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野草》语言的曲折美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ehu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鲁迅的唯一一本曲折幽晦的散文诗集,《野草》的语言中蕴藏着引人入胜的曲折美。鲁迅在创作中运用含蓄委婉的措辞构建出散文诗集《野草》曲折深沉,而又洋溢着动人诗情美的语言。这一种曲折笔致,服从于鲁迅的抒情需要的同时,也是散文诗这种体裁自身所具备的特性。
  【关键词】《野草》 曲折美 含蓄委婉
  一、前言
  《野草》作为鲁迅唯一一部散文诗集,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鲁迅内心世界的苦闷与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部散文诗集中,有着含蓄委婉的措辞,矛盾对立的悖论以及反复运用连词“然而”造成的曲折效果。因此读《野草》这一部散文诗集,读者往往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一部诗集的语言很美。这种语言的美感就是曲折之美。
  诚然,曲折的笔致使得《野草》获得了“艺术的高度优美性”,但鲁迅创作《野草》,其目标的阅读受众是群众,而曲折的笔致往往会加大其散文诗中思想内容传达的难度,那为何他仍选择用这样曲折内敛的语言进行表达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鲁迅本身创作偏向、二是他在特殊时期抒发感情的需要,三是《野草》作为散文诗集这种体裁的要求。
  鲁迅曾批评过清末谴责小说的语言,认为这些作品的语言最大的毛病就是“辞气浮露,笔无藏锋”,即是指这些作品的语言都过于直白而缺少含蓄曲折的笔致。鲁迅不仅在文学批评中表达自己的这一观点,他在给李霁野的一封信里,也表露过自己对作品语言曲折含蓄的偏向。鲁迅在信中曾指出《生活!》一篇小说的结尾一句话这喊声里似乎有着双关的意义不够含蓄。鲁迅是这样解释的:“我以为这‘双关’二字,将全文的意义说得太清楚了,所有蕴蓄,有被其打破之虑。我想将它改为‘含着别样’或‘含着几样’。”鲁迅在这里指出的是小说,然而根据诗的特性,其语言也许更应要做到曲折含蓄。因此,在《野草》创作中,鲁迅力避“辞气浮露”的弊病,力求在含蓄曲折的语言中包含更深的诗意。正是这种要求,使得《野草》这部散文诗集的笔致曲折而含蓄。
  委婉的措辞在《野草》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如《题辞》中对“充实与含蓄”的表达,又如《秋夜》中对两棵枣树的描绘。鲁迅,正是采用这种不直陈本义,而用委婉之词烘托或暗示以使人细细揣摩的措辞,达到《野草》曲折笔致的构建。
  鲁迅在《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那时难于直说, 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为什么难以直说呢?不直说,鲁迅又采取了何种方式去说呢?
  鲁迅的难以直说,实际上是因为他在《野草》中所蕴含的自身哲学的不易说,因为无言以对,言不能尽意,“思到深处是孤独”的语言困境,让鲁迅在创作野草时不得不使用曲折含蓄的语言。然而,鲁迅并没有选择放弃表达自己“哲学”思想与抒发情感的创作。“这样一位认真的艺术家是不会像当时的青年作家那样直抒自己受挫折的感情的,他必须找到能够包容他哲学沉思的适当形式,必须构建其适合这一目的的语言。”认真的鲁迅,在创作《野草》的过程中,选择了曲折的措辞,构建出达到能够包容他哲学沉思与思想情感的语言。
  《野草》中散文诗,有许多迂回措辞的存在。在鲁迅开始创作《野草》第一篇散文诗《秋夜》时,就使用了曲折的语言表达: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秋夜》中的“我”,在后园中看到了枣树胜利地战胜了夜空:天空不安得仿佛想离开人间,月亮也窘得发白地暗暗躲避,连那夜游的恶鸟也飞走了。面对枣树的胜利,“我”给予快慰的笑声:“我忽然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笑声明明是由“我”发出的,然而这笑声在鲁迅的笔下却被描写成是从别处发出的。接着,鲁迅并没有选择进行解释这“吃吃地”笑声是从我嘴里发出的,反而是转写笑声之轻与周围之静,然后才为读者揭示这笑声的来处:“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在迂回地描写了笑声以后,鲁迅并没有选择为读者揭示笑声来源,反而是写这笑声引起了四周的应和,这样的描写,以动衬静地表现出周围环境的沉寂,同时又委婉地表达出鲁迅孤军奋战的心迹。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曲折的笔致,一方面增强了文章诗意抒情的气氛,取得了比直接描写“我”发出笑声所不可能达到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也满足了鲁迅抒发自己孤军奋战心情、以及对“枣树”所象征的革命战士不屈战斗精神的颂赞的情感抒发需要。
  《野草》中如《希望》一文的绝望与希望之间的相互徘徊而最终表达希望之意,《题辞》中的空虚与充实的不断转换蕴含作者深沉情怀……都是鲁迅曲折笔致的体现。有人将这种曲折的诗的表现方法看作是恶趣味的败笔,然而这一看法,是对这种曲折委婉的语言艺术产生隔阂。实际上,鲁迅采用委婉的措辞,更多是为了满足抒情的需要。这种委婉的措辞,使《野草》的语言达到了韵致含蓄,笔有藏锋的效果。迂回曲折的作品语言让读者不自觉地停留下来,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品读这些语句,达到了与作者一同完成诗歌形象与内涵的创造,从而体味到深藏这曲折语言背后的无尽情怀。
  《野草》这一部散文诗集,曾被冯雪峰评价是具有“艺术的高度优美性”的,而构成它“艺术的高度优美性”这一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为语言美中的曲折笔致。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特性的曲折笔致为《野草》带来了委婉而诗情的语言美。象征手法的运用,带来了寓情于景的艺术效果,隐喻而含蓄意象背后传达出作者的背后的思想蕴含。这样的一种含蓄曲折的语言,一方面能够满足诗歌体裁所要求的韵致含蓄,达到与平铺直叙所不同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是服从于作者抒情的需要,使读者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鲁迅生命哲学与思想情感的弦外音、言外意。
  【参考文献】
  [1]冯雪峰.《回忆鲁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2]鲁迅.《鲁迅书信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3]孙玉石.《<野草>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下卷)》[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5]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东洲草堂文钞》卷五[M].台湾:文海出版社,1971.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小说《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去感受: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富有神话传奇故事情节,特殊人物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 艺术手法  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出场各有特色,通过三个特殊人物的细节描写,就会发现作者曹雪芹多种艺术手法的匠心独运。  先说贾府里的当家主妇王熙凤的第一句,“我来迟了-------”周围的丫头,
期刊
【摘要】2006年被称为“中国电视选秀年”。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在我国迅速盛行,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争议,至此,大家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到了2016年的现在,国内的各种娱乐选秀节目都进行了不同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对现阶段下的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进行概述,并分析电视选秀节目兴盛的文化背景,以及未来对选秀节目的一些改革,致力于打造高层次电视选秀节目,加强政策、法规及制度
期刊
【摘要】爵士乐作为一种新的音乐体系,该音乐体系可追溯到1917年的美国,爵士乐可分为冷爵士、热爵士、自由爵士、布鲁斯等,爵士乐通常以和声为主,具有独特风格。本文将对爵士乐的和声技法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对爵士乐的全面了解。  【关键词】爵士乐 和声技法 特征 分析  爵士乐兴起于19世纪,当时的爵士乐是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并混合了拉格泰姆、布鲁斯等音乐,可谓是一种“混血”产物。爵士乐自发展以来,
期刊
【摘要】子女的监护,是中小学教育重中之重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自然成为教育关注的又一焦点,而这个任务必然给学校、班主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 加强留守儿童在学校的道德教育、注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任重而道远。社会的飞跃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越来越好的条件,学习条件也越来越好,学习氛围也会越来越浓,只要我们不懈地坚持下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满足人民在物质上的需求,也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主要途径,所以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群众文化在社会和谐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其主要有增进群众感情、化解社会矛盾和提升文化层次三方面的作用,因而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群众文化 和谐社会 重要性  一、有助于
期刊
【摘要】美育的艺术教学与组织形式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组织的活动的形式来体现的。因此有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组织形式及方式来完成美育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美育的艺术教学 课外活动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把艺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整体性的教学阶段。  学龄初期的儿童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是长于具体的,整体的把控,所以他们总是把内容和形式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学龄初期的
期刊
【摘要】在现行人教版课本上没有提及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学生很难理解,下面就这两种错误展开说明。  【关键词】“右”倾投降主义 陈独秀 “左”倾冒险主义 王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和13课分别学习的是国民大革命和红军长征,在讲授这两课时,笔者分别向学生提及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因这部分内容课本没有涉及,学生很难理解,
期刊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受到升学、适应考试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作文教学模式依旧受到技巧化、模式化倾向的影响。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应当综合进行改革,推行个性化、人性化作文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作文 教学  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正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得到提高,但是总的写作教学还没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写作习惯, 不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学生搭建了创新能力发展的平台,从而悟出数学的真谛,学习数学就会轻松愉快,就会体会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使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境界。  一、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优劣,学习效率的高低,很大程
期刊
通过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我深刻地领会了:作为我们教师,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万紫千红随风去,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就是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应该是存留“一片冰心在玉壶”,一颗红心,两袖清风,志存高远,堂堂正正教书,实实在在做人;应该是“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教师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