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启示录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对于很多刚刚艰难完成整转的有线网络运营商来说,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发现自己正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困境:众多先行者探索了几年付出巨大代价的几大增值业务:信息服务、VOD点播、宽带接入等,时至今日仍没有找到能够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
  与此鲜明对照,2009年电信及互联网业务却发展迅猛:电信系的IPTV业务不但风生水起,而且携固网加移动网的融合优势,电信视频业务全面向PC及移动终端迁移的“三屏合一”也正在变成现实;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则更为惊人,以3.6亿的超大规模用户群称雄全球。
  在NGB的发展愿景下,随着广电双向网改造的加速,在基础网络方面,已初步具备了提供电信、互联网等相关业务的能力。在斯的市场环境下,广电能否站在两大巨人的肩膀上,借助电信及互联网的经验,结合广电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广电发展的多业务之路,成为考验广电人生存智慧的一道全新命题,
  
  比比互联网
  
  面对融合的发展和竞争业态,有线网络不得不把自己与互联网相对比。
  前段时间在《中国数字电视》杂志上看到的几组数字,让笔者感受颇深!截止到2009年6月份,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6亿,数字电视户数为5000多万,而网民数量却已达到3.6亿,二者差距之大不言而喻。
  其实,有线与互联网在中国的起步时间应该说差不多: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钱天白先生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oan reachevery com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4年4月20日,中国才接入国际互联网。而我国的有线电视也基本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什么互联网接入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有线网络?显然是广电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二者没有可比性——定位不同、技术不同、甚至职能和功能也不同,笔者将二者捆绑在一起分析,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经过数字化改造,有线的业务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在模仿互联网,如电视短信、交互点播、网页浏览、信息查询、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
  其次,两种网络均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娱乐息息相关,发邮件、查资料、看影视剧、在线聊天等,不但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在某些业务的提供上,有线网络与互联网有交叉性;
  第三,同为“三网融合”的主角,有线网络不得不把自己与互联网进行比较;
  第四,随着有线网络整合化、企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将以一个独立网络运营商的身份冲进市场经济海洋,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互联网。
  鉴于以上原因,有线在思考自身发展时,不由自主就会想到互联网。在未来,互联网与有线网络之间究竟存在何种竞合关系?笔者希望业内同行能够更为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
  
  根本区别:自由交互
  
  互联网与有线网的根本区别,就在“自由交互”四个字。
  众所周知,互联网与有线网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抛开网络拓扑、传输技术、接收终端及业务服务等众多因素,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其实只有4个字——自由交互。
  “自由”,即网民既是内容提供者,也是内容使用者,这也是互联网既能够提供海量信息、又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最根本原因。而有线电视的内容主要由电视台或专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虽然投资很大,但能得到用户认可的内容却不多。
  “交互”,即交流及通信。互联网不仅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通道,更是一个简洁、方便、无障碍的沟通平台,而有线网络目前则只能为用户提供视频娱乐等服务。凭借强大的交互功能,互联网除了支持聊天、购物、搜索、通信等基本服务之外,提供的应用服务范围越来越广,鉴于这一原因,互联网不但占据了用户的大量休闲时间,而且还在进一步侵占工作时间,成为不折不扣的数字神经中枢。
  应用范围的海量扩展、用户的急速增长、接入成本不断降低、接入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整个互联网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与之相对应,只能提供少量音视频内容的有线网络,近年来则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流失量巨大,整转带来的收视费提价,更加剧了这一趋势——在很多年轻用户家中,彩电一度成为游戏机显示终端、碟机播放终端,或干脆是一件纯粹的摆设。
  市场是否有需求是一个产品存在的最基本的理由,互联网的“自由交互”特性为用户活跃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这无疑是互联网的根本魅力所在。
  所以我们看到,能够直连互联网的“互联网电视”,在2009年做得风生水起。虽然一度遭遇“封杀门”,但依然成为彩电厂商的主打产品,多家彩电品牌已计划将互联网功能作为大尺寸平板电视的“标配”。
  其实,电视机本身就是一个业务呈现终端,适配什么样的接入网络,取决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当年,电视主要靠天线接收地面模拟信号;后来随着有线普及,同轴成为标配接口;现在增加网络宽带接口,很正常——为什么当年代表了技术进步的有线网络,却在今天惧怕互联网呢?
  在此,笔者并不是想表述互联网与有线在某个领域的具体业务或技术有什么不同,而是想说明与互联网相比,二者在整体理念上存在什么根本性的不同,而理念是决定一个产业到底能够走多远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有线网络必须承认现实、扭转思维,才能迎头赶上。
  
  四个转变
  
  与互联网竞合,有线网络必须完成角色、经营、服务和定位等四个转变。
  
  1 角色转变:从宣传工具转向产业经营
  长期作为宣传渠道的惯性,使有线网络认为自身首先是宣传工具。其实随着“台网剥离”,尤其是“2008年1号文”颁布以后,国家已开始大力推进有线产业化发展。新的环境下,有线必须迅速转变角色,至少也应身肩双职:宣传与经营。
  也许这个说法并不新鲜,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除政策及体制等外部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有线虽然表面已转换为网络经营者,但很多固有思维模式却无转变。
  比如,如广电系统长期的“政令文化”,已深深地扎根在“有线人”脑中,若干个“不允许”条例,在治理国家音像及影视市场的同时,也束缚了有线人的头脑和手脚;再如一些同行认为“有线电视是主流媒介,这个阵地不能放松管理”!什么是“主流媒介”?其实判断起来很简单,谁对用户影响最大谁就是主流——“1.6亿有线用户”与“3.6亿网民”相比,谁是主流?
  因此,随着“事转企”进程的快步推进,有线必须尽快调整理念,以尽快适应新角色。
  
  2 经营转变:从内容传输者转向网络经营者   长期以来,有线与各地卫视台一直保持着微妙但动态双赢的关系:一开始,有线从电视台获取更多频道,各卫视台通过扩大覆盖也获得更多广告收益。
  然而随着上星节目不断增加,频道与有线网络之间的供求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很多上星台为了增加覆盖,开始免费向地方有线网络提供落地设备,直至到现在的直接缴纳“落地费”。供求关系的变化,意味着有线的角色及经营理念也要随之改变。
  其间有个现象非常值得有线注意:现在几个电视台同时播放某部热播剧的情况非常普遍,对于观众来说,根本不用盯着某个电视台,完全可以在几个电视台的跳转之间享受“NVOD”。除了当地新闻不同之外,其他内容均大同小异,虽然频道多了,但是可看的却少了,已成为电视行业一种无奈的现实。
  频道增加是有线实施整转时普遍提到的一种优势,但听到的回答却是“多了也没用,没什么可看的,我还是只看那几个台”——这是用户需求变化的折射,即以前要求是“吃饱”,现在却要求要“吃好”。况且随着节目增多,尤其是高清节目的增多,有线发现自己的带宽资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富,极易陷入新的尴尬。
  其实,对于一个观众而言,同一个时间只能看一个频道,电信运营商在2Mbps的ADSL上,能创造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有线同轴的价值,实在值得有线人深思。如何充分利用及经营网络带宽?是有线目前应重点思考的一个命题。
  有些问题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思路来想?如,以前付费节目销售主要是采取“分成”或“买断”模式,后者更为普遍。在买断模式中,运营商作为“二道贩子”,在要花钱买节目的同时,还要将几百兆带宽不计成本地搭进去。由于内容欠佳或地网营销能力局限,各地的付费频道销售基本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既然如此,付费内容销售能否全部移交给节目提供商自己来做,有线仅按节目所占用带宽收取一定比例的频率占用费?这样不仅运营商的销售压力有所减轻,也便于内容提供商了解用户需求,也才更符合市场生存竞争法则——这正是互联网的基本运营模式:网络与内容提供商完全分离、独立经营,相互合作、优势各显。
  总而言之,“有线”作为一个网络,首要的战略命题应是网络基础建设及开放式运营,尽快完成从内容传输者向网络运营者的理念转变。
  
  3 服务转变:从传统电视服务商向多业务提供商转变
  笔者所指的“服务”,不仅包括各种服务条款,还包括具体的服务产品,因为尽管“态度好”可卖出更多产品,但前提是你要有用户感兴趣的产品。
  如前文所述,多样性服务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主因之一,有线如何借鉴?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把互联网应用搬上有线,但从各地的实践情况看,用户对这种“山寨”服务并没有多大兴趣。
  结合有线网络当前情况及性质,笔者认为有线网络提供的服务产品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公共服务类。包括基本电视、广播及信息服务节目等。
  第二类是交互点播类节目,如视频点播及信息查询等。节目源除可由节目商提供外,各地电视台也可自建节目库,或以省为单位建立省级“交互网站”(即开放式节目库),主要内容为具有本地特色的资讯及节目,各节目网站可通过干线网互联,以便各地有线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但可充分利用广电新闻采集资源,另外各地电视台网站也无需借助互联网即可有效覆盖至其他地区。如笔者在沧州,要想看到省内另一个城市——邯郸的视频新闻,却必须通过互联网,这样的服务现状对有线来说显然是一种讽刺。
  第三类是“个性”服务,即带有“个人”色彩的、非主流的东西,如通过“电视论坛”,为用户提供—个可以“自由”发表观点的视频空间,这在互联网上不难做到,但如果通过广电网络来做,除了技术上的困难,还存在意识转变的问题。此外,还可提供一些包含个人隐私成分在内的服务,如用户之间的交流、个人博客,个人信箱等。
  上述三类服务的盈利点各不相同:第一类“公共服务”的主要盈利模式仍是广告,有线通过覆盖服务与卫视分享广告收益;第二类“点播服务”除可采用按次或包月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与院线同步上映某部新片,通过与片商分成获取收益;第三类“个性服务”的盈利点主要靠收取带宽占用费(对于用户来说,类似收取上网费的方式),这也是互联网目前采用的模式。分清三类服务的性质,不但可以提供满足广电的公众属性、宣传职能及用户个性需求的兼容性服务,而且还可以化解很多矛盾。
  
  4 定位转变:从独立型媒介向共赢产业链模式转变
  随着“三网融合”与“双向进入”的步伐不断提速,有线网络的终端设备将从机顶盒、电视机,延伸到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多种接收终端。鉴于此,有线也不要只把电视观众作为唯一收视群体,在探讨未来业务发展时只围着电视转,既然互联网可以将电视作为其终端,那么有线也可以将计算机作为数字电视的终端选项,如可在台式机上安装数字电视扩展卡,使其接上同轴电缆就可以直接收看数字电视及高清节目;还可与笔记本电脑厂家合作,预留出数字电视接口等。
  但是,笔者不主张有线在整转初期推广“数字电视一体机”,对用户及有线网络来说,这种“一体机”其实是个“鸡肋”。目前数字电视机顶盒功能非常不完善,体系架构也不成熟,未来必然随着数字电视业务的推陈出新而不断进行软硬件升级,如提高核心解码芯片的速度、扩大内存容量、从单向升级为双向、从标清升级为高清等。对一般家庭来说,购买一台彩电要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一体机的更新周期很可能成为阻碍数字电视新业务开展的绊脚石。
  因此,笔者在终端合作伙伴的选择上更倾向与正在热推“电脑一体机”的PC企业合作,这种“三网融合”型终端无疑将为有线开展互联网相关业务打下很好的硬件基础。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了解临颍县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5年以来疫苗接种情况,为制定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法,对全县2-3岁组630名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在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英语写作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词汇语法运用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
中国台湾省设计师Sheng-Zhe Feng 和 Ling-Yuan Chou设计了一个被螺旋(luó xuán)线分割(ɡē)成两个“世界”的椭(tuǒ)圆壶,让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一边是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边是绿色的植物茁(zhuó)壮生长,一幅悠(yōu)然和谐的景观画就这么出现在我们眼前。
或为斗士,不畏霜雨,振长翅而御猎风;或作逸民,恬淡清幽,理白羽而饮疏月;或当离人,沉郁苍凉,埋长颈而背落日。人生际遇,悲喜交集,全在云鹤。在中原画坛,胡清俊先生应该是与鹤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onic hedgehog (Shh) on the course of liv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R) in rat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eatment with n
素有“西域画家”之称的赵其林,在上世纪60年代中学时便钟情画笔,遍临名家,勤奋耕耘,终日不离笔墨。后赴新疆参军,复员后留在新疆建设兵团,长期从事宣教工作,五十余年,从未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In 2015,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rubber industry had a sharp downturn,and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at current price,sales revenue and export delivery value ha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