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二乌煎液外洗治疗带状疱疹123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1108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77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2月使用二黄二乌煎液外洗治疗带状疱疹患者123例,全部病例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其中男79例,女44例,年龄16~78岁,病程2~4周。
  治疗方法:外洗药物由苦参、黄柏、大黄、龙胆草、青黛、白鲜皮、川乌、草乌等中药组成。上方水煎3次,30分/次,共取汁1000ml,趁热熏洗,或溻渍患处,10~20分/次,2次/日,3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痛疼症状消失;②显效:皮损消退90%以上,偶有轻微痛疼;③有效:皮损消退30%~89%,仅有轻微痛疼;④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或痛疼症状未缓解。
  
  结 果
  
  1疗程结束后,123例患者痊愈87例,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1例。痊愈率70%,有效率93%。疗程结束后1~3个月内所有患者随访,除4例失访外,均无皮损及痛疼症状。
  
  讨 论
  
  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Z-V)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以群集性小水疱伴神经痛为特征。带状疱疹系潜伏在脊神经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神经纤维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趁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及各种诱发刺激作用下,再次活动,生长繁殖,并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或坏死,产生神经痛及沿神经纤维播散在皮肤产生群集性、节段性水疱[1]。其疼痛患者口诉呈刀刺样,针扎样,令患者身心十分痛苦,恢复缓慢,愈后多留有后遗症,其后遗疼痛往往可持续几个月至半年。
  中医则称为“缠腰火丹”、“蜘蛛疮”。认为多因肝郁化火,或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兼感毒邪而发。病理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网状变性[2]。据病因、病机、病理,结合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之理论,借助药物的热力与渗透原理,自拟中药外洗方。应用方中苦参、黄柏有对细菌细胞膜呼吸和RNA合成的抑制作用;大黄中的鞣质能改善毛细血管的致密性,降低皮肤炎性水肿的阿司匹林样作用及生肌作用;龙胆草中的狼牙菜苦苷抑制中枢神经及川乌、草乌中乌头碱类生物碱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白鲜皮、青黛清热燥湿、泻火收敛[3]。多药协同,其煎液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消炎、收敛生肌、修复皮损的功效。加之药液的热力与渗透可对炎性神经节及神经末梢有局封和修复作用,故而有明显的镇痛和安抚效果。所以,以上组方既具有中医理论的辩证方法,又有现代医学治疗机理的支持,其主要特点是:缩短疗程,减轻疼痛,防止后遗神经痛。具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故而疗效确切、疗程短、见效快,且防止了神经痛等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等.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95-98.
  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303.
  3 徐国钧.生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对轻、中度肾功能衰竭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有关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控制血压、改善心肾功能,纠正水电平衡及给予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结果:使用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平均对每个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使用后,使肾功能及CO2CP、血钙、血磷、NPN明显改善。结论:早期及时使用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对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80%以上病人的心肾功能得到明显好转,无任何不良反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康脑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显著升高,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康脑丸治疗中风后遗症,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缺氧、消除氧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术后灌肠在急腹症病人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7例急腹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就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1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总体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中药灌肠在急腹症病人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实用。  doi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三金汤”对肝脏分泌胆汁的促进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近15年来,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T型管引流66例分阶段进行观察,分别记录T型管胆汁引流量在各个阶段的多少,观察“三金汤”对肝脏促进胆汁分泌量的影响。结果:口服“三金汤”在相同饮食、相同外科常规治疗条件下,粪便无异常改变,胆汁引流量明显增加。结论:中药“三金汤”对肝脏分泌胆汁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胆汁分泌 三金汤  doi:10.3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74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9月乳腺门诊就诊的经过临床检查、红外线扫描、彩色B超及必要的X线钼钯摄片检查均诊断为乳腺增生的500例女性病人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年龄19~58岁,平均30士0.4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5年。全组病人皆有乳房胀痛,其中368例为周期性疼痛,一般在经前5~1
期刊
摘 要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病原体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所致。常因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急、慢性宫颈炎症,或因不讲卫生,雌激素缺乏局部抵抗力差而引起。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宫颈糜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70    资料与方法    收治宫颈糜烂患者100例,其中20~35岁68例,36~55岁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7    资料与方法    2000~2007年收治慢性肾衰竭(CRF)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8.56±12.27岁,其中慢性肾炎21例,肾病综合症8例,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7例,血肌酐490.21±81.52μmol/L;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71    资料与方法    收治患者50例,绝经期均在3年以上,年龄50~65岁。病程5个月~11年。劳力性心绞痛34例;自发性心绞痛16例。稳定型32例,不稳定型18例。心绞痛程度:1级为12例,2级25例,3级9例,4级4例。心电图表现:心肌缺血43例。心率失常:合并室性早搏8例,房颤9例,房性早搏6例,窦性心动过速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DR在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急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检查资料,测量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结果:骨折17例;膝关节间隙内外不对称差值≥1.0mm19例;膝关节间隙内外基本对称差值<1.0mm2例,膝关节间隙内外对称2例。结论:DR为膝关节骨折提供直接依据,分析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的改变为X线平片诊断韧带及半月板急性损伤的有效间接征象。  关键词 DR MRI 膝关节韧带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期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发作期针刺翳风、大椎、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治疗,并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片,含服金嗓子喉片等;缓解期服用自拟解郁降火汤治疗,并嘱患者尽量改善其不良的生活习惯。结果:总有效率94.3%。结论:分期采用不同治疗的方法,可发挥各种疗法的特长,相互为用,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 分期治疗 发作期 针刺 药物  doi:10.3969/j.iss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