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劳动赞歌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xiao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诗词内容丰富,不仅有爱国思乡的情怀,不仅有美好爱情的歌颂,不仅有亲情友情的赞叹,还有那一曲曲劳动的赞歌,描绘了劳动的艰辛,讴歌了劳动之美,读来让我们感叹不已。
  中国最早的诗歌产生于民间,有很多诗歌本身就是民间的劳动号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伐檀》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是一首描绘魏国伐木工人劳作并表达不满的民歌,“坎坎”是象声词,指伐木声。这样的象声词在《诗经》很多,另一首《伐木》里就有“伐木丁丁”“伐木许许”的词句。这也从侧面说明许多古诗跟劳动号子密不可分。《十亩之间》是一首采桑的歌,写几个小伙子相约去看采桑姑娘的情景,体现了青年人劳动的乐趣;《椒聊》是描写一群采花椒的妇女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周南·芣苢》则是女子采摘车前子草的乐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是保存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的一首原始劳动歌谣,题目叫“弹歌”。这首歌谣仅8个字,是中国古代现存的最短的诗歌。这首歌谣反映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人民的劳动生活,描写了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并发射弹丸捕猎禽兽的全过程。语言淳朴、自然,概括力极强,以非常简短的诗句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原始先民狩猎图。诗句中流露着原始人对自己学会制造狩猎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狩猎的紧张、活泼和愉快,以及原始人要求获得更多猎物的渴望。
  劳动是艰辛的,劳动人民的日子却又是悲惨的,这一点在我国古诗中也都反映了出来。唐代诗人李绅可谓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致,他的那首《悯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明代冯梦龙有诗云:“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无论是刘禹锡的“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还是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都写出了劳动者的不易。白居易的《卖炭翁》也比较有名:“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每当吟咏这首诗,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位瘦弱黢黑的老人在山中伐薪烧炭、沿街卖炭的情景。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可以看出,古时候的劳动人民虽然常年辛苦劳作,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因为劳动者的地位是卑贱的,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却无能为力,只能像“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的那位养蚕妇一样,发出“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悲戚和叹息。
  劳动虽然艰辛,但在这艰辛中却也有无尽的快乐。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如此描述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而他在自己的另一首同题诗里有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又把那种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宋代诗人王禹偁的《畲田词》:“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在欢快的歌声中辛勤劳作,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就能看到劳动的伟大。这首诗清新爽朗、畅达和谐,诗人不是以旁观者而是以贴切畲田劳动者的口吻创作的,劳动者也乐意唱它。“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从此商于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王禹偁·畲田词·畲田鼓笛乐熙熙》)成为劳动者自己督课勉励之词。这样的写法与以旁观者身份所作的不同,内容更真切。而王禹偁的“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更是对劳动的赞美以及劳动者对社会和生活的期盼。这首诗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它是在吸收民歌营养的基础上创作的。农夫们耕作时常常边干边唱,可以鼓士气、除疲劳。
  另外古人的劳动诗词中还有很多表现了清新幽静的田园生活,读来让人向往。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诗情画意,譬如他的《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俨然一幅静谧的月夜归耕图。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写自己从事躬耕,而且对劳动的意义提出了新的见解,他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却不营,而以求自安。”也就是说,人人都要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如果什么事都不做,又怎么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呢?唐代王维的《春中田园作》云:“星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鸠歌燕舞,杏花纷扬,农人忙着整桑治水,寥寥数笔,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情画展现在眼前。生命因劳动而充满希望,希望中也充满着欢乐。宋人翁卷有诗:“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烟雨蒙蒙的初夏,人们采桑喂蚕,水田插秧,恰如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田园画,而劳动的繁忙和紧张便也在这里彰显出来。这首诗先景后人,写出乡村四月的紧张与繁忙。
  劳动是美好的,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在古诗里聆听劳动,聆听劳动的赞歌,感受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感受劳动者积极创造物质财富的乐观精神,感受劳动的魅力与光荣,那是一种无比的幸福。劳动着,创造着,丰富着,精彩着,劳动点缀了生命的天空,也点亮了人生的路途,更富足了心灵的殿堂。
其他文献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毗陵副使等职。由于长相太过一般,皮日休步入仕途的过程较为波折,还差点被拒之门外。  在唐朝时,选拔人才用的是科举制度,由主考官出考题,学子们在主考官的监督下进行应试。如果文章写得好,就会被主考官录为下一批进行面试,面试过后再定夺,最后要经过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在大殿上考试,然后排定最后名次,若连主考官这关都过不了,那就只有等下一次应试。  一年,学子
期刊
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主要是科举制,不仅国家十分重视,而且宗族和地方民众都非常关心。为了促使本地、本宗族中的贫寒学子能够顺利通过科考,除了宗族的义庄外,地方各级也有各种制度,设立了助学助考机构,在卷资、路费、贺金等诸多方面给予贫寒之士种种资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措施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唐代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有对困难学子的资助措施。首先是中央政府资助,一般是针对省试或制举落第者,资助
期刊
成语中有一些对人的称谓带有年龄之分,运用时应该注意区分。  1.老人  【风中之烛】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人或随时可能消失的事物。  【黄发鲐背】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故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  【枯木朽株】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老无用的人或衰朽的力量。  2.年輕人  【初生之犊】比喻
期刊
【摘要】作文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文品质的形成、语文素养的培养等都具有重大影响,写作水平更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从多元化视角下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从多元化作文训练模式、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作文评价等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旨在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累一定的识字量是进行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读写能力。下面,就多年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识字,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首先,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色彩鲜艳、图片丰富,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蕴涵的趣味性,可以利用插图、实物、
期刊
“对仗”现在称“对偶”,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不过古代诗赋中的对仗要严格得多。不但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性相同,意义相似、相反或相关,还要讲究平仄(即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对仗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一、工对。工对要求对仗工整严谨,不仅强调同类词语相对,而且相对的词语范畴越小、关系越亲近、字面越对称,则对仗越工。名词可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
期刊
研究目的本研究定位glycodelin的表达部位,并检测该分子在正常妊娠孕妇、子痫前期轻度患者、及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蜕膜及静脉血清中表达的情况,进而探讨glycodelin与子痫前期的
近年来,我们依据“立足为同级党委服务,积极为上级党委服务,主动为下级党委服务”的精神,努力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搞好为同级和下级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信息上报工作,
玛丽亚工作一向兢兢业业,但是,她工作越卖力,老板要求她做的工作就越多。几年以后,玛丽亚泄气了。为减轻工作负担和随之产生的紧张情绪,她通过减低工作业绩使老板对自己产生
当今世界流行三大管理方法,它们是:1、和拢管理。强调个人同整体的密切配合、整体与个人的高度和谐性。2、他屉式管理。就是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室的抽屉里放一个装着一套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