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例1患者女,28岁,因"腰腹胀痛伴发热6 d,皮疹3 d"于2009年9月20日入急诊科.3 d前因腰腹胀痛、发热静脉输注诺氟沙星后出现全身散在充血性皮疹,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尿常规显示白细胞(WBC)>100个/ml,拟诊"尿路感染?药物过敏?".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用药后数分钟患者出现头晕大汗、恶心呕吐,转入抢救室治疗。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ICU,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ICU,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患者女,28岁,因"腰腹胀痛伴发热6 d,皮疹3 d"于2009年9月20日入急诊科.3 d前因腰腹胀痛、发热静脉输注诺氟沙星后出现全身散在充血性皮疹,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尿常规显示白细胞(WBC)>100个/ml,拟诊"尿路感染?药物过敏?".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用药后数分钟患者出现头晕大汗、恶心呕吐,转入抢救室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子官内膜搔刮对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的759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助孕的不孕患者,随机选择其中68例患者为治疗组(进行子宫内膜搔刮),在IVF前周期月经4~5 d对子宫内膜行搔刮术;其余691例为对照组(未行子宫内膜搔刮).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不育原因、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受精率差异无统
病历摘要 患者女,39岁,2004年7月无明显诱因发现颈部增粗伴有颈痛、发热,体温37.0~37.9℃,在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4.05 pmol/L[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2.3~6.3pmol/L;括号内为参考值,下同],游离甲状腺素(FT4)57.5 pmol/L(ICMA,10.3~24.4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05 mU/L(I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帕金森病(PD)患者脑铁沉积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0例临床确诊为PD患者及19名健康对照,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PD患者根据Hoehn-Yahr分为Ⅰ~Ⅳ级,按病程分为两组(≤5年,>5年),在校正相位图上测量黑质(SN)、红核(RN)、尾状核(头)(CN)、壳核(PUT)、苍白球
目的 通过对妊娠合并部分性葡萄胎或绒癌病例的报道和分析,以引起临床重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部分性葡萄胎或绒癌7例的临床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β-hCG检测和超声),7例患者年龄平均28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予以确诊.结果 妊娠合并部分性葡萄胎共5例,母均存活,胎儿仅存活1例,为孕32周者;妊娠合并绒癌者共2例,母均死亡,婴儿1例死亡,1例存活,2年后失访.结论 近年本类疾病有增多趋势,应引
目的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肾鹿角形结石的化学成分,探讨其与泌尿系统感染的关系,为肾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共51例肾鹿角形结石病例,以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的化学成分,并对尿/结石细菌培养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共检测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镁铵、尿酸、L-胱氨酸等6种化学成分.结石以混合成分为主,单一成分结
目的 对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G)65岁以上患者依据术后第1天肌酐清除率分组,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OPcAG 462例65岁以上患者,据术后第1天肌酐清除率分为肾功能正常(Ⅰ组)、轻度损伤(Ⅱ组)和中重度损伤(Ⅲ组)3组,比较手术并发症、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留观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3组患者在术前合并症、射血分数、左室舒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年余,多家医院就医均诊断为胆囊结石到某医院就医要求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吸烟30年,饮酒15年。
目的 系统评价源自于中、日、韩关于饮酒和卒中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东亚男性饮酒和卒中及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等数据库,纳入符合入选条件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记录研究来源国家、研究对象例数、性别、年龄(均数或中位数及间距)、随访期限、饮酒量(g/d)、与饮酒相关的卒中或死亡相对风险(RR)及95%可信区间(CI)等.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以RR作为评价饮酒量与缺
p53基因是研究广泛和深入的肿瘤相关基因之一.现已明确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p53基因异常形式主要包括基因突变、缺失、单核苷酸多态性、鼠双微体异常等,其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以及相应治疗对策研究具有密切关联。
目的 比较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检查成功率、辐射剂量、成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探讨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2009年6至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率稳定<65次/min的48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分为前瞻组和回顾组各240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等多种重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