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物理教学中作业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反馈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信息交流与互通情感的窗口和桥梁。充分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了我们高中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有效性;作业;精选习题;高中物理教学
  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最终要落实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上,只有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改革,才能给新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也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须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知识、巩固和应用知识、深化和拓展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反馈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师生信息交流与互通情感的窗口和桥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要“优化练习和习题的选择”: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应多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既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因而具有生命力。切忌那种脱离实际的纯“思辨游戏”式的题目。因而,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作业的设计和使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设计出了许多优秀试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然而,由于目前我国评价的现状,几乎所有高中学生都要面临高考的选拔,这样造成目前高中学生课余时间几乎被作业占据,特别是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大部分学校为了社会的评价,片面追求升学率,把高中三年的新课程内容压缩到两年来完成,留出一年的时间用来复习迎考,这样高一、高二的学生要开足开齐八大领域、十三个科目的课程,同时还要参加会考,作业负担比课改前更重,有几位学生每天是在自愿地、愉快地完成作业呢?所以,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了我们高中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和关注的课题。数年来我一直在反思与探索这个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个人想法。
  一、 目前学生作业普遍存在的现状
  教材的作业是根据全体学生要求而设计的;教学辅导材料的作业主要是针对高考,为了体现编者水平,通常都量多偏难,引入大量高考题;集体备课组或教师编制的作业是根据自己所任教中等学生情况的估测而设计的,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选择的布置,要求全体学生统一完成,正因为统一,造成了以下许多问题。
  1. 高中物理作业“题海战术”现象严重,机械重复多,缺乏效益性
  由于传统作业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上,大部分教师本位意识强,总认为“有做总比没做好,若没做时间也被其他科挤占”“学生做得多,记得牢,多多益善,熟能生巧。”这种认识加上应试的影响,导致了教师布置作业时忽略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和选择,即使多年来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老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高考,盲目赶进度,讲得多,练得多,思考少,交流少,有的课基本概念刚讲完,就依靠教辅材料中不加取舍地引入大量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来巩固学生的学习,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肤浅,科学的思想方法没有形成。所以,相当多的学生是为应付各种考试而学物理,感觉学物理不适应,太苦太累太难。相当多的教师也是为高考取得好成绩而煎熬,师生共同沉浸在题海之中,而真正给学生陶冶情感和提升智慧的鲜活的物理思想却消失了,这种情况取得的成绩,是靠牺牲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获取的,可谓得不偿失。
  2. 作业的内容与题量统一要求,缺乏层次性
  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没有选择地对全班学生统一要求,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因材施教”的原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不能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所收获,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样的作业布置导致层次较高的学生在“吃不饱”的同时,还要重复许多单调、机械的作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层次较低的学生在“吃不了”的同时还要疲于奔命,当来不及时就只好抄袭或放弃。
  3. 作业内容与实际脱钩,缺乏选择性与趣味性
  新教材中,如鲁科版虽经三次修改,增添了适当的习题,但可供选择的作业还是偏少,而课外的教辅练习往往出现过难,过早出现高考题与教材、学生实际脱节,让学生很难把握方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到作业负担。同时,作业的设计很少体现物理学科应有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形式单调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很难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4. 作業批改形式单一,缺少学生主体参与,信息反馈缺乏及时性
  按目前的课时,大部分学校物理教师负担重,基本工作量是任教4个班200多人,再加上班主任、选修课、研究性学生、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若采用全批全改教师每天仅批改作业就要花1~2小时,若遇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或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掌握不好,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同时,由于高一物理每周只有2课时,导致作业批阅相对滞后,“交—批—发—评”至少要经过一周,这种信息反馈的滞后性造成了教师不能及时解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业的功能大打折扣。
  二、 提高作业有效性要考虑的对策
  根据上述高中物理作业存在的普遍现状,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我认为要提高高中物理作业的有效性,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精选习题
  学生作业应有的功能:一是学生通过作业,可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识记、理解运用、融会贯通;二是教师通过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三是精心设计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巧妙地利用作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而不是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   所以教师要从教材中或课外材料中精选习题,首先要做到少而精,控制作业的量,避免重复,必须选符合本节实际的有代表性的题目,能紧扣本节重点,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能拓展延伸的题目。例如鲁科版教材《必修物理1》,教完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之后,就不要再布置P97作业的第2、3、5题,完全可以用P89第5题的作业来分析解决这3道题。其次要注意控制题目难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取适当难度的作业,由易到难,坚决去掉较难较偏的题。再次要强化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艺,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挖掘、拓展练习的功效。例如学完《力与平衡》之后,在章复习中,可以用沿光滑的竖直板用网兜把一个足球挂在A点,足球质量为m,网兜质量不计,悬绳与竖直板的夹角为θ,可简化为图1所示,求悬绳对球的拉力T和板对球的支持力N。
  可以用共点力平衡的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多种方法求绳对球的拉力T和板对球的支持力N,还可以拓展:
  (1)若把绳拉球改为斜面支持球,如图2,竖直板对球的拉力与斜面对球的支持力情况如何?
  (2)若把竖直挡板去掉,改为细绳把球水平拉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3,绳对球的拉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情况又如何?
  这样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提高了习题的功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注重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层次性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作业问题上也应该考虑到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特个性的发展中的人,他们在智力、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一面,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从学校实际、各班实际、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生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布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作业发挥其最大功效。
  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布置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个层次,“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科学明确地制订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技能、学有余力的学生优化知识结构,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层次不同、层面不同的成功体验。
  另外,层次性也可体现为同一作业,设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如:在《摩擦力》教学后,可设计这样由易到难的递进式作业:
  (1)如图4所示,木板与水平面夹角为θ时,物体m处于静止状态,现增大木板与水平面向的夹角θ,物体仍静止,则木板对物体的弹力N和摩擦力f怎样变化?
  (2)如果物体在倾角为θ的木板上匀速下滑,现增大θ角时,弹力N和摩擦力f又怎样变化?
  (3)如果木板原来水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缓慢抬起木板一端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弹力和摩擦力又怎样变化?
  (4)如果木板与地面夹角为θ时,在平行木板斜向上的力F作用下,物体m处于静止状态,如图5,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又怎样?
  3. 注重作业布置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有效的作业布置要做到有趣,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当老师把学生兴趣唤起,学生便会被兴趣所吸引走进广阔的知识天地,例如,在进行《力的分解》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道“一指断铁丝”的作业,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有效的作业布置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作业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而不仅仅是书面的常规作业,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些观察、实验、探究、体验类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探究性作业,在选修3-1《电阻的测量》教学完成后布置“水果电池”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苹果的导电性能可能与苹果的哪些因素有关?”。体验性作业,教完《超重和失重》后,布置学生去乘坐电梯或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性的体验。同时,围绕现代科技的热门话题设计一些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主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4. 作业批改体现多样性,增加作业反馈的有效性
  批改作业是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果作出准确评价的反馈,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体验,在认识上证实技能的掌握和纠正以前的错误,能起到推进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认真坚持作业批改,最好能全批全改,但这样太费时,且影响而备课的质量,所以在批改方式上要体现多样性,有全批全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當面批改、师生共批、学生互批等。教师要根据实际采取各种类型相结合的方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注意,一是记录学生作业错误的数量和性质,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讲评点拨,讲评作业时不要面面俱到,要做到有针对性,突出重难点,借题发挥,举一反三,教给学生以方法。二是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合理的评价,应尽可能地去寻找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独到点、创新点,多鼓励、多写几个“好”“good”“有创意”等激励语,尤其是落后生,他们太缺少表扬了,会从心底里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作业中体验到成就感,让他们越做越想做,而不会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
  总之,充分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做到既能巩固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又能发挥学生潜力,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升,这些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面对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邓志文.高中物理作业模式的探究[J].物理教师,2004,25(10):8-11.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趣味化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规律,还能够帮助其加深认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本文旨在对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趣味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教学实践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趣味化  物理在自然学科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实验性,实验教学亦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对解释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着重要作用。物理实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直观教学方
摘要: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针对当前学生的实践能力低下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只是目前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作为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改的理念,有效地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最终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对策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将理论知识与
该文简要介绍了沈阳滑翔机制造厂的建立过程及工厂和发展介绍了自行设计、制造初、中、高及滑翔机和动力滑翔机,对发展中国湍翔事业做了巨大贡献。
该文介绍了一种改善滑行艇高速段阻力性能的方法--外断级艇的试验结果,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试验研究表明,选配合适的石墨增滑剂构造记 底部的减震缝,能限制从基础传入上部建筑的地震加速度,从而能有效地减少上部建筑的破坏与避免倒塌的发这过试点建筑,表明减震缝及其它
本文简单介绍了MSS滑移模架的结构组成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
静谧。  这是一种沉淀了喧嚣,过滤了浮躁的至静之境,这种静属于托素湖的早晨。  多年前的那个初秋,我和罡徒步游览托素湖。  初秋的柴达木天空湛蓝,草原金黄,祁连山扶摇的雪峰上白雪皑皑,阳光明净,这个巨大的雪的华盖熠熠生辉。  在怀头他拉乡离开青藏公路后,我和罡向托素湖走去。多年来,徒步托素湖始终是一个在我心头萦绕不散的梦想。  托素是一个蒙古族少年的名字。相传许久以前,部落的头人看上了托素的恋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