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织锦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p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南城的一家小店里寻到一幅“绿度母”织绵和一只玛瑙材质的鼻烟壶。对鼻烟壶判断很简单——只看材质表面的时代磨痕和加工方式就可大致断个代。只是这幅织绵让我有些犯难,因为平时很少接触这类藏品,这幅“绿度母”为五色织锦,整体为金地、红花、绿叶及人物,棕色背光并以玄色轮廓线勾勒。当时我只大概推测为清代皇家赠予西藏、青海或内蒙地区各宗教领袖的“统战性质的礼品”。
  后来曾找当年还在北青报英文版《今日北京》做编辑的苗亚杰看过。苗亚杰当年和台湾藏界玩古玉的前辈走得很近,一起专门为看古玉去内蒙古赤峰博物馆看当地出土的被考古界命名红山文化的古玉。上班时他脖子、耳朵上还挂一二件鸡骨白首饰,令懂玉的同好大为惊叹。后来苗君去了英国伦敦大学学了个很生僻的专业,好像是东方古典艺术,毕业后到香港英国索斯比拍卖行工作了。有点扯远了。当年苗亚杰看了后认为是“南京云锦”。 在我的印象中只在介绍西藏的画册上见过云锦的图片, 在雍和宫见过类似唐卡真迹, 以我的微薄知识并不能确认此幅既为云锦。
  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不承想,我竟遇到两次能解疑的机会,可惜都失之交臂。一次帮德国在京的3W俱乐部(该俱乐部是德国在京的职业女性发起组织的一个同仁俱乐部) 请故宫研究织绣的研究员宗凤英女士在凯宾斯基饭店讲解明清皇家女性服饰工艺及等级制度。因是女性专题讲座谢绝男士旁听, 这一机会只能遗憾地失之交臂。讲座后向认识的3W会员玛雅打听, 她们除了服饰等级更关心的是当年女性内衣的材质和形式,与我关注的问题相差十万八千里。
  还有一次是在与罗哲文先生聊他的老师梁思成时, 罗先生提到了梁先生解放前供职的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先生。当年梁先生称朱启钤先生为朱桂老。朱桂老北洋时期曾任交通总长和代国务总理,是民国时期收藏织绣的大家。朱桂老著有《存素堂丝绣录》《女红传征略》《丝绣笔记》《清内府刻丝书画录》《清内府刺绣书画考》等研究织绣专著。这一细节让我找到了解疑的方向,只是朱桂老的著作解放后再没出版过, 普通图书馆馆藏中也找不到它的踪迹。
  三年后我为一部电视剧写一些文字, 在哈尔滨呆了两个半月, 平时没事就往古玩店跑。功夫不负有心人,无意间,我在一家卖书画文房的店内发现了两本由黄宾虹和邓实编神州国光社出版的美术丛书,版本为民国二十五年夏三版续完,其中收录有朱启钤先生的《内府刻丝书画录》,莫是龙《画说》《南窑笔记》,程瑶田《纪砚》等篇。我一见之下激动之情没能掩饰,又加上说的不是本地话。店老板就开了一个我当时承担不了的价,无奈只好从他店里选了几本邓云乡集和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历代服饰研究》,遗憾地离开了。客观地说,卖我的这几本倒是平价。
  回北京后一连两周心里还是放不下那两本书。突然一天,我有了个主意,于是就上网在QQ上寻找注册地在哈尔滨的网友,终于在网上找到了个网名叫黄玲的网友,于是开始向人家“套瓷”。好不容易熬过一周,跟黄玲聊成网友后开始向人家提出帮忙的要求,在我描述地址后,黄玲为我买到了那两本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书,价格比我当时的价格省了一半。令人感动的是黄玲不要我还钱,我只好寄礼物表示了谢意。
  有资料后,才解开云锦之谜。
  御用云锦产自南京,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元代起,南京云锦成为皇家服饰专用品,以后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清代的时候,云锦的品种已经相当繁多,为此清政府特意在南京设立了“江宁织造署”,云锦的织造盛极一时。
  云锦主要分为织金、库锦、库缎、妆花四大类,其中“妆花”工艺最为独特,它在同一纬道的图案上使用不同颜色的纬线,产生出逐花异色的效果,这种工艺技法,即使使用现代化的纺织机械也无法完成。长期以来,云锦一直保留着传统的织造方法,每台织机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作业,熟练工人忙碌一天,也只能织造出五厘米长的云锦。
  云锦在织造中还大量使用纯金线和纯银线,并且配以五彩丝绒线、金翠交辉的孔雀羽绒等稀有名贵锦线,这种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的制作也称金宝地。是清乾隆时期吸收了英法等欧洲国家的一些装饰手法和纹饰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西洋风格的织锦。金宝地除了用料考究外,还采用自然晕色的方法织制花纹,使花纹色彩由浅入深,所织图案在锦面上变化自然逼真。在技术上采用了通梭、短跑梭、挖梭三种工艺方法来配制花纹色彩。这样既可减少织物层次和厚度,又可省料省时。
  妆花技艺在纺织业是十分罕见的,从而也使得云锦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常见的妆花品种有:妆花纱、妆花罗、妆花绸、妆花绢、妆花缎。妆花缎为云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而据《范子计然》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齐国锦绣,上价二万,中万,下五千”的纪录。可见织绵的名贵。
  元、明、清三朝,“南京云锦”一直是宫廷御用的贡品,一直由官府垄断生产,这在文献中是有记载的。如清光绪《大清会典事例》中说顺治初年定,御制礼服,及四时衣服,各宫及皇子公主朝服衣服,均依礼部定式,移交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恭进。比如皇帝龙袍,就照例由当时如意馆(今在北海公园画舫斋内)第一流画师精心设计作出图样,经过皇帝亲自审定认可后,才派专差急送南京,由织造监督,计算出各道工序,每件衣服用料若干,用工若干,作成后,按时派专官护送到京。今存“南京云锦”文物上的款识就真实地反映了官府严密督办的情况,如南京博物院和南京云锦研究所中收藏的作为贡品的锦缎匹料的缎尾就有:“江南织造臣庆林”、“江南织造臣增崇”、“江南织造臣七十四”、“江宁织造高晋”、“江南织局内造”等款识。
  几年前看了西汉马王堆出土的织品,发现其创始年限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马王堆织品,材料是平纹地而用斜纹起花的绮丝织品。乘云绣的花纹由各种卷绕的弧线构成,有如变化多端,翻滚缭绕的云气。是西汉贵族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
  回顾十几年来对织锦的追问,我在城南处得到那幅妆花缎“绿度母”,当是云锦。我将它装框后置于床头旁,睡前看一眼有静心安神之功效。这也算是一种对先人智慧礼敬的宗教吧。
  编辑/宋冰华
其他文献
一样是50岁,有些人看起来像60岁,而有些人看起来却只有40岁,这种现象您一定不陌生。为什么有些人衰老得快,而有些人却总显得那么年轻?其实,衰老与基因、运动、饮食和环境密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06年创意产业风起云涌,北京、上海高举起创意之都的大旗,站在创意产业的浪尖.
巴里坤湖的清晨  在温暖的春天,来自于东天山清凉的雪水用巨大的丰润化做细细的泉流注入了安静的巴里坤湖。那时,蒲类用纤细得像藤一样悠长的身体紧紧缠绕着岸,一眼望去,满目清幽,湖草一色,和雪山相得益彰。于是,蒲类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作为了自己家园的名字,信手拈来,随意得很。那些人中,有一些叫大月氏,还有一些叫羌人。大月氏从遥远的欧洲闻着水草的芳香迁徙到了亚洲,像春天的草种一路撒到了古代西域、河西走廊。 
期刊
去古潼关拜谒杨震公祠,虔敬先生的人格,仰慕那“四知却金”、“清白传家”的千古流芳,是我许久以来的心愿。  那天到达潼关古城高速公路出口时,离祠堂开门的时间尚早,我便先去了县城西塬新建的观光台,这里可以登高望远鸟瞰胜景。沿着塬畔建起亭台楼阁,通道蜿蜒,绿地连片,树木葱笼。登上观光塔放眼望去,一派宏大壮丽的景象:黄河在这里携手渭水、洛河之后,在古潼关城墙脚下以90度直角华丽转身,一路浩荡奔向东方。三河
期刊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美术内容丰富、造型古朴、色彩明丽,富于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各类民间美术样式
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和本刊共同主办的红星奖评选,主要目标是希望能够借助这样权威性的活动,加大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拥有自己工业设计领域里的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新时期下土地测量工作的价值与作用就得到突出。然而实际工作中,土地测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针对这些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对土地测量工作进行简单的描述,阐述土地测量工作的重要作用,分析土地测量工作影响因素,提出土地测量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就解决策略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收藏、展览、研究”三足鼎立的传统博物馆模式被世界艺术馆打破,建设一个中外文明的交流平台和世界艺术的展示窗口的发展思路体现着开放的意识、互惠互利的愿望和精诚合作
数媒时代,高校培养的广告人才应具有符合时代特性,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