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撕破这虚伪的皮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fai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暖阳声势浩大地席卷大地,树木满怀希望地眺望着远方。和这场轰轰烈烈的暖阳一起到来的,还有部门换届。上一届的部长们离开,新人承接其位,开启崭新的时光。
  换届即离别。
  欢送大会那天,收到了一位学姐的信,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她说,她要跟我道歉,为她的嫉妒,也为她的幼稚。她说她当初看见我报名时填写的简历,第一反应是嫉妒与不甘,因为我比她小一届,却积累了比她更多的写作经验。她不甘,觉得她比我更优秀,于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心怀不满。
  其实我能感受到。记得她总喜欢改我的稿子,几乎每篇都翻来覆去地改。我曾一度怀疑,她只是享受证明她比我优秀的过程罢了,看到如今这封信才终于释怀。
  我理解她,就像是池鱼理解海洋、飞鸟理解天空。
  她太喜欢文字了,看了许多书,喜欢在文字里寻找光亮。她加入校文学社并且担任部长,她的文章是学校公众号上阅读量最高的。她太喜欢文字了,她几乎为文字付出了她能够付出的一切,如同一个虔诚的信徒,所以她在心里认定自己是最优秀的。她曾孜孜不倦地给杂志社投稿,却始终没有被采用,即使如此,她依旧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因为她没有退路。
  而我,一个比她小的学妹,却零零散散地发表了一些文字。她拼尽全力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我却做到了,这种心如刀绞的感受,我也曾有过深切的体会。
  我从小就是一个泡在虚荣心里长大的人。幼时学业尚佳,总是被人赞扬。渐渐地,我也就觉得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成绩优异”四个字成了我一路走来的标签,就像是影子,与我形影不离。
  李莉是我的挚友,我们同悲同喜,同哭同笑,如同两棵生长在一起的杨树,紧紧相依,互不分离。那是一种纯洁得如同白云一样的友谊,无关利益,无关成绩。
  可事实上,我错了。从来都不是这样的,我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只不过是因为我一直是更优秀的一方罢了,而这种并不稳固的优势终将在堡垒坍塌的那一天摔得粉碎。
  当最近的月考成绩出来,李莉第一次排在了我前面,不是因为我退步了,而是因为她进步了,不声不响地进步了,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其实,我内心知道这是必然。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第一个到教室,夜里也总偷偷开着灯整理笔记。她学习太刻苦了,如果这样还不进步,是真说不过去。
  可我的优越感与自豪感不允许我承认李莉的优秀,因为一旦我承认了,也就相当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如此,这些年我辛苦拼搏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所以,我不会承认她的优秀。我安慰自己:李莉只是这次侥幸考得比较好而已,下次我一定可以超过她,找回该有的骄傲。
  一天清晨,我和李莉一同早起,在食堂买一个包子边走边吃,然后到教室晨读,背英语单词和古诗。可刚过十分钟,我便困得不行。我瞟见李莉仍学习得很认真,便强打起精神,可最终却什么也没有记住。那个上午我也没精打采的,整个人都疲惫不堪。由此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李莉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拼命地学习只会让人陷入劳累之中。
  李莉一定是侥幸考得好而已。
  虚无的自我安慰只会让事实更加刻骨铭心。接下来的几次考试,李莉都考得很好。她常常笑得灿烂如花,而我却更加愤怒,更加嫉妒。我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生气,生她的气,也生自己的气。她依旧勤勤恳恳地学习,与晨露为伴,与星辰为伍。我依旧坚信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劳逸结合。她是侥幸的,我一直这样告诉自己。
  然后,我和李莉决裂了。她不明就里,一直给我道歉,写便签询问原因,而我始终不理会。我当然不可能告诉她,其实是因为我无法接受她比我优秀。
  那时的我和现在的学姐一样,我们都在自己奋力追求并引以为傲的世界里纵情笙歌,我们坚信自己是最优秀的,因为我们付出了足够多的汗水与血泪,因为在过去的时光中我们一直保持着所谓的优秀,我们不愿承认别人的优秀,也不敢承认别人的优秀。
  如果别人的优秀是在与我们无关的领域,那我们会心甘情愿地承认,就好像一个作家不会羡慕影视明星的成功,一个商人也不会嫉妒医生的成就。可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家却会对另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家的突然功成名就而感到愤怒与不满,因为在这个人心中,这些成就似乎是谁都可以实现的,可偏偏这个幸运儿不是自己,于是所有的情绪都彻底爆发,不满,嫉妒,悲愤……
  这些负面情緒如同一只住在我们心中的孱虎,虽有大破天下之威风,却苦于孱弱多病,最终也只能碌碌无为。一身虎皮看似威风,可终究不过是一件华丽的外皮,起不了任何作用,不能拯救我们,不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好,只能让我们自陷深渊。
  与其如此,倒不如撕破这虚伪的皮,让那些真实的情绪无处遁形。而我们,终究要直面别人的优秀与自己的不足,只有如此,才能跨过高山大海,属于自己的优秀才会披光而至。
其他文献
像我这样平凡的人,足够安稳,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偶尔免不了被小浪朵掀得一个趔趄,偶尔会操作失误跌入水中。我高高扬帆,却只是在浅水区冲浪,跌倒了再爬起来,不需要承受太大的压强,奋力挣扎后继续爬上船,一身狼狈被风干。风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来,风暴可能一生也难见得一次。每日我只是向着深海前进,多前进几米都是意外之喜。大概,这就是平凡人的快乐,有安稳的幸福,也有普罗大众的烦恼,但只要认真生活就能得到回馈。
期刊
春花秋月,寒来暑往,这些季节限定的快乐,让时间变得细腻温柔,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多了几分欣悦的等待。  春日的快乐,是第一朵报信花开放在貧瘠单调的枝头。北方的冰凌,日本的早樱,报信花各有各的美,而我最爱楼下种的迎春。嫩黄,鲜艳,是阳光的颜色,像树送出的轻柔的吻,印在一双双历经黑夜与寒冷的疲倦眼睛上。  孩子们踮着脚,鼻尖凑近了去闻,懵懂稚气的姿态也像是一朵报春的花儿。大人们捧着相机,一会儿矮矮蹲着,
期刊
1  突然,急促的敲门声响了起来。  “有人敲门?”宇航员抖了一下身子,缓缓套上氧气瓶,抓着舱壁向门飘去。  “咚咚咚……”敲门声愈发急切,似乎是在催促,又像是一个人绝望的呼救。  “别敲了,来了!”宇航员不耐烦地嚷着,然后又喃喃自语,“会是谁在敲门呢?”  门开了,星星点点的恒星被一个高大的背影挡住,室内的光照在他翕动的嘴唇上。  “蠢货,没空气还想说话。”宇航员咒骂着,一把将那人拉进舱内,斥道
期刊
雪,我们去最远的地方——尽管一边是荒芜冷淡,一边是繁华万千,可是那又如何?当苏生渐渐长大,渐渐老去,也许他再也无法这样果断,这样坚定。至少当他触及现实的残酷,可以坦然地说:“我也曾经拥有。”  一  “吱——”苏生刚推开病房的门走了两步,又好像想起了什么折了回去。他从泛黄的木质抽屉中取出了一袋苏父苏母三天前带来的宝宝霜,小心翼翼地挤出黄豆大小的一点乳粒,用食指细心地涂在门与门框的连接处,又将门关关
期刊
我喜欢,指尖划过洁滑的纸张,化身一尾生于汪洋的鱼,与每个文字擦肩而过,那些优美的音符便从我的喉间蹦出,字字葱茏,句句含姿。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敢朗诵。年幼时的语文课上,我自告奋勇地举起小手,深情地朗读了一首诗,老师无心地笑笑:“你的声音不好听,不适合朗诵。”我对声音的自卑就此生根,朗诵的火苗熄灭了。  直到有一天,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翻开课本,一字一句地朗读完了一篇文章。语毕,酣畅淋漓的快感
期刊
1  中考过后,杨梓嫣生了一场大病。  杨梓嫣是那种从小被称赞的孩子,中考前几个月又下了苦功夫学习,满以为会考到本县最好的中学的尖子生班,却不料还是差了四分。  录取通知书是和好友吴馨一起去取的,吴馨毫无悬念地考入了尖子生班。杨梓嫣看到自己的成绩,什么都没说。吴馨只当她是没心没肺,懒得安慰她。没想到回去之后,杨梓嫣整整一周都没和她联系,打电话过去,才知道是生病了。从领了录取通知书回到家后,杨梓嫣便
期刊
我记不清他是什么时候把我从QQ好友列表中删掉的,也许是昨天,也许是前天,又在微信上给我留下一些意味不明的“等回来后解释”的话。不能在短短几句话之间交代清楚的东西,是什么独独要与我分享的小秘密吗?  我颠来倒去地反复切换两个时钟,隔着烟波浩渺的太平洋与十三个小时的时差等待着这个回答。胡思乱想攀上我的脑海:十三个小时后,那里是否有着同样璀璨的星空与一轮温暖的明月?  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并不觉得惊艳。我
期刊
一  我大三那年,六月的莫斯科阴雨绵绵,只有6℃。  学校片区的暖气因故维修,停止供应,莫斯科大学又坐落于列宁山上,这让打温暖南方来的我直呼受不了。  “白瞎每个月8000卢布的房租了。”我一边念叨,一边换上宽大的棉服,棉服由于已经穿了四五个年头,袖口领口已经被磨得发白。然后,我翘课从校园出来,想找个暖和的地方。  连日下雨,地特别湿滑,我穿着厚重的棉鞋,走得小心翼翼。由于是上课时间,校园里人很少
期刊
一  孙小萌今天又跟我炫耀了。  她一大早来到学校就神秘地凑到我旁边,眨着眼睛问我:“你猜我姐又送我什么了。”  “ 什么?”我没好气地问。自从我和孙小萌成了“宇宙最佳好拍档”,每次她姐姐送给她什么东西,她就要跟我炫耀一番。昨天是孙小萌的生日,不用说,她姐姐肯定又送给她好东西了。  孫小萌理所当然地无视了我的不耐烦,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用两只手捧着放在我鼻子下面,说:“好不好看?”  
期刊
下午的课,由著名诗人桑克来讲。我的心中满怀期待,他也是北师大毕业的,我们算作校友吧。他长我十二岁,比我整整大了一旬,也属羊,处女座。  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桑克的到来没有引起什么异样。一切都太像武侠小说里绝世高手出场的场景了,草木不动,波澜不惊,再然后当情势危急至需要挽狂澜于既倒的时候,“扫地僧”就出现了。他像一个路人甲,悄悄地走进了教室,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哈商大的校工。试想,如果是在公交车站或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