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交通工具与妇女生活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on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奁史》是一部集合我国古代女性资料的类书。今通过对《舟车门》一卷的整理,梳理考证其中所载的各类交通工具,分类探讨古代妇女对其的使用情形,深刻发覆古代物质文化与社会生活内涵。
  关键词:《奁史》;社会生活;交通工具;妇女史
  《奁史》是清人王初桐编写的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妇女生活的重要类书,其中第一百八十六卷为《舟车门》,共计190条,专记古代妇女出行工具如舟、船、舫、车、辇、檐子等。书中引文涉及各类交通工具的不同用途,综合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物质与精神文明。
  一、《奁史·舟车门》所见交通工具考
  (一)水路交通工具
  1.舟
  相传共鼓、货狄乃黄帝时期名臣,二人“见窃木浮而为舟”。通常来说舟头尾略翘,自重较轻,体型相对窄小狭长,装潢与构件设施简单,仅一层且四周无围护。《奁史·舟车门》引《青琐集》:“钱忠过吴江,遇一女子携舟独棹于烟波浩渺间……。”[ (清)王初桐纂述:《奁史》,清嘉庆二年序刊。以下皆出于此,不复赘言。]
  2.船
  船在舟的基础上两侧加宽加高,扩大了体积与规模,不断增加船具。如《奁史·舟车门》引《拾遗记》:“汉昭帝与宫人水嬉,以文梓为船,木兰为柁,刻飞鸾翔鹢饰于船首,随风轻漾,毕景忘归。”则船的形制更为庞大,设备殊更齐全,装饰也繁复许多。
  3.舰
  《释名》:“上下重床曰舰,四方施板以御矢石,其內如牢槛也。”[ (汉)刘熙:《释名》卷七《释船》,《四部丛刊》影明翻宋书棚本。]此乃我国对舰型的最早描述,即一般包括甲板以下的主船体和上层建筑,尤以上层为主体,每层四周安装有严密牢固的木板作为防护,常用作战船。《奁史·舟车门》少见其例,唯引《彤管集》温琬《泛舟》诗言“彩舰”。
  4.舸
  《方言》谓:“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周祖谟校笺:《方言校笺·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59页。]舸因其体型较大,故而与其他水上交通工具在区域性称谓上存有不同。最早广泛应用舸的时代当属隋朝,《奁史·舟车门》所引文皆成书于隋,是一印证。
  5.舫
  舫,本指相互并联的两只船,后逐渐单只出现,一般分为三部分:船头常设为开放,常无棚盖,;中舱相对密闭,类如房舍;尾舱专意于增加高度,常规划两层楼阁。自唐肇始,历代文学创作好用“画舫”意象,如《奁史·舟车门》引《本事诗》:“王端淑尝梦坐安妃画舫。”画舫装饰华丽,注重艺术意味,时或固定在岸边。
  6.航
  “航”最初由两船并行的形制而特取名。隋朝广泛采用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方法造船,水密隔仓提高了水路运行的稳定性,航变为单艘游行。如《奁史·舟车门》引《大业杂记》:“朱鸟航、苍螭航,宫人习水者乘之。”
  (二)陆路交通工具
  1.车
  早期车主要由轮、辕、轴、舆、衡及轭等部件组成,除少数构件采用青铜制造,其余皆为木质,用牛、马、羊等动物作牵引。伴随社会发展,车的结构形制、装配细节和系驾方法又有变化,衍生出多种称谓。仅《奁史·舟车门》所见依据性质、特点或功能而命名的,就有辂车、翟车、璮车、画轮车、司南车、记里车、金根车等。
  2.辇
  最初在无法用马作牵引的情况下改用人力拉或推车前进,故造“辇”字时有二“夫”。为求舒适又出现步辇。《奁史·舟车门》引《飞燕外传》:“……帝令以百宝凤毛步辇迎合德,合德乃至,帝见于云华殿。”在阎立本《步辇图》中,可见步辇结构简单,平板上铺褥垫,抬辇者脖挂系带连接车杠以防滑落。则辇、车二者的突出差别在于前者用人,后者使畜。
  3.舆
  舆乃一会意字,从甲骨文造字看,其四角四只手共举中间一副坐轿,所以其本意是“托举”。后以舆命名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尤指车厢。后来以“舆”代指陆路交通工具,固着于本意“举”,如《奁史·舟车门》中出现的板舆、肩舆、腰舆等。抬行者的承重部位有别,均在板上中央部分置椅子以坐人,通过抬举而使其前行,乘坐者是为悬空。
  4.兜
  兜子与滑竿相似,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为担架,中间架以竹片编结的躺椅,或是用绳索结成的坐兜,最先由地形特殊的西南地区传入。《奁史·舟车门》引《事物纪原》:“兜子亦名兜笼,巴蜀妇人所用。”是一大印证。
  5.檐
  檐子是唐时流行的人力抬行交通工具,先为敞露式,至唐后期则又加装门或帘以区隔内外。规范化的车舆制度使其在唐后期的社会生活中占得一席之地,得到了贵族妇女的青睐,兹可参见《奁史·舟车门》引《孔氏杂说》:“先是妇人犹乘舆车,唐乾元以来乃用檐子。咸亨中,勅云:‘比来妇人曾不乘车,别坐檐子。’”
  6.轿
  就形制而言,轿子常为木制长方形框架,两根轿杆捆绑在底部或者中部的边框上,底座用木板封闭,上面放置靠背坐箱,轿顶及左、右、后三侧各用帷幔布帐做好封闭,左右或留有小窗,轿前则设置小门或帘子。如《奁史·舟车门》引《明史》:“轿者,肩行之车。宋中兴以后,皇后尝乘龙肩舆。”
  二、《奁史·舟车门》所见交通工具的用途阐释
  (一)普通出行所用
  1.日常代步
  出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在实践中逐渐产生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因此,交通工具最基础最核心的功能,便为日常代步。
  若非特殊,则大部分情况下以陆路交通工具使用频率为高。《奁史·舟车门》引《老学庵笔记》:“成都诸名族妇女出入,皆乘犊车……。”相较步行,借用工具代步对缩短耗时、节省精力十分有利,因而受到相当青睐。巴蜀地区妇人俱喜乘坐“兜子”,一度形成地方风俗。闽广则多崎岖山地,故以乘轿为出行首选。如引《鸡肋》:“泉、福二州,妇人轿子则用妇人荷。”贵族妇女又特别在她们所使用的舟车中体现着等级规范。历代正史不乏专记“舆服”之文字,《奁史·舟车门》所引颇多,如《汉书》:“皇太后乘小马车。……皇太后所驾游宫中辇也。”及《吴书》:“太后法驾,御金根车;非法驾,则乘紫罽軿车。”   2.旅途交通
  交通工具不啻逐步消融区域之间的隔阂,亦为人们实现远距离往来的愿景创造了可能性。
  《奁史·舟车门》中有记录大业年间文字,例引《大业拾遗记》:“炀帝龙舟,萧妃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为殿脚女。”隋炀帝以外出巡游为由,多次东游洛阳西苑,或南下旅游江都,而舟船则是跨越地理区隔的有效保障。复引《大业杂记》两条:“皇后御翔螭舟,诸妃嫔乘浮景舟。”“漾彩船,贵人、美人、夫人所乘。”除却王室消费,《奁史·舟车门》还引许玉斧《修微道人生志铭》:“王修微居无住著,尝轻舟载书画,往来五朔间。”无论身份、阶层何如,借由水陆两类交通工具以完成旅程,实乃大有人在。
  3.商贸交流
  经济交通运输是实现商人与货物位移的活动过程。交通工具的质量与功能既左右经济沟通的地理方向,又影响到商业贸易的集聚与节奏,是实现资源流通与配置的先决因素。
  以《奁史·舟车门》所举唐时个案为例。书引《国史补》:“贞元间,有俞大娘船最大。”俞大娘当为唐代女商人,以其名所命名的大型运输船舶,专用以进行商贸交流,运载重量几至于一万石,运货极多自不待言,且保证工商从业者随行开展生产生活。自肃、代二宗朝时候,明州、温州两地已置专知官督办造“千石大船”,然船只容量达八千石已为至高。俞大娘船显然远超平均规模,其先进的运输水平和高效的运输效率,当然是应对并襄助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利器。
  (二)正式典礼所用
  1.皇室拜祭
  皇室拜祭是皇室成员作为执行者的拜祭仪式的总称,是中国古代以宗法倫理为核心的政治模式下的文化产物。拜祭礼仪程序中的“銮驾出宫”一项长期得到重视。
  《奁史·舟车门》曾引《晋起居注》:“皇太后拜陵,乘画轮车,以辇为副。”以彩漆涂饰轮毂,使车子更显富贵华丽,体现出贵族对拜祭的极度重视。又引《后魏书》:“乾象辇,太皇太后助祭郊庙则乘之。”乾象即天象,旧时以为天象变化与人事息息相关,故后妃拜陵专用此车。可见,在拜祭过程中车绝不单作运载工具,人们还利用特定图式与规制,将之与拜祭者对弭灾、求福、报谢的希冀相联系,使其成为贵族社会表达礼制的载体。附有宗教性质的拜祭仪式用车也为常见。如《奁史·舟车门》引《前蜀纪事》:“徐太后、太妃同祷青城山,乘平底大车,下设四卧轴,安五轮,牵以骏马。其去如飞,谓之‘流星辇’。”
  2.皇后出蚕
  自周始,男耕女织的经济形态奠定了国家祀典基本格局,以为天下表率,季春之月由皇后举行亲蚕礼,其中亦囊括出行礼仪。
  清《孝贤纯皇后亲蚕图》第一卷即“诣坛”,专绘从奉迎宫殿至于祭坛降车事,沿途车马仪仗及队伍盛况可见一斑。更早的文献记录,则如《奁史·舟车门》引《初学记》:“汉魏皇后亲蚕,乘画云母安车,驾六騩马。”及《赵书》:“皇后出蚕,乘羽盖华辇。”安车指可供坐乘的小车,适用对象常为有重望者,出行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皇后出蚕专用六匹黑色骏马牵引,卤簿、仪仗与配饰等极尽正式之能事,足见车在礼仪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3.婚礼仪式
  关于我国古代婚礼车服制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从者毕玄端。乗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妇车亦如之,有示炎。”[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卷四《士昏礼》,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078页。]
  贵族妇女婚礼于交通方面考究尤甚。《奁史·舟车门》引《杜阳杂编》:“同昌公主乘七宝步辇,四面皆缀五色香囊,囊中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仍杂以龙脑金屑,刻镂水精、玛瑙、辟尘犀为龙凤花……”贵族婚礼也竭力于用例,如书引《楮记室》:“公主下降,旧例以银装车。大中二年,万寿公主适郑颢,宣宗令依外命妇,以铜装车。”而对民间妇女而言,婚礼是稀见的正式大典之一,亦有一套流程。《奁史·舟车门》引《文公家礼》:“亲迎之礼,姆奉女出中门,婿举轿帘以俟。”复引《赤嵌笔谈》:“新人花轿悬竹筛,上画八卦。”不难想见,婚聘六礼贯彻了儒家礼教思想,车舆亦内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价值。
  (三)娱乐表演所用
  1. 嬉戏玩乐
  妇女或发挥交通工具的潜存功能,以其为一大游戏工具,意在介此嬉笑,而不专在出行。
  平民女儿偶得闲隙结伴游乐,乘舟弄车,聊寄闲情。成都地区素来有此传统,如《奁史·舟车门》引《老学庵笔记》:“成都四月十九日,士女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宫女虽与外界长期隔绝,亦能追赶此种潮流。兹可见引《中州集》:“朱澜《宫词》:‘采莲宫女分花了,笑把兰篙学剌船。’”除年青者外,在《奁史·舟车门》中仍有涉及其他年龄阶段妇女对交通的娱乐依赖,如引《元史》:“寗猪狗,母年七十余,造板舆载母,夫妇共舁行园田以娱之。可见在舟车的活动间,确实营造出一种律动、轻快的情感氛围。
  2.歌舞表演
  自民间艺能“风流”兴起,即有女子以展示歌舞、乐器等技艺为生。舟船规模在制造水平精进的前提下得以扩充,可容纳多人活动,自然而然成为表演的场地。
  此种情形尤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表现为突出。《奁史·舟车门》引《板桥杂记》:“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火龙蜿蜒,光耀天地;名姬艳妆,粉香狼籍。”可参考明人张岱《陶庵梦忆》对秦淮游船的极力描摹,如:“楼船画舫至鱼鲤小艇,雇觅一空……舟中丽人皆倩装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 (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一《葑门荷宕》,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23页。]总体来看,江南游船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仍以官僚士大夫、商人、部分文人士子为主。地方官员为点缀升平,偶尔与民同乐,然从维持风化与坚持农本等角度思虑,便有下令禁止游船表演活动。不可不承认的是,舟船表演所引发的巨大消费动力,驱使着更多适合于表演的船制设计和丰富装饰,源源不断地被投入进船只制造业。
  以水路、陆路为两大分野的出行交通工具,种类丰富多样,功能各有侧重,俱有悠远渊源与显著特色,是古代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和人民需求同创造力交融的综合性产物,而妇女亦与之构建出有机互动关系,折射出古代社会生活的剪影。
  (清)王初桐纂述:《奁史》,清嘉庆二年序刊。以下皆出于此,不复赘言。
  (汉)刘熙:《释名》卷七《释船》,《四部丛刊》影明翻宋书棚本。
  周祖谟校笺:《方言校笺·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59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卷四《士昏礼》,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078页。
  (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一《葑门荷宕》,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23页。
其他文献
摘要:古老的昆曲艺术以其婉约细腻的舞台风格名闻遐迩,而新编历史剧《班昭》则在继承昆腔流丽清远的基础上,又加入现代舞美,给观众带来一场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视听盛宴。  关键词:昆曲;班昭;现代;舞台美术  从宋元南戏到明清传奇,从《琵琶记》到《牡丹亭》,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十五贯》到上海昆剧团排演的《班昭》。在昆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历经种种困难坎坷,甚至遭遇过危机。但令人
期刊
摘要:语言节奏的变化在话剧舞台上是推动剧情向前发展,揭示剧中细节和情节变 化的关键,在表演中语言节奏是情感的外部表现形式,人物情感的变化是语言节 奏的内部依托,在话剧演出中随着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推动情节向下发展并直接 影响人物语言的表达。  关键词:语言节奏;人物情感;相互作用;影响  演员语言节奏的变化来自人物思想情感的运动,在舞台上角色的塑造是依托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借助语言这种媒介来传达的。演员
期刊
摘要:《枕中记》以卢生的儒家积极入世观为轴心展开叙事,道家顺任自然观与佛家万事皆空观逐渐渗透其中,展现出卢生儒道释三观的微妙平衡。  关键词:《枕中记》;卢生;观念;梦境  《枕中记》围绕“梦”展开故事情节,由入梦原因到梦中所见,再到梦醒所悟,儒道释三观不但各自枝繁叶茂,而且从始至终紧密缠绕。儒家的积极入世观是卢生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道家的顺任自然观为卢生注入一剂舒缓内心的良药,而佛家的万事皆空观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水墨画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异常复杂的文化交汇期,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挤压碰撞中求生存,求发展。一方面在资讯发达的文化环境中,为人类提供了相同的话语背景,另一方面则来自中国社会史无前例的变革与发展,中国人价值观念出现了新旧差异,并在巨痛中新旧更替,同時经济的迅猛发展又必然带来了文化动荡,在这个更新变化的过程中,艺术的综合、观念的分离,已形成了多元格局,画家的形式与风格多变,品种繁多,杂乱
期刊
我是一名小县城的幼儿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六年之久,伴随着一届届小朋友升入小学,留在我心中那些可爱、稚嫩的小脸永远不会抹去。  梅梅是一个小女孩,圆圆的小脸,扎着两个小辫子,黑溜溜的眼睛透着一股子神气劲,刚入园时这个小女孩在我们班孩子的眼中就是个捣蛋鬼,总是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梅梅打我” “老师梅梅推我”、“老师梅梅抢走了我的玩具”…,总是看见这样的画面:梅梅在欺负别的小朋友、梅梅又一次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人类的发展。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某公司员工委托汉译的《X公司点火器特点概述》,本文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科技文本进行汉译研究,阐释译者采用何种翻译技巧来处理科技文本的翻译问题,最后对整篇论文做了总结。  关键词:科技文本;英译;技巧  第一章翻译项目简介  《X公司点火器特点概述》文件是X公司员工委托本人翻译的项目,全文共11000多字,内容是烧结方面技
期刊
摘要:人民日报在2020年3月18日发文《四问校外培训乱象:这是在做教育,还是做生意》[],文章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时对培训乱象的担忧:“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其实关于
期刊
摘要:17世纪,西班牙最重要的画派之一是南方的“塞维利亚画派”。“塞维利亚画派”有三个最杰出的代表:苏巴朗、穆里略和委拉斯开兹。通过对三位主要代表人物研究来加强对17世纪西班牙塞维利亚画派绘画风格的认识,了解画派形成背景、原因及其影响,通过对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他们的创新精神与时代精神,感受绘画艺术魅力。  关键词:塞维利亚画派;苏巴朗;穆里略;委拉斯开兹  1塞维利亚画派的形成背景  1.1欧洲
期刊
摘要:少陵野老家国天下,一代诗圣一生超过一千五百首诗歌流传于世,《三吏》、《三别》人生百味千态在寥寥数字中淋漓酣畅体现,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满是家国皆系苍生,极为写实大多数尽是庙堂之上,虽不像谪仙人那样豪放笔笔江湖远,但更有时代感,其中《登高》一诗中借九九重阳日登高远望来寄寓思乡之情,诗境意向苍凉悲怆,世间悲苦莫过于此,从诗境意向和美学多角度分析,以解诗圣情怀。  关键词:杜甫;《登高》;审美鉴
期刊
一、设计老鼠村  小朋友听了《老鼠嫁女》故事,对“美叮当”生活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朋友的心中,老鼠村是这样子的:  朗朗:有绣台。  文文:有幼儿园,可以让老鼠上学,上了学就不会变得很笨。  苹果:有婚车,美叮当结婚要用。  淳淳:有加油站,要给美叮当的婚车加油。  文文:有花园,因为美叮当喜欢花。  辰辰:有农田,老鼠没吃的时候,可以自己种。  齐齐:有玩具屋,可以让老鼠们不无聊。  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