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一片黏土里收集脚印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枪,江西修水人,长居北京。昭通学院文学研究院研究员,《特区文学·诗》责任编辑。《诗林》杂志特邀栏目主持人。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诗林》《诗潮》《诗选刊》《中华诗词》《创世纪》(台湾)等专业诗歌期刊,并多次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诗歌排行榜》等重要年度选本。获得第四届“海子诗歌奖”提名奖、首届杨万里诗歌奖一等奖、《现代青年》杂志社年度十佳诗人奖、《山东诗人》年度长诗奖、第五届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奖、2018年度十佳华语诗人奖等奖项。
  四只白鹭
  一只白鹭从我的三月升起,一只白鹭从我的
  七月升起,一只白鹭从我的十月升起
  一只白鹭从我的十二月升起。三月我可以
  褪去褴褛的棉衣,它挂在我弱小的身躯上
  像一个慈善家一样令人讨厌,七月我
  可以尝到
  第一茬新米,十月的国家离我最近,我有一周来
  尝试做一个爱国的人,十二月有五个人会在同一天
  关注我画上一个新年轮。白鹭们在这样的秩序中
  依次升起,它们在我卑微的瞳孔中排成温暖的
  雪花,在八零年代碧环村的田埂上排成雪花
  我的童年一片花白,像花的白,像白的花
  它们经幡一样素净,我唯一的父亲在
  这样的年季里
  走丢了,我只记得他的脸被磨损得像
  白鹭的羽毛
  一样白,四十年事过境迁,我已经无法积蓄
  讲述这件事的哀伤,我的童年青年被白吃掉了
  这些岁月从我的鬓角得到延伸,它收养了父亲和
  四只白鹭,收养了他们的白,我的头颅活得
  像一只白鸟巢,我向父亲和白鹭学习把翅膀藏进
  鸟巢里,从此,天空终于亲善到和鸟巢一样大小
  删掉非同类的部分
  进城之后,一只鸟负责切换我的白天
  和黑夜,它会准时按下东半球的黑白开关
  准时切入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北街23号
  我对它的依赖如此之深
  删掉非同类的部分,它就是我的至亲
  它连梳理羽毛都不防着我,这在人世得有
  多大信任。我喜欢站在它栖居的树下
  唱“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古老民歌
  它同样会用鸟界最动听的歌声回报我
  大多数时候我们各自有各自的活法
  就像它在上午10点振翅求爱,我习惯在
  午后或者午夜,当我留连IT界面的
  美好生活时,它在关注农耕时代的虫鸣
  我们彼此识辨不出对方性别,删掉
  非同类的部分,只是两个说多熟就有多熟
  说多陌生就有多陌生的人。如果天明能够
  按时到来,将依然是它把显而易见的結局
  带到窗口,一切都将与昨天同义,就像这每一天
  樱花谷和白塔
  把富士山的樱花请过来,刚刚
  解封的,珞珈山的樱花请过来
  官方的,民间的,豢养的,野生的
  这些被允许盛开的花,请过来
  春天的黄土地,就成了春天的樱花谷
  粉色,绿色,白色,紫色,阳光色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刺激着敢于踏翻春天墙头的人们
  刺激着山腰一级一级,垒成官腰带的
  石台阶,和端坐在台阶之上
  顶着阳光环,戴着金峨冠的白塔
  有花可拈的山神,从此就有了高度
  白塔成了他竖起的中指
  他肆无忌惮地挑衅着天空
  就像肆无忌惮地尊食众生的供奉
  疫情中的人们不在乎这些
  他们一如既往地把山神竖起的
  中指,当成生活的避雷针
  院子
  我靠在院子的红砖墙上,我的脑袋需要
  这种泥土的红色,它比花朵的红来的
  更为靠谱,我把所有飞进院子的叫声
  当成邻居家大姐姐的声音,包括鸡和
  鹅的叫声
  大门上的福字被冬风和春风刮掉了
  两只角
  还有两只撑在那里,虽然这两只幸存的角
  也是要被夏风和秋风刮掉的,到那时我眼里的
  幸福就会彻底消失,但我还是会照样
  珍重它
  我会小心翼翼地不去踩踏院子里每
  一株蒲公英
  并把它们当成父亲侧室的子女,恳求
  母亲不要用它们
  煎水喝,母亲大人的肝好了,我的肝会痛的
  我像怀春的少年一样仰望路过院子
  上方的云
  并抵触接受失恋体验。我立下赡养院子里
  一切事物的诺言,同时忘记院子不是
  我家的
  钓鱼者说
  通过春天的水面我在阅读一个钓鱼人
  打窝,挂饵,甩钩,扬竿。我从早上八点半
  开始看他,好像他是让我春心荡漾的全部
  胜过看桃花,李花,梨花,杏花,樱花
  这些以结果为目的的开花,在我心里
  有多下流
  甚至连海棠我也不看,虽然这个名字
  径直指向我的初恋,我也不愿去看
  这个春天的上午,我和第二个,第三个
  后来是一群人,在看一个钓鱼人打窝
  挂饵,甩钩,扬竿。我们像船板上
  抻长脖子的鱼鹰,期待第一条划过空气的鱼
  新鲜地游进眼睛,嘴巴,喉咙。这样的
  想象多么奢侈。在一百多分钟时长里
  我们得摘下多少次口罩,喝多少次水
  抽多少根烟,戴多少次口罩,得做多少件
  和我们宝贵生命息息相关的事情
  鱼还是没有上钩,钓鱼人还在不停地挂饵
  甩钩,扬竿,挂饵,这位唱诗班的领唱
  这位春天里的歌剧指挥,带领着一群
  白色口罩,一次次扬起他的白色指挥棒
其他文献
青藤缠绕的木门  风中瑟瑟低吟  蔓上爬满晶莹的念  向谁倾诉  陈旧的门环  如压扁的圆  像所有渴望美满的事物  却总是不能如愿  栖身命定的河流  痴痴守望  皎洁的月色下  比星星还亮的是往事   观海  银色的浪  鼓漲着海的雄浑  点点帆影  打捞生活梦想  依水而居的楼宇  镀上绚丽色彩  浩荡汪洋的浪花剪开  天地的混沌
期刊
不想说。只要说出,可能就是错  江安河不是汨罗江  谁投河,也不会增加或削弱阴影的暗度  阳光下,有莫名的影子被绑架  成為看客兴奋的刀  在一场不明就里的口水里厮杀  看客的眼泪比河水更廉价  很多时候,他们的情绪比投河者更冲动  把思维和眼睛交给,看到的风  风怎么说,他们也跟着学舌  从不质疑风的真实性  风是否会遮掩,或漏掉一些关键的词
期刊
江长深,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长江文艺》《芳草》《安微文学》《广西文学》《黄河文学》《雪莲》《辽河》《岁月》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余万字,结集出版《土地》等中短篇小说集三部,有小说,杂文获全国奖项。  回家过年,搭头是我见到的第一人。  那天的雪下得很大,湿盈盈的雪花从昏黄昏黄的天空中飘落,冷峻的白色由远及近,凝固在我眼前。我从热气腾腾的驾驶室走出,两眼经白雪反照,能见的距离很有限
期刊
比南方还南,比遥远还远  有一条线  那是你南行的极限  此时,  我在北方等一场大雪  你在无限的南触摸那条回归的线  白昼很短,夜很漫长  气温一降再降  冬至已把寒冷開启  你回归的脚步  把经纬一再度量  燃烧的激情不曾停歇  当赤道遭遇烈火  北方的春又把我温暖  虽然我离你还很遥远
期刊
将冰封的心事  打开  你会发现  季节总在轮回中重生  压抑了许久  深深吸上一口气  突然明白  重重的铠甲  包裹的是強加的痛  苍白是一种历练  没有围城的世界  注定与快乐无缘  何必期盼总是郁郁葱葱  把心揽在怀里  满世界都是春天的风
期刊
比起父亲的阅历  我只浅尝了他一半的白与黑  今夜,父亲从灯下走过  他的背,是我眼中的地平线  头顶上是他走过的  最光亮的部分,如一盏灯  对应着大地的隐影  多像在岁月中匍匐的人  一生都站在  這尘世的渡口,若明若暗
期刊
下地的麦粒,与归仓的稻谷  匆匆辞行。青葱的岁月,酝酿  又一次的啟程  赶在雪来之前  将温暖包裹。尽力拒绝  世界渐浓的凉意  交子之时,所有的事物  都在筹备一场归乡的迁徙  不知,我是否例外  透过秃枝桠斑驳的窗前月  我总觉得,那是母亲盼我的眼神
期刊
田螺,是一种生活在淡水里的田螺科软体动物,它对水质的要求极高,我们西乡地处里下河地区,这里地处平原,水网纵横密布,优质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水源形成了田螺生长的最佳地域!在西乡,生长最多的就是圆田螺。  西乡有“明前吃田螺”的风俗习惯,坊间一直认为清明前为一年中田螺最上品的季节。那是因为,经过大半年和冬藏的养精蓄锐,清明前的田螺多肉少仔,肉质肥而柔软,口感较好!而到了四月后田螺进入产仔期,田螺是体内育
期刊
天气转暖,燕子们全部飞回来了,气爽风轻,娇羞的梅花陆续开放,此刻,大地的颜色在我眼里都是粉色。  在新湖村,井水洗濯的圆皮粉色萝卜干,晾晒在台阶上,有着脱俗的容颜,我惊讶于萝卜们还有与梅花一样高贵的气息,被旧日的时光打磨的一样饱满及鲜亮,赚足了阳光的眼泪。此刻,它们是如此幸福和满足。  时光缱绻,三月的风雨飘啊,摇啊,又迎来了暖暖的春天,粉色的天空不停地播撒种子和希望,阳光停靠在花蕊上燃烧搁浅的雨
期刊
我对旗袍的喜爱由来已久,甚至远远超过对自己最为合身、最为舒适的衣服的喜爱。这不仅因为我是一个恋旧的人,更源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和不断喜爱。在我看来,那一件件旗袍,不仅仅绣着好看的纹理,还绣着一段过往,更是流淌着无尽的优雅与美好。  “旗袍”中的“袍”字,定格了旗袍的基本款式,上下呈现长形,而且需要通体处于长形状态;而说起其中的“旗”字,更是蕴含着一段悠悠过往。追踪溯源,最初的旗袍是满族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