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升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yer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成为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预防与防御能力,二是提高应急处理和恢复能力。
  1 提高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防御能力
  1.1 提高危机意识,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部门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牢牢绷紧这根“弦”,在日常工作中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档案安全保管的各项制度,将安全观念和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细节中,将灾难消灭在“萌芽”中。
  1.2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各级档案部门必须预先制订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方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并保持常备不懈、经常演练。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联动指挥、排险救援、安全转送、后勤支持等各项应急任务,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1.3 成立专门机构,强化人员培训。为确保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实现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档案部门应成立负责此项工作的专门机构。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目标和职责。对需要应对突发事件的所有相关人员,从领导、技术骨干到普通员工均需进行不同层次和程度的培训,使不同人员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1.4 加强异地备份系统建设,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完善的档案异地备份系统,能够分散档案保管的风险,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近几年,在我国发生的灾害事件中,由于异地备份系统的缺乏带来的巨大损失凸显了异地备份的重要性,异地备份系统的建设逐步纳入议事日程。数据备份和异地备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档案资料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于价值高的珍贵纸质档案,必须对缩微件或数字化文本实行异地备份;在两个距离较远、处于不同灾害地带的档案馆之间建立档案文件备份中心;加强区域之间的档案部门的资源共享和文件备份。应急物资准备是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为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对档案进行及时处理提供物质保障。应急物资准备应遵循“梯队层次性”原则,建立档案部门之间的“联合储备体系”,对应急物资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更换与修订,并注意做好安全保卫和保密工作。
  2 提升档案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与恢复能力
  2.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息检测与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检测和预警机制是应急管理至为重要的一环,档案部门应急管理应结合自身实际,在区分突发事件种类和特点前提下,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检测网络,完善定时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准确。档案部门还需加强单位各部门及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指导部门、军队及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将档案部门信息系统融入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有关部门、专业部门和检测网点间信息系统的融合,加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信息共享与合作。
  2.2 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当档案部门预测到突发事件时,应迅速成立以当地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为首,由档案部门行政“一把手”和档案技术保护专家等组成的应对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权责清晰、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指挥系统,负责指挥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调动人、财、物,确保重要档案和受灾严重地区档案的安全,制订灾后损失评估报告和详细的修复方案。
  2.3 评估突发事件破坏程度,制订灾害恢复计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后,档案部门工作重点转向灾害恢复。对突发事件的破坏程度进行正确评估是灾害恢复工作前提,必须建立科学的灾害评估方法和合理的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比如,判断突发事件的原因以及造成次生性破坏的可能、确定受损档案的信息、确定硬件设施的破坏程度以及人员的损伤情况等。
  2.4 收集突发事件档案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突发事件应对的后期,档案部门应做好突发事件相关资料(包括灾害状态描述资料、灾害造成损失资料、灾害应急行动资料,以及各种灾害应对技术资料、灾害应对政策资料、灾害应对外援资料等)的收集工作,坚持“一灾一档,集中保存”的原则建立灾害专题档案,采用分级管理和灾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综合反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为以后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13-02-20)
其他文献
1 来档案局后的三点感受第一是领导非常关注档案局的工作。我到任前后,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当面或电话询问档案局的工作,对我们做好档案局的工作给予指导和鼓励。领导都在关注着、
从篇章两大衔接手段照应与替代对比分析英汉衔接习惯。两种语言在衔接上存在相同点,但也不乏不同点。这些异同点对英语学习与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沧海一粟:我曾问一位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用不着回答。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文件归档
Zhz先生对基层档案局(馆)信息化整体跟进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从客观存在和今后的初步设想两个方面,从现实和未来发展两个层面探讨了基层档案局(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跟
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新余市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就此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提
随着我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合作交流的不断扩大.政府及各部门承办国际性会议、大型展览会、博览会和出国出境人员日益增多.在承办、申请和办理出国出境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
9月是收获的季节,镇平县档案局也迎来了自己值得庆贺的日子。2005年9月13日,秋高气爽,丹佳飘香,中共镇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基建现场办公会在县档案局召开。这种开镇平档案历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公众对信息知情权的日渐需要及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完善,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就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建议。  1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整合  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有可供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这就要求
第一次翻阅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张辑哲教授于1995年12月著述出版的《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以下简称《维系之道》)后。从序言到目录、从基本内容到后记,脑中便将其初定为教材式的专著。及至第二次详细阅读完全书。对其大为改观。它与其他档案学方面的专著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具有可读性强、信息涵盖面广、思路清晰等诸多特点。  首先,开宗明义的书名。从该专著的命名上即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这与
盖宏伟在《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3期撰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我国在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