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和日常角度看获鹿方言用词的特点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作家铁凝的一部分文学作品为例,以获(huái)鹿的方言口语为参照,从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分析获鹿方言用词的特点,获鹿方言不仅简单直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尤其是语气词有很多,它和不同的词结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意义。并且很多经典的文学对于获鹿方言的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极为宝贵的传承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获鹿方言 铁凝 日常生活 用词特点
  获(huái)鹿现名鹿泉,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西部,毗邻太行山。这样的地理位置,就使得获鹿方言在语言上既属于冀鲁官话区,又属于晋语和冀鲁官话的过渡地带,因此有些方言也具备了晋语的某些特征。[1]社会地快速发展,让讲普通话逐渐趋向低龄化,这就导致了老人说的方言年轻人一知半解,年轻人说的方言也是一股“洋腔”,作为地方特色的方言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学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用文字记录了方言,这就对后人了解本地方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从文学作品的角度
  铁凝是一位有天赋和影响力的女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篇小说《埋人》和长篇小说《笨花》。这两部作品不仅在写河北农村的生活,某些对话还反映了获鹿方言的特点。下面以这两部小说为主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获鹿方言的特点。
  (一)简单直接
  获鹿人的生活方式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并且习惯用最少的话表达最直接丰富的含义。
  1.“那闺女也有五十了吧?”
  “多。我算了算,属牛哩。”
  “看这,一晃儿。”[2]
  2.“看,这得让人家回来。”晕家说。
  “可不能。”开战单刀直入地否了晕家说。
  “看,要不我也约摸着不能越过你哩。”晕家打算为先头的话作些弥补。……
  “看,你不回来,他们纵然是把坟找到,也是白闹。”晕家对开战施些奉承,竭力要挽回影响。[2]
  获鹿方言中的“看这”“看”表示的并不是真的想让人看的意思,它只是一个语气词没有特定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表示不同的意义。在1中“看这,一晃儿”表示的意思是感慨时间过得快;在2中“看”仅仅是一个放在句子开头的语气词,相当于“对啊”“是啊”,而小说中仅仅用一个“看”就表示了出了这些意思。
  3.“……赶明儿你先上个半儿那铺子里,给你二胖叔卡一卡儿馃子来行不行哟?”[2]
  在获鹿方言里“一卡”是一个数量短语,是拇指和其他手指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圈,是一小捆东西的意思。在3中“卡一卡儿”是一个具有描述性质的短语,第一个“卡”是动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拿,后边的“一卡儿”就是一个数量短语。用“卡一卡儿”不但表达出用手拿馃子的轻而易举,而且还含蓄得表达了被“卡”的东西是规则的形状的特点。
  (二)形象生动
  方言土语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人所感受和认识的客观世界。获鹿人说话夸张,喜欢运用修辞,说出来的事物都是活灵活现的。例如:
  “今年不下雨,旱得庄稼都‘火龙’了,快阴天吧。”[3]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火龙”的解释是,“(1)比喻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2)从炉灶通向烟囱的倾斜的孔道。”[4]在获鹿的方言里,“火龙”是形容词,指粮食作物或蔬菜的叶子因天气干旱外加虫害而变得枯萎干黄,看起来就像是连起来的灯火一样。[5]这样的说法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画面感。
  这样的比喻在获鹿话里并不少见,比如在《埋人》里就有:“这女人只生得瓦刀脸,火盆嘴,脸上还有无尽的蚕沙。”[2]用瓦刀形容女人脸型不好,用火盆形容女人嘴大,用蚕沙形容女人脸上的雀斑。这并不是刻意的挖苦讽刺,而是获鹿人说话夸张的方式,这样的说法形象生动,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女人的样子。
  (三)幽默风趣
  说话幽默给人的感觉就是容易接触,在文学作品里写方言会显得不伦不类,但这是表达当地人风趣幽默的一种方式。例如:
  1.“也得有个会使不会使。”彼得爷说,“你叫咱拿着,还是两眼一摸黑,还说不定拿它盖炒菜锅呢。”[2]
  “使”在大多数方言里是“使用,用”[5]的意思,在获鹿方言里也不例外,“两眼一摸黑”形容不清楚、不会使用,“说不定还拿它盖炒菜锅呢”更体现出了获鹿人化解尴尬能力的幽默感。
  2.十六岁的梅阁,六岁时就跟前街刘秀才学识字……当时有位瑞典牧师来县里传教,这基督教义使梅阁着了迷,她坚信上帝的存在,她有许多心事,从不告诉家人,只递说上帝。[2]
  “递说”在获鹿方言中的意思是“告诉,对……说”,有时候也说“递给”。“递说”体现了某个消息的传递性,在字面意义上要比告诉好很多。[5]方言的使用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对话的幽默性,还能体现作者对方言的重视。
  以上例子既能代表获鹿方言的特点,又能体现获鹿人的性格;既能突出保留方言的必要性,又能给人以警示。
  二.从日常生活的角度
  获鹿人说话语氣词有很多,如以“ge”开头的词和以“哩”结尾的词,它和不同的词结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以“ge”开头词指的是构词成分中有“ge”,并且“ge”必须是第一个音节的词。“ge”只是一个语音,不表示任何词汇意义。[6]获鹿方言中以“ge”开头的词,大多数是由晋语过渡而来,经过长时期发展渐渐失去了在晋语中的多数意义,词义发生了变化。下面这些以“ge”开头的词以及它的义项全部来源于忻州方言,不同的是,传入获鹿之后有些义项发生改变,词义几乎都发生了缩小,有的词义甚至出现了转移。
  ge蹲:①蹲,下蹲;②呆,住。[7]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有时候也表示蹲着的状态。
  ge弹:①(牲口因蹄有毛病而)小步走;②(牛用脚踢)踢。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后词义转移,指单脚跳或者刚学骑自行车的人不能踩脚蹬一周。   ge转:①散步,转悠;②旋转,转动。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有时候也指没有目的的来回走。
  ge交:①缠;②纠缠。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保留了这两个义项,后来词义出现转移,大多数的时候还是指离异或者未婚的男女在一起纠缠不清。这一词是由“ge缠”发展创新而来。
  ge绕:①缠绕;②闲逛,转悠。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
  ge嚼:①嚼;②胡说(含斥责意)。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有时候也表示一直嚼东西不下咽。
  ge节:①牲口吃草后剩在槽内的短节儿草;②木料上砍掉枝后留下的疤。[7]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现在多指一段距离。
  上边列举的这些词全部来源于《忻州方言志》,为避免重复,只作两注。获鹿方言继承的以“ge”开头的词越来越少,所表达的意思也与传入时有了差别,这就说明获鹿方言的用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的。
  “哩”这个语气词可以表示进行时态,所有表示进行时态的“哩”都必须用于句末,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呢”,经常与“正”、“待”或“了”连用。
  如:(1)小明正发烧哩(小明正发烧呢)。
  (2)她老头待天津上班儿哩。句中的“待”相当于“在”,意为“她老公在天津上班呢”。待”与“哩”连用时可以表示动作正在发生。
  获鹿方言中还有“正待”与“哩”连用的情况,一般表示过去正在发生或现在正在进行的事。[5]如:年生我正待美国上学哩。(去年我正在美国上学呢。)
  “了”与“哩”连用,如:你说的那个事我还记了哩,放心吧。“了哩”翻译成普通话的意思就是“着呢”,意为“你说的那件事我还记着呢,放心吧”。“了”前面的动词可以带宾语,宾语位于“了”和“哩”的中间,如:姥爷正吃了药哩,医生说不叫吸烟。意为“姥爷还在吃药呢,医生说不让抽烟”。
  “哩”还可以用来表示即将进行的动作,[5]如:明个正参加婚礼哩,没空聚会。(明天正参加婚礼呢,没空聚会。)
  文学来源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获鹿方言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简单、幽默、直接与形象,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同样存在。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和典籍把方言用文字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因此这些文学对于获鹿方言的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极为宝贵的传承和带动作用。口语词汇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寫作题材,反之,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给人们以警醒,提醒着人们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文化。正是两者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获鹿方言在传承的过程中保留了其本身的独特性,从而加深了获鹿方言存在的必要性,使之成为我国方言世界里一颗不灭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李荣.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二)[J].方言,1985(03):161-162.
  [2]铁凝作品系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卷本,2007.
  [3]铁凝.笨花[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4.
  [4]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字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陈淑静主编.获鹿方言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6]王临惠.山西方言的“圪”字研究[J].语文研究,2002(03):59-62.
  [7]温端政.忻州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本文通讯作者:邢永革)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全媒体时代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跨媒介阅读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跨媒介阅读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自主性是跨媒介阅读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本文就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性及其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在坚守生本意识的基础上推进跨媒介阅读教学具体可行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跨媒介 教学 阅读 生本意识  全媒体时代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跨媒介阅读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跨
期刊
内容摘要: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中新课改的情况之下,古诗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诗经》到《唐诗三百首》再到“元曲”,在诗歌浸润下的孩子通常是“温柔敦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热门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人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越来越大,在全民阅读中甚至掀起了一股“诗词热”。的确,在古诗词的鉴赏和学习中,中学生能够
期刊
内容摘要:十九世纪英国的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在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纽曼、赫胥黎、罗素的丰富和完善中,逐步形成现代的通识教育。秉持着隐性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融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理念,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培养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才。十九世纪英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和实施方式无疑为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自由教育 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独立思考  
期刊
内容摘要:当前,影视作品被切条、搬运到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现象非常普遍,作品版权方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社会反映强烈。走出短视频“重灾区”需要齐抓共管:短视频创作者需提高守法意识,践行“先授权后播出”;短视频平台方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审核把关;政府职能部门分类监管、加强执法。新《著作权法》规定了短视频作为著作权作品的要件:“独创性”、“一定形式表现”、“智力成果”。短视频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的形成,还需要技
期刊
内容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影视剧登上海外荧幕,在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文化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影视剧名的翻译兼顾语言、文化和交际目的,直接影响海外观众的观赏兴趣。文章通过分析二十部国产影视剧的英文译名,阐明剧名翻译的重要性,提出直译、意译、套用和引用四种方法,以期给翻译从业者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影视剧 翻译 语言 文化 交际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远景下,中国与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当前新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化信息的更新不断加快,大量的网络化信息是新媒体行业着重需要的。而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资讯了解的需求,新媒体行业投放于文学编辑的关注越来越多,外界对文学编辑的工作愈来愈予以重视,因此,对于文学编辑的业务要求也愈来愈严格。良好的工作操守以及强大的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新媒体行业,甚至是外界衡量文学编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新媒体 文学编辑 工作操守 能力培养 
期刊
内容摘要: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采取各种措施严加防控,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成就卓著,举世瞩目。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强化防控措施、助力防控指导、巩固防控成果等方面精心筹划,全面跟进,保证了疫情状态下馆内外各种服务的正常平稳运行,受到全校师生高度好评,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疫情防控 探索实践  2019年12月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内卷化趋势的越演越烈,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越来越突显,但是传统显性心理课程对此表现乏力,而文学类课程作为隐性课程有着强大的心理调适功能,为了更好的发挥它的这一功能,必须施行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举措。   关键词:文学类课程 心理亚健康 心理调适功能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大,青年一代为了反压力,前几年提出“佛系”人生观,最近更是提倡“躺平”哲学,无论佛系还是躺平的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以冰心先生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为例,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鉴赏方法论——“圆照”、“玩绎”、“见异”,挖掘出文中“家”的三层含义,从而呈现出一套散文鉴赏的解读体系。   关键词:文学鉴赏 《文心雕龙》 圆照 玩绎 见异 《我的家在哪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第五个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指出:引导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为其他课程奠定良好基础的课程,是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未来成长中的发展和进步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新理念教学环境下,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教学课堂早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需求,这就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不断优化,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