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甜蜜的忧伤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or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很多健康机构都发表了果糖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报道,并且认为果糖是发达国家日益严峻的肥胖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果糖到底是“健康糖”还是对人体不宜?为什么这种历来被称为健康的糖类突然被定上罪名?果糖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你身边的果糖
  也许你对果糖不以为然,因为它不像我们常用的蔗糖那么普遍,不管果糖是否对健康有害都不足以对你我的健康造成威胁。其实,果糖作为一种食用糖类已经很广泛地渗透到食品工业的各个角落,并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自从日本研发了由玉米糖浆制高果糖浆(High-fructose corn syrup)之后,这一技术在美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沿用,目前工业技术相当成熟且廉价。高果糖浆大致含42%~55%的果糖,其他则为葡萄糖。随着蔗糖价格的一路飙升,工业化制高果糖浆逐渐成熟,加之其原料玉米糖浆成本低,高果糖浆的优势显露无疑。F55(F指果糖,55指55%含量)高果糖浆也已经成为可口可乐的主要原材料。
  在饮料、食品、保健食品等生产领域,高果糖浆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超过蔗糖的消费量。从超市货架中任意选择商品,阅读标签,就会发现高果糖浆的普及程度超乎想象。所以,我们在无形中已经大量摄入了果糖,其健康与否和我们息息相关。
  果糖的一点健康之处
  果糖确实有它的健康之处:果糖口感好,具有水果风味,甜度是蔗糖的2倍,是天然糖中最甜的糖类,且与蔗糖相比导致龋齿的机率要低。
  另外,果糖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较低。升糖指数用于衡量糖类对血糖量的影响,是糖尿病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概念。在消化过程中,迅速分解葡萄糖并将其释放到循环系统的糖具有高升糖指数。反之,缓慢分解并逐渐释放的糖类具有低升糖指数,被认为对健康有益。果糖相对其他糖类有较低的GI指数,被很多果糖厂家视为宣传的重点。
  不是GI低,就意味着健康
  对果糖的低GI指数,一些理论认为,果糖的代谢类似于酒精,虽其代谢产物与蔗糖等糖类相同,但其代谢途径却很不相同,所以不会引起胰岛素升高。这看似是果糖的优点,但研究证明,果糖的这种代谢会造成胰岛素的耐受性,即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引发其他疾病。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内分泌科的临床儿科教授罗伯特(Robert H. Lustig)博士指出,肥胖症发病率急剧上升的原因并不在脂肪,事实上,人们从脂肪中获取的热量有所降低,而高摄入糖类尤其是果糖才是罪魁祸首。
  在另一份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文章中也指出,消费碳酸饮料所造成的高糖量摄入容易引发肥胖和II型糖尿病。人体和动物实验显示,高果糖浆可引起脂肪过量沉淀,脂肪肝变性,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
  争议不断的果糖
  有研究证明,果糖对人体其他代谢循环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作为一种还原糖,果糖非常容易与蛋白质分子发生反应并生成加速人体衰老的物质,还会造成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也有研究者提出,果糖本身是否引起血压升高、中风等疾病尚待考证。因为可能只是高糖摄入带来的高热量摄入对身体代谢产生了负担。一些人体试验证明连续7天的高果糖摄入并不会造成血压升高。
  由于肥胖等健康问题是牵扯到代谢的复杂问题,单一食物难以被认为是主要成因。而且,因为糖对甘油三酯的作用还受到碳水化合物敏感性等个体差异因素影响,所以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的探讨。
  目前,学术界对果糖还存在很多争议,可以确定的是,过多地摄入糖类——无论是果糖、葡萄糖还是高果糖浆——都会造成高卡路里的摄入,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看完这些是否对果糖怀着隐隐的忧伤呢?安啦!不管学术界对果糖的争论何时才能够有定论,健康饮食,适量摄取果糖,才是健康的方法,在枯燥的生活中完全可以让自己小小甜蜜一下的。(来源:果壳网 责任编辑/Juno)
其他文献
Facebook发布了一个名为"Facebook Sports Stadium"的实时体育平台,称其将提供有关游戏、体育迷的流行帖子以及专家评论等实时信息更新。业界人士指出,这项新服务表明Facebook正在朝着Twitter的领域进军,且长期以来一直都为体育迷提供所谓的"实时Twitter消息发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康浓缩丸中苦参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填充剂为氨基键合硅胶,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