幅画上。在创作思想上,反对自然的模仿和表面形式,重在写神。历代中国画家的著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画论,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画注重平面性、放松明暗及立体效果,它靠文学性的支持,表现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中国绘画的造型方式,往往通过改变客观事物原有的艺术形式,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的情趣。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欣赏中将逐步提高自己的修养及内涵。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中国画中既有宋时虫鸟工笔的精妙,也有元、明的文人写意,更有齐白石式的虫鱼花鸟相得益彰。学习写意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千篇一律。
  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艺术的认识、理解来欣赏艺术、创造艺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形象思维、创造表现等发展个性、修炼品德、启迪智慧、美化人性。在中国美术史上,向来都有书画同源之说,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又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可将西方的绘画技巧取其特长运用到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中,使之发扬光大。绘画大师徐悲鸿融合了中西方绘画之优点,使中国写意画得到发展,直到现在很多美术系还在实行徐悲鸿创造的这套美术理论学习方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可见在当今学习西洋画的时代,中国画的教学是多么重要。
  总之,学习中国画也是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时刻認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认识到中国画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艺术,为培养当代有理想、有修养、有追求的新一代继承者而不断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表现出数量巨大、处理快速、种类丰富、信息价值高等特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则体现出数据量剧增化、数据源多元化、数据需求多样化、数据价值最大化等特点。高校要基于大数据档案数据标准,优化档案管理模式,突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档案管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机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经验体会,阐述了什么是创新,大学生如何创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希望能为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建议和经验。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是我国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给出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对在校大
期刊
我们提倡全纳教育,对于身体稍有残疾的孩子,幼儿园、学校基本都能接纳。直到遇到一位自闭症的孩子,我才更深切地体会到全纳教育的含义。现在回想起来,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就像诸多影视片段一样,给了我无限的动力与感动。  场景一:默默无语的人  中班新学期的时候,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经过几天对环境的适应,情绪已基本稳定。这时,转来一个叫丁阳的男孩,他的举动与众不同,引起了我的注意。从未见过他同别人交流。老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多彩的课程,它重在突出“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活动应以学生的情感为基础,围绕学生展开。在活动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他们乐于探究、实践,并注意保持学生的活动热情,适时地夸奖和引导。活动热情不减,才更有挖掘性,才能更具活力。  关键词:活动;情感;活力;动力;助力  有人说,如今我们的课堂犹如一潭深水那样平淡寂静,也许会有一颗小石子从池边滚落,泛起一圈一圈的
期刊
摘 要:目前,新形势下就业的多样化以及部分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等原因,造成了考研人数有所下降。但考研对于高校促进学风建设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考研,进而提高高校的学风建设,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加强对考研的认识教育、制定考研激励机制、构建考研服务机制、加强考研心理辅导、加大对考研落榜生的关怀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以考研为着力点引领高校优良学风建设。  关键词:考
期刊
学校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作,特别是负责学生教学工作与教师培训方面的管理。在具体的管理中,必须树立“对学生负责,为教师服务”的思想,真正让学生热爱学习、掌握知识,让教师能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负责,首先要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目的。  1.镇中开展“榧趣,伴我成长”
期刊
摘 要:近年来,JAVA语言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独有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也使其拥有了广阔的前景。本文介绍了JAVA语言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软件开发;JAVA语言;应用价值  JAVA是一种编程语言,能够进行跨平台的软件攥写,与C++的编程模式较为相似,在编程的过程中,JAVA语言是以对象为导向,对源代码进行编译,将其转换为二进制代码进行解析和执行,进而一次性地完成目标。  一、JAVA
期刊
时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犟,问他们什么也不肯说,更别奢望他们会对自己倾诉了。我认为,家长首先应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说话?家长总以自己很忙为借口,但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了吗?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敞开心扉,却常常倾诉“无门”,他们就会关闭心门,不再与父母交流。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倾听是迈向“教子有方”第一步。  有一本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书,名字是《窗边的
期刊
摘 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花了很多的心思,对学生传授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有时候却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那些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把这些基本的事情做好,一样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基础;认真独立;最基本  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理想的成绩?这是所有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方法真是各有不同:有的同学每天都坚持做
期刊
一、问题  我任教的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但《奔跑吧,兄弟》这档综艺节目依然让我校这群农村学生迷恋不已。经过与所教两个班级一百名学生的谈话,我发现,他们不但周末看“跑男”,课余谈“跑男”,甚至周末做“跑男”,在街区的公园、街道,为了撕掉对方的“名牌”,急速奔跑、穿梭,乐此不疲。不少教师惊呼:这群学生可真能作!更多家长则认为:这群孩子不务正业。所有的人都在担忧,似乎这群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