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来源 :新长征·党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i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化县委始终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贯穿于推进社会治理、增强民生福祉的全过程,通过“三建三进三联”,有效发挥社区党委、驻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联动效应,推动城市党建内涵式发展,促进基层治理系统化增效。
  以“三建”为支撑,强化组织联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覆盖延伸。一是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体系。以强化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为重点,建立完善“社区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群示范户”五级党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小区党支部42个、楼栋党小组319个,设立党群示范户273个、党员楼栋长和单元长1567名。二是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体系。指导各小区按规定程序成立业主委员会,着力构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目前,全县已新建业委会党组织28个,在新成立和新换届的15个业委会中,党员比例达60%,实现了业委会的筹备有党支部的领导、业主大会有党支部的监督、业委会的会议有党支部的指导。三是建立培育社区新兴领域组织体系。通过“搭平台、整资源、创品牌、促发展”,以政治功能引领方向,以服务功能增添动力。成立新茂商圈联合党支部,联合驻区单位,帮助商圈内的党員、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开展“党员示范岗”“诚信商铺”评选活动,推动商圈健康稳定发展。按照“壮大服务类、培育事务类、规范文体类、发展慈善类”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重点地孵化发展4类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已发展培育各类社会组织100多个。
  以“三进”为突破,强化干群联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力量下沉。坚持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组织动员多股力量进社区、入网格,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有效推动居民自治。一是驻区单位进社区。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党建联盟8个,涉及112个驻区单位,参与党员干部1.7万余人次。各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双评议”“双考核”内容。实行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成立县级领导“夜访民情”工作组,定期召开城市党建联席会议,解决民生问题100余件。二是在职党员进小区。以“社区吹哨我报到,共治共建我先行”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在职党员“一员双岗三联评”活动,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共治共建,并在居住小区担任楼栋长或单元长,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熟悉领域,建立“7+N”便民服务体系,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将党的工作由社区所属党员向社区内全体党员延伸,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三是职能部门进小区。组建综合执法平台,将公安、住建、消防等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下沉到各小区,建立“群众吹哨、街居响应、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快速调动执法力量,着力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从职能部门和热心居民中挑选优秀人才,担任物业监督委员,共同参与小区建设和管理。
  以“三联”为牵引,强化多方联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内容拓展。从创新党群服务入手,抓实区域化党建工作,拓展党群服务内容,整体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一是事务联商。依托“夜访民情”“四方会议”等制度,定期组织驻区单位、物业企业、执法部门、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参加联席会议,对居民关注的重大事项共同协商解决。对小区物业管理服务重大事项实行“三议一审两公开”决策流程,即由网格党支部、业委会或物业企业提出决议,社区党组织召集联席会议,业主大会作出决议,社区党工委审核,并将推进过程和实施结果向全体业主公开,确保广大居民有序参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二是推进活动联抓。推行“N+1”品牌帮建,即多个驻区单位帮建1个社区党建品牌,创建“1+1+N”“五民工程”“邻里一家亲”等城市党建品牌30余个,免费向居民开放驻区单位活动场所20个。制定“一心为民,只跑一次”服务清单,建立“妈妈驿站”“爱心超市”。着力打造红色党建示范带,在小区、楼栋、商圈内建设党建文化宣传点,设计红色精品教育线路2条,创建城市红色教育基地1处,开展具有县域特色的城市红色教育。广泛开展红色楼门创建活动,打造党建精品楼栋63个。三是服务联办。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将驻区单位、党员居民、志愿者等统一编入网格,组成便民服务团队,实现社区组团联户全覆盖,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提升服务质量,联合开展“党建联动,为民服务”活动,社区党组织每季度牵头开展居民“问卷调查”,梳理形成“诉求台账”,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将需求、资源、项目、责任“四项清单”公示,接受居民监督。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活动场所开放化”的理念,全面加强党组织服务阵地建设,高标准打造网格党群议事厅8个,搭建综合服务区、矛盾调解区、党员活动室等,为居民提供党建服务、行业服务和群众服务。同步开发“红色e家”APP,让业主参与服务管理更直接、行业监督更便捷、基层参与更广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档升级。(作者单位:中共通化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    元
其他文献
每当走进乾安县大布苏镇莫字村, 一排排树木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一间间砖瓦民房宽敞明亮,一条条新建的通村道路宛如银色玉带,一座座瓜果蔬菜大棚孕育着绿色的希望……到处干净整洁、 清爽宜人,莫字村犹如一枝奇葩在美丽的太阳下静静绽放。说起莫字村的变化, 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迟福忠,大家都说他是百姓心中名副其实的好支书。  莫字村位于乾安县大布苏镇北部,辖4个自然屯,全村面积38.62平方公里
期刊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在听取学院的教学培训情况后,習近平总书记说:“这样的培训方式是对路的,就是要坚持‘干而论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治理体系建设,基础就是我们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夯实这个基础?就是社区的管理、治理。社区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社区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靠党组织的加强和延伸、创新,把基层工作做
期刊
长春市二道区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径,将党建引领老旧散弃小区综合治理作为城市基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着力破解有物业小区服务不到位、无物业小区管理分散等难题,全面推动老旧散弃小区提质升级,不断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突出“三级共治”,构建党建引领“植根嵌入式”治理架构,推进党的
期刊
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讲政治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首位,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从而推
期刊
通化县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秉持“创城为百姓、创城惠民、创城靠民”的工作理念,按照“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找准党建和文明创建的切入点,着力解决创建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党建和文明创建交汇融合、双向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创城格局。坚持高位谋划,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期刊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洮南市黑水镇旭日村,水泥路四通八达,庭院围栏整齐划一,街道有专人定时清扫,家家户户主动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前,道路泥泞不堪,村内都是土墙,晚上出门一片漆黑,臭水沟气味难闻,柴草垛乱堆,垃圾乱倒。如今,旭日村人居环境和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旧貌换新颜,村内基础设施齐备、产业项目全覆盖。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和村党支部书记赵海朋
期刊
在国有企业中推广和践行“枫桥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因此,确保国有企业的持续和谐稳定,就是确保重点行业的持续和谐稳定,就是确保人民生活的持续和谐稳定,就是确保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持续和谐
期刊
城市基层党建事关基层政权稳定、事关现代化城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只有充分認识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把握“党建规律”,夯实执政根基。我们党在深刻把握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这是对党建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不断总结推广城市基层党建的经验举措,推动
期刊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建设发展中展示发展成就、人文走向、精神风貌的核心载体,始终是学校党委加强全面建设的重要环节。长春建筑学院党委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践行教育强国使命,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培养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中,注重突出党的红色文化元素,大力开展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在落实教书育人目标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时代要求。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学校党
期刊
近年来,随着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呈现多元化,职工诉求日益多样,对企业和工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切实摸清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构建起普惠服务职工工作体系,竭尽全力为职工解难事、办好事,努力适应职工期待。为了满足广大职工的需求,长庆采油三厂工会积极探索关爱服务职工工作方法,持续深化服务内涵,优化服务模式,建立了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