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MOOC为背景的国际视野下高校大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发展趋势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a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MOOC的風卷云来,高校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互联网全面普及的时代,知识的传播已经跨越时间、跨越国界,翻转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课程建设必须紧跟形势,用国际化视野,探索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化学术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MOOC 课程建设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知识经济、科学技术、国力竞争的挑战日益严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各大高校奋斗的共同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涉及到师资队伍、教材课件、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方面面,他们整体决定了课程建设的好坏。因而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已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共识。
  一、明确大学课程建设的含义
  大学课程建设是指大学按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的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并形成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体系。课程是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案教材等有机组合来具体体现的教学活动,它既包括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也包括必需的教学条件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1]。
  那么什么是MOOC?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的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它突破传统课程时空上的限制,依托互联网使得全球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同一时间满足大规模学习者,同时拥有较高的入学率和较高的辍学率,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2]。
  MOOC的出现引导了课程建设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正是契合了社会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课程建设的构成,以此为立足点,站在国际化视野的角度上,探讨大学课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寻求改革推进的根本办法。
  二、MOOC时代的大学课程建设发展趋势
  2012年MOOC元年的到来,社会进入全面普及信息化时代,对知识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知识搬运和应用,更迫切需要的是知识的创造和革新。高等教育必须要紧抓社会变革,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持续改革课程的结构体系,超速更新课程的先进内容,引领新的教育课程改革,从MOOC的风靡来看,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1)因材施教,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大学教育方面都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共同的目标。在引导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需要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人生态度等方方面面负责;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因人而异的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强调个人的发展的同时,兼顾到个人与社会健康和谐的融合;保证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培养,同时更进持续改进,关注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2)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教师,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因此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需要的是他们开发新知识、建设新课程的能力。为此,各国普遍重视高水平师资引进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如1983年,美国发表《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随之提出了影响较大的几大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报告,即《明日之教师》、《改革师范教育的呼吁》;自九十年代开始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运动以来,美国真正认识到学术素养对培养高质量学生的重要性,加快了教师教育的步伐,颁布了《明天的学校——建立PDS学校的原则》(1990)、《头等大事:为美国的未来而教育》(1996)、《科学教师师范教育改革建议》(1998)等教师教育改革文献,积极开展教师培训[3]。
  (3)改进课程管理制度,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进行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要求各大高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和优化课程管理制度,给课程教学提供无忧的条件保障和制度保证。教育评价方面,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都在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有效、科学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深入评价反馈,持续改进的理念,真正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过去重考查的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学业成绩评定,如英国开始在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实施全国统一的考试与评价,其目的是加强对教育质量的跟踪监控
  (4)革新授课方式,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国际化通用人才
  2012年MOOC元年席卷全球的态势迅速成长壮大,现已有220多个国家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动摇了沿袭数百年的高等教育模式。基于MOOC的教育改革亮点在于,它通过一个共同的主题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交集起来,对学习者没有特别的要求,任何求知者,只要是对此方面感兴趣,都可以免费参学。
  三、开展MOOC建设,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作为直接面向学生的基础的培养载体,它的质量充分表现了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学术层次的好坏。从而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结合MOOC建设,更新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育模式,同时带动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运用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平台,糅合全球精品课程,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对高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宣传展示学校实力,提升社会影响力。通过MOOC的推广,高校可以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展示学校的教学特色,增强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知名度。
  (2)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建设网络课程的机会推动教学资源整合与建设,完善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与无缝连接。
  (3)借鉴国内外建设经验,改善提高本校教学质量。通过对国内外其他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学习借鉴,完善和提升我校教学资源,进一步改善课程模式。
  (4)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通过对网络课程的管理,监督学生课程学习统计数据,为教学建设、教学政策提供可靠改进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岭.大学课程建设及其发展趋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163-165.
  [2]张小帆.基于MOOC理念的高校就业指导课模式初探[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8):55-58.
  [3]高军.国际视野下课程发展趋势及对我国课程建设的思考——以首批国家课改实验区南山区为个案[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1):10-12.
其他文献
粮食生产只靠扩大面积提高产量是有限的,必须靠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单产,才是创高产夺丰收的根本。从农场几十年的生产实践来看,靠白浆土自然肥力打粮,产量不高,每年亩产
摘要:泛在信息社会中,教育信息的获取更方便、快捷,随时可以使用手边取得的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微课等应运而生。“微课”能对课堂讲授内容较难或重要的知识点进一步深入展开讨论,是对课堂教学的适当补充和调剂。微课具有主题明确、短小精悍的优势,但常因知识“碎片化”而被广为诟病。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微课”,把多种媒体组合起来, 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提起学生兴趣,促
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种)——“799019”,系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于1979年从云油三号733183的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该品系(种)具有植株较矮(158~163公分)、有效分枝部位较低(40~5
语境(context)这一术语最初是由英国人类学家Bronislaw Malinowski(B.马里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的。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
本文估算了我省各地74个有代表性品种主要性状;株高、茎粗、穗长,穗粗、穗重,粒重,千粒重,草重,码数、根轮数,根数,节数,出苗—抽穗天数,抽穗—成熟天数,生育期的遗传参数,并
摘 要:随着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PLC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PLC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内容主要由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本逻辑指令和梯形图设计、步进指令和状态转移图、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PLC功能模块等内容。对于广大院校学生来说,它已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课,更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技术,掌握了这门技术,毕业后可直接从事工程类应用实践。基于此,文章就《PLC原理
摘要: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随着我国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增多,良好的外语能力成为很多单位录用人才的基本条件。但现阶段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在对外交往中往往不能用地道的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语用失误行为较普遍。因此急需构建一个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基于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特点的语用能力发展模式。  关键词:英语专业,语用能力,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一、大学英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并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优势条件,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在优化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过程中,应重视情感的发展,应当积极
甘薯块根除含淀粉、糖分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灰分等。在育苗期间,薯苗就是利用种薯所含的这些养分。但我们认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笔者等用~(15)N 标记种薯,研
高师声乐的多元化表演教学重在改革传统教学理念上的一些结构以及模式等,将高师声乐更全面的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The diversification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teache