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e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阵地的化学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神圣职责,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根据本学科教学的需要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教学改革,从而进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是以打知识基础、训练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主线,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化学基础知识及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各种能力的统一过程。初中化学知识点多,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进行创新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发展,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刚接触化学这门新学科时,他们很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总想试一试,把这其中的奥妙看明白,尤其是实验,简单的变色、发光、产生沉淀等现象便会让学生吃惊不已,认为这一课程充满了神秘色彩,急于想揭开“魔术”的秘密,总想自己也能动手做到。此时,教师利用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不断给学生逐个解开疑点,让他们通过“试一试”、“想一想”,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三、利用化学史实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化学史教学,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应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让学生领略到一些东西,对他们的思维和心理、思想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对于自然科学,人们往往认为它的发展只是纸面上的东西,只是少数科学家群体内的一些争论与变化,它对于社会变革的价值往往为人所忽视。讲授化学史知识时,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反过来,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给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现在纸面上看来很简单的事实,在化学的发展上也许经历了几代人的奋斗。先驱者们当时得出的有些结论现在看来是不完整的或是错误的,应给学生指出,这要考虑到当时的物质条件及科学的发展水平,而不能否定他们的劳动。比如,在讲解空气的组成时,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起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实验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但前人的劳动与成果永远给后继者以借鉴,后人正是以此为阶梯去探索和发现真理。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教学应当把前人积累的化学科学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进一步变成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要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事物的途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直观的形成感性认识,而学生的认识从抽象思维进入实践,就需要亲自动手了。化学正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作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亲自实验比教师演示效果更好,学生旁观者转化为当事者,其学习积极性高,观察现象更清晰,思考问题更努力,认识理论更深刻,记忆知识更牢固,而且还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设置科学探究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探索研究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探究中,学生通过质疑,提出猜想,制定探究计划,设计与控制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得出初步的结论,并适时对探究的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对探究中提出的失误及时补救修正,最后,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
  探究从问题开始,然而学生除了不敢提出问题外,更多的是不懂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因此,在化学课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根据教材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而使学生明白怎样问,问什么。例如,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从实验现象,寻求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提出问题。如为什么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等。
  3.通过家庭小实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活动课的一种独特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例如,有时同一实验会因家庭实验条件各异,而产生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这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他们定要问个究竟,怎么相同的条件相同实验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呢?有些现象书本未提及的,教师也未提及的,却在实验中出现了,可以培养学生去探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内,在“导”字上下功夫,知识上导读导析、释疑上导引导议,纠正上重在导评,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正> 第2期《钢筋混凝土圆筒仓的局部弯曲问题》一文,已对利用弹性薄壳理论成果,采用力法计算钢筋混凝土圆筒仓结合部的局部弯矩的基本原理和程序作了原则性的介绍。本文首先
从40年代末液压技术开始应用于挖掘机械以来,液压挖掘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工作面用的铲斗式液压装载机也得到日益增多的应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采石场经营者遇到了左右为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需要完成一种蜕变:舍弃一种思想,使之变得简单清纯;整合一下教学内容,使之变得简单易学;开放一些教学空间,使之变得简单易教。如此,语文课方能轻装上阵,因为能
滨水地区开发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和城市建设中的热点.本文以城市经营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武汉市的市情,以追求滨水区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科学的分析,指出该市
对日光温室内气温与地温间及不同土壤深度与地温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气温与10cm 地温间呈高度的正的直线回归关系,10cm 地温随气温的变化率为0.6760℃,即气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实验问题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生物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规律的发现和生物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生物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英语教学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建立“学生主体式”的英语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坐落在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北部520公里处的奥休匹克坝铜-铀-金矿已于1988年11月5日正式投产。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铜-铀-金矿床的矿石储量约为4.5亿吨。 8月生产出第一批
<正> 我国城乡小型粉厂,据不完全统计约占我国总生产能力的50%以上。由于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品单一,已不适应当前人民消费水平的需要。本着少花投资的原则,将生产单一的标
本文从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对教师的要求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了一些探讨。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利用数学课堂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