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亲角度浅析《呻吟语》中的传统美德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呻吟语》是明末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历经30余载所著的探讨人生哲理的一部著作。当今学者对《呻吟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为人处世、自身修养、民本思想、文学价值等方面。很少有人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谈及它的家庭美德思想,尤其从事亲的角度分析。《呻吟语·伦理篇》中,吕坤对事亲思想的论述颇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内涵。笔者将其归纳为三点:人之事亲,事心为上;事亲关键,悦其父母;祭祀先祖,诚敬行孝。
  关键词:吕坤 《呻吟语》 家庭美德 事亲
  事亲即孝顺自己的亲人。事亲是孝道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孝道伦理思想又是家庭美德思想的核心。因此,事亲在家庭美德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呻吟语·伦理篇》中,吕坤对事亲思想的论述颇多,笔者将其归纳为三点,即人之事亲,事心为上;事亲关键,悦其父母;祭祀先祖,诚敬行孝。
  一、人之事亲,事心为上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呻吟语·伦理篇》)作为子女,侍奉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把关心、体贴、理解父母的心思放在首位。其次是关照父母的身体。最差的是只知道关心父母的身体而不知道体谅父母的心,比这更差的是只讲空话而没有行动。因此,吕坤认为“父在居母丧,母在居父丧,以从生者之命为重。故孝子不以死者忧生者,不以小节伤大体,不泥经而废权,不徇名而害实,不全我而伤亲。所贵乎孝子心者,亲之心而已。”(《呻吟语·伦理篇》)也就是说,对孝子来说,最宝贵的孝心就是按亲人的心意去做,满足亲人的心愿。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关怀体谅父母的心,不仅仅是照顾他们的身体。孔子早就提出孝亲不仅是能养,更重要的是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
  二、事亲关键,悦其父母
  孝顺父母最关键的是让父母开心快乐。“人心喜则志意畅达,饮食多进而不伤,血气冲和而不郁,自然无病而体充身健,安得不寿?故孝子之于亲也,终日乾乾,唯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头。自家既不惹起外触,又积极防闲,无论贫富、贵贱、常变、顺逆,只是以悦亲为主。盖悦之一字,乃事亲第一传心口诀也。即不幸而亲有过,亦须在悦字上用功夫,几谏积诚,耐烦留意,委曲方略,自有回天妙用,若直诤以甚其过,暴弃以增其怒,不悦莫大焉。故曰: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呻吟语·伦理篇》)作为孝子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小心谨慎,设法让父母开心快乐,悦字是孝亲的第一秘诀。所以,吕坤说:“人子和气愉色婉容,发得深时,养得定时,任父母冷面寒铁,雷霆震怒,只是这一腔温意,一面春风,则自无不回之天,自无屡变之天。谗谮何由人?嫌隙何由人?”(《呻吟语·伦理篇》)作为子女只要和颜悦色,再冰冷如铁的父母都会回心转意,更何况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发怒。在我国古代,子夏向孔子问孝,孔子对他说:“色难。”(《论语·为政篇》)就是说孝顺父母最难的是在父母面前能够经常和颜悦色。吕坤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
  三、祭祀先祖,诚敬行孝
  父母去世,要祭祀追恩、诚敬行孝,而不是祈求降福。“子孙之祭先祖,以追养祭孝也。自我祖父母以有此身也,曰赖先人之泽以享其余庆也,曰我朝夕奉养承欢,而一旦不复献杯棬,心悲思而无寄,故寄荐以伸吾情也。曰吾贫贱不足以供菽水,今鼎食而亲不逮,心悲思而莫及,故寄荐以志吾悔也。岂为其游魂虚位能福我而求之哉?求福非君子之心,而以一饭之设,数拜之勤,求福于先人,仁孝诚敬之心果如是乎?不谋利,不责报,不忘其感恩,虽在他人犹然,而况我先人乎?”(《呻吟语·伦理篇》)子孙祭奠先祖是为了感念先祖的养育之恩、弥补自己的悔恨之意,以尽自己的孝心,而不是让九泉之下的先祖降福给我们。如果是为了祈福,那么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心、孝子之心。真正的仁义至孝、诚敬之心是不图回报、不图感激的。
  参考文献:
  [1][明]吕坤.精校呻吟语[M].[清]陳宏谋,评.汤寿铭,校.上海:会文堂书局,1924.
  [2][明]吕坤.呻吟语[M].邓洁明,译注.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
  [3]马涛.吕坤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辽强,男,硕士研究生,神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传统之中,女性较多地扮演着自然的化身,传统俄罗斯道德的护卫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俄罗斯的“灵魂”。东正教的圣母崇拜以及与此有关的斯拉夫原始宗教崇拜,在此类“圣母式女性形象”之中,并逐渐在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对优美女性所进行“神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男权社会下对女性形象的规定与约束。  关键词:《叶甫盖尼·奥涅金》 圣母式女性形象 社会性别  19世纪俄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学是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和《白鹿原》中的白灵、田小娥分别展现了叛逆的绝叫者,晨曦中的觉醒者和夕阳下的叛逆者三类不同的女性青春叛逆形象,代表了三种不同环境下的精神
该课题主要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培养后MEF细胞相对于原代MEF细胞筹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以期查找出其中对ES细胞增殖
鲁迅《祝福》一文中描写了许多祭祀活动,如祭灶、祝福和祭祖等民间习俗,而提到祭祀活动就不得不谈及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了,《祝福》中同样也描绘了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
摘要:《西游记》是根据唐玄奘到天竺取经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小说,书中所构故事怪奇淋漓,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神魔小说,更蕴含着各类丰富的哲理,比如其中的为师之道,在今日仍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以小说中的唐僧、菩提祖师以及观音菩萨三人为主要剖析对象,探究其中的为师智慧。  关键词:《西游记》 小说 师道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与思想艺术价值自
本文主要从“诗”和“经”两方面去解读《关雎》中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以及精神内涵.
目的:通过检测局灶性IR大鼠脑组织中水,钠,钾,钙以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来证明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论:下肢缺血预处理和早期缺血后
宫泽贤治是日本知名童话作家,其作品多将神、人、鬼、植物、动物与自然熔为一炉,再加以独具特色的声音文字、色彩鲜活的笔法,使得他的许多作品其实都远远超出了儿童文学的规
摘要: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许多诗歌中,都以孤独为基调,孤独也是其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本文将以其代表作《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序曲》《远游》为例,讨论在华兹华斯诗歌中所呈现的主题“孤独”,分析这一主题背后表达的思想,以期为华兹华斯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威廉·华兹华斯 孤独 英国文学 诗歌鉴赏  孤独(solitude)无疑是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中一个高频词,也是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