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话忧伤 仓央嘉措的情感世界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世
  那一天,我顶礼膜拜在佛前,借助酥油灯的光芒,目睹了传说中你真实的容颜。
  那一月,我摇转红宫经筒上的六字真言,穿越随风起舞的经幡,捕捉到了你威严面庞下闪现的温暖。
  那一年,我艰难地朝拜在寒冷的天路,不为祈祷庇佑,只为彼此的灵魂不要相距得太远。
  那一世,我近乎自虐的虔诚信仰, 不为轮回过后的荣华与富贵,只为来世能与你再度的相见。
  
  清晨,启程
  清晨,在高原朦胧的夜色中醒来, 没有高原反应的不适。虽睡眠时间不够充裕,但还好,精神十足,毫无困乏之意。这一日即将抵达的青海湖,乃是此行最大的期待。启程前,曾有朋友发来这一月的油菜花海。画面之中,遥远巍峨的雪山,碧蓝开阔的湖面,由远递近, 是一大片浩瀚无边的金黄色油菜花海。如此堪称唯美的画面,早已徜徉于期盼之中。
  从西宁出发前往青海湖,有约3 小时150 公里的车程。沿途之上,有海拔近5000 米的日月山,有亘古无言的群峰,有广袤辽阔的草场。放眼望去,天色碧蓝,草色深浓。成群遍野的牛马羊群,漫步、奔跑在水草丰美的肥沃土地之上,令人不忍闭上眼睛, 生怕错失美景。
  藏族,信仰
  快要抵达的那一刻,道路两侧,会看到三三两两衣衫敝旧的朝圣者结伴而行。每当看到他们,内心都很温暖。他们,我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行,去往相同的标地。
  青海湖,不知何时起,被藏民们信奉为圣湖。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信徒, 自高原的各个方向踏上朝圣之路,集结到此。他们的虔诚好似青海湖般幽深, 他们的心灵。如同那湖水般清澈。他们风尘仆仆,不畏艰辛,淡定从容,一心向佛。要绕转圣湖一圈或几圈,才算圆满。他们,从日出到日落,迎着太阳升起的第一缕霞光,摇动着手中的转经轮, 诵念着六字真言,沿着圣湖,顺时针方向一步一步地匍匐前行,磕下等身长头。坚定地向着心中的神灵,顶礼膜拜。
  面朝青海,油菜花开
  盛夏的青海湖,油菜花海,绚烂纯美。盛夏的青海湖,澄洁浩渺,碧海青天。盛夏的青海湖,如同一面光怪陆离的宝镜,映衬着高原的神圣巍峨,光芒璀璨。盛夏的青海湖,犹如一块剔透晶莹的润玉,投影着藏地的缤纷瑰丽,锦绣芬芳。
  站在湖畔,闭上眼睛,沐浴在高原倾城的日光之下。被轻轻的微风温柔吹拂着的长发,在空中起舞。内心亦如同那发丝般无法平静。这片纯澈壮丽的海子所带给我的,不单只有初见的惊叹与喜悦,还有此时此刻,淡淡的忧伤。
  每一个有花开放的角落,都传唱着他的情歌
  读过很多他写的诗歌,以及后人笔端他的故事。青海湖,这个在清史稿中提及的地点,“行至青海,道死,依其俗,行事悖乱者抛弃尸骸。卒,年二十五”。轻描淡写的寥寥一行字,足以深深刺痛每个信徒的心。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那位被后世无限崇拜与景仰, 被后人无限思念与追忆的男子。那个充满了无限才情与悲情,无限神圣与神秘的男子。那个被吞没在政治漩涡之中, 在湖畔孤单陨落的男子。他是否会知晓,自他离别之后,他的故事,他的传奇,他的信仰,他的情歌,会忧伤地蔓延到整个藏地,传唱在每一个有花开放的角落……
长空之下,高山与花海与青海湖相依相伴

  有多少人,向往藏地,心向高原, 都是源自他的诗歌。
  有多少人,徒步雪域,觐见雪峰, 只为贴近他的信仰。
  一忆仓央嘉措,怎一个情字了得
  睁开眼睛,深深地望向青碧深邃的湖泊。耳畔,是水波荡漾在碎石之上的涌动声。只可惜,湖面上未曾出现他的倒影。只可惜,远山间未曾回荡他的歌声。蹲下身,抚摸脚下那些被波涛冲刷了亿万光年的散碎石子。没有温暖, 亦没有丝毫他停留过后的痕迹。捡起一块,用力地抛向湖面。只见那石子, 在空中伤感地下滑,坠落,消失在青蓝如碧的湖面之中,泛起了淡淡涟漪。
  仓央嘉措,是黄教历史上仅有的一位非藏族与蒙古族出身的活佛。这个曾经突破禁忌,曾经离经叛道,被定义为迷失菩提的男子,是怎样一个至真至情,勇敢追随内心的男子。是怎样一个我行我素,不惧羁绊的男子。又是怎样一个胸怀坦荡,巍然无畏的男子?
  二忆仓央嘉措,他的纯善出身
  300 多年前,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门隅,是一个藏族与门巴族混居的偏僻之地。仓央嘉措的母亲是淳朴善良的门巴族人,父亲是豪放爽朗的藏族人。或许,越是荒凉隐秘的地方,远离了世俗人间烟火,民风越是纯真朴实, 自由烂漫。自出生伊始,到14 岁的青春年华,仓央嘉措一直生活在如此一个至纯至善、无拘无束的氛围之中。
  三忆仓央嘉措,他的命定佛缘
  他的那一世,早已注定无法平淡。出生那年,黄教领袖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病逝布达拉宫。那一年,他悲情的人生也由此拉开帷幕。在那个争权夺势、暗潮汹涌的年代,是命中注定吧, 不满周岁的仓央嘉措被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然而,因当时的藏王第巴桑杰嘉措为了政治地位的稳固,向世间隐瞒了五世达赖已然故去的消息, 并宣仓央嘉措入定,编造了一个弥天大谎。于是,14 年的光阴,对于仓央嘉措而言既是幸福愉悦,也是倜傥风流。但在冥冥之中,却为他的将来埋下了悲情伤痛的伏笔。
  在毫不知情的时间里,他的年华, 像风一样自由不羁,像鹰一样任意飞翔。在十几岁那个情窦初开,爱情萌动的年龄,有了两情相悦的爱恋,有了海誓山盟的过往。青春懵懂,纵情投入的他,怎知,他就是那至尊无上, 万人景仰的佛啊。
其他文献
没有这么多的地方富农  1947年7月11日至9月15日,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会议认为,一年多的土改运动取得很大成绩,但很多地区搞得不彻底。会议决定实行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着重反对干部中的右倾思想。9月13日,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l0日,中共中央作出决议,正式公布了这个大纲。接着,阜平县在城南庄召开了土地会议。会开了近20天,气氛很紧张,
本文根据竹简格式和竹简的书写风格,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三册《彭祖》第4简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六册《竞公疟》的第5简拼合到一起,使之成为一支完整的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