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应用,器官已成为人体器官移植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本文围绕器官作为人体器官移植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这一核心,对作为重要客体的器官的法律性质作深入研究和分析,认为器官因存在状态的不同,即活体器官、脱离人体的器官有不同的法律性质。
  关键词:器官;器官移植;供体
  2006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医疗机构临床用于移植的器官必须经捐献者书面同意,捐献者有权在器官移植前拒絕捐献器官。这部规章的出台无疑对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器官及器官移植的概念
  《辞海》描述:“多细胞生物内由不同组织构成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生理功能。”我国2007年公布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规定: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收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
  二、器官移植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目前,我国的民法学认为,脱离人体的器官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并归属于物的范畴。但是,目前学界对作为器官移植重要客体的器官在不同存在状态下法律性质还存在很大争议。下面对活体器官和脱离人体的器官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
  1.活体器官的法律性质
  活体器官是指附着于人的身体并未与人的身体相分离的器官。有学者认为,法律意义上的身体,专指自然人的身体,是指自然人的生理组织的整体,即躯体。身体包括两部分,一是主体部分,二是附属部分。主体部分主要是是人的头颅、躯干、肢体的总体构成,是身体的基本内容;附属部分,如毛发,等附着于身体的其他人体器官、组织。从一般意义上讲,器官、组织为身体的一部分,是身体权的当然客体,每个功能各异的器官均为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出来单独存在,每一个重要器官的损坏都會导致人的生命危险。这个时候,人的身体器官主要体现为一种完全、整体的利益,承载着维护主体人格尊严的生命基础,共同作为人格利益的载体而存在,超出了固有“物”的属性,从总体上应定位于“人格之载体”。近世法律主张以人为权利主体,虽然人体以有体物的形式存在,但活人的身体仍不得为法律上的物。我认为,人的身体为人格所附属,不属于物的范畴。对于活人的身体及一部分,不能成立物权。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术学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的种类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移植以后的器官和其他人体组织和受移植人成为一体的,即成功移植,应为受移植人身体的组成部分,他人不能再主张这些器官、组织的身体权。
  2.脱离人体器官的法律性质
  与人体脱离之后,器官获得了独立存在的性质。从人体上脱离的器官能成为一般意义上的物吗?目前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有限客体说。民法学家史尚宽先生认为,活人之身体,不得为法律之物,法律以人为权利主体,若以其构成部分,即身体之全部或部分为权利标的,有反于承认人格之根本观念。人身之一部分,自然地由身体分离之时,其部分已非人身,成为外界之物,当然为法律上之物,而得为权利的标的。
  第二,器官权说。该说认为:脱离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的性质不属于物的属性,该当事人对此享有的权利为器官权,其为身体权的类权利,跨越身体权与物权两大领域,兼有完整的人格权与绝对的所有权双重属性。未与躯体分离的器官在活体构成人身权之客体,在尸体则成为物权之客体;已与躯体分离的器官在活体、尸体均为物权之客体。
  第三,身体权说。这种主张:为了保护人的身体的完整性,在一定条件下,活体的脱落器官仍视为人的身体,如果侵犯这些分离的部分,亦构成对人的身体完整性的侵犯,必须对受害人承担过错侵权责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的身体的许多部分在脱离人体之后,仍可通过医生的努力而使之与人的身体相结合。如果这些身体的组成部分暂时与人的身体相分离,其目的在于事后根据享有身体权人的意图再将它们与身体连为一体,以实现身体正常机能的保护目的,在他人实施过错侵权行为并导致这些脱离权利人身体的部分损坏时,权利人的此种目的即得不到实现,其人身的完整性也得不到保护。因此,应根据分割他人身体完整性的权利责令侵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个人比较赞成第一种有限客体说,认为脱离人体的器官具有物的属性。与活体脱离的器官已经不再属于身体的组成部分,失去了维护身体完整性的功能,损伤或保护该器官都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这时候器官的物的属性就超出了人格的属性,从而转化为另一种静态的物。将与活体脱离的器官看作为物权的客体,并不是将人体器官视为一般的可交易物,必须承认器官是一种特殊的限制流通的物,对器官的摘取、使用和流通必须符合法律要求,也必须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不允许对器官的任意交易买卖。即使是器官所有权人也不得对器官进行有偿交易。这是现代法律尊重人格、保护人格尊严的体现。但是,如果把器官看做是物权客体,并不是将器官看做一般意义上的物,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物。其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普遍的生命性、限定的独立性、可利用性和有价值性、不可再生性和易损性。因此,器官一旦与人体相分离,即可视为物。脱离人体的器官应该视为民事法律关系之客体。
  三、结语
  医学实践表明,器官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神奇力量,给无数濒临死亡威胁的病人带来生活的希望,挽救病人于濒亡之际。可以预言,在未来的岁月里,随着我国器官移植立法的加强,器官移植技术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促进人类幸福做出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立法,保护其合法性。
  参考文献:
  [1]刘长秋:《器官移植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王利明:《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杨立新:《人格权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唐雪梅:《器官移植法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20卷,金桥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9月版。
  作者简介:
  魏从丽(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
  杨春雷(1988~)男,汉族,山东聊城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凸显、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一系列因素都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处于几乎没有保障的窘境。农村老年人作为我国弱势群体中一个需要特别保护的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一直是我党和政府致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  一、研究地点概
期刊
摘 要:睢宁县纺织服装产业近几年呈现出较快较好的发展态势,以天虹纺织集团为代表的规模纺织企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但是,从整体行业来看,纺织服装企业存在盈利水平低、投资增长乏力等困境。本文从睢宁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微观主体的运营状况入手,对纺织服装产业升级转型进行了探究,对政府行为促进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升级转型;政府行为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2015年12月14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15年度《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就2014年全球知识产权活动的最新发展态势作出分析,报告提供了全球各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指标。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球知识产权活动仍十分活跃,各国知识产权申请量、授权量大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有效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加,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趋势增强,中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休闲的需求,各种娱乐休闲服务业涌入市场,现在娱乐休闲服务业存在“黄赌毒化”的情况,特别是涉毒问题久禁不绝,显然仅仅从立法文本与执法力度上来探讨问题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笔者基于马克斯·韦伯的“行动”与“秩序”理论,提出本研究的理论假设:基于特定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人的行为取向,并非严格按照法律的预期进行,所以存在“有法”但并不“循法”的情形。而人的行动又具有一定
期刊
摘 要:自然人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主体,在社会的发展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良好的发挥自然人的作用,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对自然人进行有效的规制。从民法规制的角度来说,需要我们对其成长态势进行全面保护。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有序运转,同时也是顺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客观要求。民法作为以人为本的法律,对各个民事主体的规制是十分具体明确的,尤其是对自然人的规制。本文主要从自然人的成长态势这一角度来浅析
期刊
摘 要:固有的民族婚姻习惯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桎梏着人们的思想,在婚姻的缔结方式上也与国家的婚姻法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本文通过介绍彝族传统的婚姻习惯法,分析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存在的冲突及有些传统习惯法对彝族婚姻家庭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协调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与婚姻冲突的建议。只有有效解决彝族传统习惯法与婚姻法的冲突,让二者融洽的接轨,才能更好的建设法治社会,推进彝族地区婚姻的向前发展,让彝族社
期刊
摘 要:共犯脱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刑法学者大塚仁教授提出的,旨在解决在共同犯罪活动中,部分共同犯罪人主动放弃实施犯罪并为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但仍未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问题。共犯脱离理论与传统刑法中的共犯中止理论有既相似之处又有不同,刑法理论界一致认为,共犯脱离的理论源于共犯中止的理论,其产生是为了弥补共犯中止理论的不足,从而为犯罪人在犯罪中止之外架设一座“后退的黄金桥”。本文将共犯
期刊
摘 要:我国刑法学通说认为,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1]然而由于我国刑法学承袭了前苏联的社会危害性中心论,从而与新时期罪刑法定主义所倡导的刑事违法性在犯罪根本标准上存在着重大冲突。本文基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试浅析当前社会下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根本标准的合理性。  关键词:刑事违法性 犯罪 根本标准 合理性  一、刑事违法性的概述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
期刊
摘 要:敲诈勒索行为在现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时有发生,并且形式更为多样复杂,而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就敲诈勒索行为存在较大定罪分歧,本文通过引入消费者购买劣质电脑索赔涉嫌敲诈勒索被逮捕关押这个典型案例,以维权领域为视角,分析敲诈勒索罪与非罪的区分。  关键词:敲诈勒索罪;犯罪;维权;研究  侵犯财产罪中的敲诈勒索罪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形式多样,国内关于敲诈勒索罪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但法律条文具有稳定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四川宜宾章某某被绑架受胁迫杀人案为例,分析被胁迫杀人的定性问题。对本案中的章某某行为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该行为符合紧急避险条件,但构成避险过当;第二,該行为应认定为共同犯罪的胁从犯;第三,该行为出于不可抗力,不构成犯罪。笔者从我国现行刑法的相关规定出发,分析上述三种观点,对章某某进行定罪和量刑,并得出一般结论。  关键词:被胁迫;故意杀人;刑罚  某日晚9时许,章某某在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