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图书馆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是书籍的海洋,知识的宝库,文化的殿堂,是文脉传承之地,是丰美辽阔的精神家园。当我们置身图书馆,面对肃穆的书墙,闻到沁人的书香,一个爱阅读的人,会油然生出“天堂莫过如此”的感慨。
  一个人需要图书馆。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我们在阅读中抵达智慧,抵达丰富,抵达优秀,抵达精神的自由、强健和幸福。一个城市需要图书馆。图书馆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丈量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是城市的文化会客厅,承担着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功能。一个民族需要图书馆。我们自诗书传家的历史中走来,往现代文明和民族复兴的未来走去,建设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培养大众的文化自觉,以文化人,图书馆有着神圣的使命。
  圖书馆,寄托着我们对文化的思慕和信仰,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索。爱图书馆,是爱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爱一条通往理想人生的道路,爱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执笔/黄菲)
其他文献
年少时在长沙求学,参观完岳麓书院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寻找朱张渡,以此感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寄托思古幽情。  从湖南一师穿过书院路便到了六铺街江畔,当确定自己所处的地方就是朱张渡时,我却大失所望:踏着泥泞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竟是荒芜与凄凉。惆怅中,我不由得有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凉。  年前,我再次来到长沙,漫步沿江风光带,抚摸着张栻和朱熹的塑像,忍不住往湘江对岸眺望,想起先贤在涛声如缕、桨
徐雪寒及其文集  一个郁闷的暮春傍晚,我倚窗阅读巴金译的薇拉·妃格念尔《回忆录》第二卷《狱中二十年》。正看得出神,门道里传来了剥啄声。原来是对门老布尔兄,送来印行多日、颇难购得的《徐雪寒文集》。色泽浅淡的封面上只飘着两片六角形的雪花,倒能表现作者玉洁冰清的品格。我很高兴地拜领了。  转而一想,又不免涌起一阵惶惶惴惴。徐雪寒前辈大半生的岁月,竟与监狱有着障道因缘。他被羁绊的日子比妃格念尔长,经历的生
“托庇洋人”,这几乎是清末民初以来的革命分子、亡命之徒,甚至无端惹祸的知识分子,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时,很自然想到的一条路。无论教会、医院、租界,能躲就躲,可避则避,要不,命即休矣。  以半册《庄子新释》名重士林的已故四川大学张默生教授(一八九五至一九七九年),民国初年任教山东齐鲁大学,不知何故,得罪军阀张宗昌,列名黑名单,军警追缉。张亡命青岛,缇骑循踪而至,命在旦夕。不得已托庇美国牧师德维思家中
在当代诗人中,西川无疑是体量很大的一位,这不单指他身形的魁伟,更是指写作整体的气象、包容性以及语言的吞噬能力。记得第一次接触他的诗,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有本诗歌“红宝书”在一代“文学嫩仔”中影响颇大,这就是出版于一九八八年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一九八六——一九八八》。这本厚厚的红皮诗选汇集了八十年代众多神头鬼脑的诗歌流派,其中,西川孤身入选,诗也只有一首,却挂起一面醒目的旗帜:“西川体。”当时
习近平:引人入胜的“习式风格”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向世界发出了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引起了广泛共鸣。  “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2012年11月15日,在那场
王阳明有一个读书不多,但悟性很高的学生叫王艮。有一天他从街上回来,很兴奋地告诉他的老师说:“今日见一异事。”什么异事呢?“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听了很高兴,这正是对他的学说通俗且扼要的表达。他一贯教导学生,每个人都有良知,只要拂去遮蔽良知的灰尘,良知就在心中。他曾说:“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学知”即学而知之;“生知”即生而知之。为什么?“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这需要时
朋友辞职后,到郊区租了几亩地,种花。我也是爱花之人,便欣然前往,去看看那叶子的绿、花的妩媚。  按照朋友说的位置,爬上一个陡坡,我眼睛寻找着朋友的花园,目光所及,除了一片寸草没有的土地,哪里有一点花儿的影子?正在我疑惑之际,朋友从一条沟里爬了上来,对我说:“看,我这花园怎么样?”  “不怎么样啊,连片叶子都没看到,还花呢?难道花还没发芽不成?”我反问。  “现在还没种花,当然看不到花了。”  “那
就古代文明研究而言,学者们通常都要处理文本(text)与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之间的关系问题。让二者互相印证的“二重考据法”曾经是长期占主导位置的研究方法。然而,随着学术分工日趋细密以及学术方法论的进步,学者们对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越来越持谨慎的态度。与二重考据法相比,完全人类学化的考古学家们强调,解读物质文化应该在不受文本干扰的情况下,按照物质文化本身的逻辑进行研究。而完全后
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八月间,孙犁接连在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冀中人民英勇抗战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尤其是五月十五日和八月三十一日在《解放日报》分别发表的《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和《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优美动人的故事,清新自然的风格,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此,也奠定了孙犁著名作家的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孙犁又回到了他所熟悉的冀中。孙犁的归来,在当地引起了不
一  《玉台新咏》最早著录于《隋书 ·经籍志》,署名徐陵撰,这与现存《玉台新咏》署题一致。至于徐陵署陈衔,当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 “殆后人之所追改 ”。全书共十卷,收录汉代至南朝梁有关女性题材的诗歌六百多首,许多优秀诗歌赖此书得以保存。与诗文并收的《文选》相比,此书专收诗歌,且专收与女性有关的诗歌,既显示其特色,也为这一类诗歌作品的存世做出了贡献。在编辑体例上,由于本书古今作品并收,所以执行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